资源简介 2019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次月考卷班级 姓名 学号 选择题(共40分)1.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选择不同,但共同的是( )A.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B.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D.唤醒国人与列强抗争2.右图是1908年《申报》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从中看出立宪必然失败的原因是?( )A.革命形势已经风起云涌B.民主共和已经深入人心C.未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D.清政府没实行“新政”3.阅古籍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都是中国近代发行的报刊,如果你要查阅孙中山关于对同盟会纲领最准确的阐述,你应去借阅的是( )4.民生问题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了“民生思想”。下列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5.朱德在《辛亥革命杂咏》中写道:“群众争修铁路权,志同道合会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该诗是为了纪念( )A.百日维新 B.北伐战争 C.实业救国 D.保路运动6.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实现了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理想7.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在1916年后主要分裂成三大派系,分别是( )①直系 ②奉系 ③皖系 ④滇系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材料中的“丢失的省份”指的是( )A.辽宁 B.黑龙江 C.山东 D.浙江9.1920年2月,陈望道在义乌翻译《共产党宣言》,完成后回上海交给指导长江以南建党活动的领导人审阅。这一领导人是(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大钊 D.周恩来10.王亮同学暑期将外出旅游,实地参观考察中共诞生地。请你为他选择目的地,既可以缅怀革命先锋,又可以感受现代国际大都市的文明开放( )A.北京 B.南京 C.武汉 D.上海11.右图是近代中国某次战争的示意图,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时代最强音的口号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打倒蒋介石反动派” (第11题图)12.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武汉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有( ) ①武昌首义,推翻清王朝 ②共产党打响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 ③同盟会员发动萍浏醴起义 ④八七会议,号召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 ①④13.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是因为井冈山( ) 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标志着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C.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D.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始发地14.下列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15.毛泽东的一首诗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一歌词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A.北伐战争,击溃军阀 B.会师陕甘,长征胜利 C.国共合作,合力抗日 D.渡江战役,南京解放16.今年是北京大学办学121周年。下表中北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学校名称办学地点1912年北京大学北平1937年临时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长沙1938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昆明A. 政权更迭 B. 外来侵略 C. 国共合作 D. 军阀割据17.“日本帝国主义凶狠残暴,在中国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以下与材料相符的罪行是( )①南京大屠杀 ②投放原子弹 ③对后方城市进行轰炸 ④对国统区进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⑤细菌战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18.1938年在抗日名将李宗仁的指挥下,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19.回顾中国近代史,国共两党,合则两蒙其利,分则两受其害。下列史实不能印证“合则两蒙其利”的是( )A.黄埔军校成功创办 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C.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D.东北易帜全国一统20.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4分)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材料一:除武汉外,广州、南京等地也都纷纷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孙中山先生。(1)运用史实回答,分别说明广州、南京可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地点的理由?(4分)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之社会面面观:注:以上资料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等。材料三:大约说来,近代世界的革命有两种:一种可以称之为“小革命”或“政治革命”,它是指以暴力推翻或夺取现有政权,而达到转变现存的政治秩序为目的的革命。另一种是所谓“大革命”或“社会革命”,它不但要以暴力改变现存政治秩序,而且要以政治的力量迅速地改变现存的社会与文化秩序。——张灏《张灏自选集》(2)你认为辛亥革命是“小革命”,还是“大革命”?还是不能简单地以“大革命”或“小革命”论之?说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6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材料四: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结合材料四,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22. (20分)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主题学习,收集了以下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文献析史】 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为何要进行这样的变革?(4分)【图画说史】(2)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中首先举起游行大旗的是哪一群体?请结合上题的文献材料分析原因。(4分)【照片叙史】嘉兴南湖游船(3)照片反映的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6分)【感悟历史】综合以上材料,试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角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23. (8分)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党前的青年毛泽东(1)新民学会宗旨的变化,表明毛泽东的思想在这一时期发生怎样的转变?(2分)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时间著作或观点1927年2月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1927年8月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1928年11月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论述红色政权发生、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929年4月在《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30年1月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2)结合上述著作或观点,说说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中国革命道路形成哪些特色?(6分)24.(18分)2019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也是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为此某校九年级(1)班以此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第1组:【制表格,明关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间1931年——1945年抗日战争的起点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②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③性质④胜利的标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请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8分)第2组:【析史料,溯原因】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已经不可能孤立存在,鸦片战争将中国与世界联成一片……此后发生多次中外战争,屡战屡败,与1937年至1945年具有现代意义的全民族抗战比拟,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将自己的命运与世界民主阵营联接在一起…… ——摘自朱学勤《我们如何纪念南京大屠杀》材料二:抗日战争简表消灭日军军民伤亡经济损失(按 1937 年比值折算)150 多万人3500 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 多亿美元材料三: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2)根据材料一,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的理由。(6分)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0分)12345678910ACCDDCACAD11121314151617181920BDADBBCADC二、非选择题(60分)21.(1)(4分) 广州: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黄花岗发动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南京: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2)本题采用SOLO分层评价,评分量表如下: 等级等级描述得分水平5抽象拓展层次在水平4的基础上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联系背景,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概括。材料运用充分,论证严密,表达清晰。6水平4关联结构层次与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建立起联系,结合史料,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并对此做出一定解释。材料运用较充分,论证较严密,表达较清晰。4-5水平3多点结构层次使用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但未建构其逻辑关系或逻辑关系不严密。3水平2单点结构层次使用一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就直接得出结论,如“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对材料的解读角度单一,事件与影响没有联系。1-2水平1前结构层次没有应答;应答与辛亥革命无关;只是重复题中观点或问题;或失败了、成功了而已。0(6分)答案示例一:按照张灏的观点,无论是“大革命”还是“小革命”,都是要以暴力推翻现有存的政治秩序,区别在于,“小革命”仅限于此,而“大革命”除此之外,还要以政治力量改变现存的社会与文化秩序。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算是以暴力改变了现有的政治秩序。不过辛亥革命后,虽然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如报纸对民主、民权等思想的传播),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但从其后的历史发展看,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改变当时现存的社会文化秩序,如袁世凯的复辟制等。另外,当时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这一点从其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可见一斑。所以我认为辛亥革命是“小革命”。答案示例二:按照张灏的观点,无论是“大革命”还是“小革命”,都是要以暴力推翻现有存的政治秩序,区别在于,“小革命”仅限于此,而“大革命”除此之外,还要以政治力量改变现存的社会与文化秩序。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无疑是以暴力改变了现有的政治秩序。并且辛亥革命后,不少报纸命名中都含有“民主”、“民权”等字样,连普通百姓也受其宣传。这表明当时民主共和的思想已传播开来,而且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这些都可看作是以政治力量改变现有在社会文化秩序了。所以我认为辛亥革命是“大革命”。答案示例三:?按照张灏的观点,无论是“大革命”还是“小革命”,都是要以暴力推翻现有存的政治秩序,区别在于,“小革命”仅限于此,而“大革命”除此之外,还要以政治力量改变现存的社会与文化秩序。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无疑是以暴力改变了现有的政治秩序(小革命)。并且辛亥革命后,不少报纸命名中都含有“民主”、“民权”等字样,连普通百姓也受其宣传。这表明当时民主共和的思想已传播开来,而且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努力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大革命)。不过但从其后的历史发展看,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改变当时现存的社会文化秩序,如袁世凯的复辟制等。另外,当时多数中国人的思想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这一点从其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可见一斑。所以我认为辛亥革命不能简单地以“大革命”或“小革命”论之。实际上,依据不同的史实影响和论述角度,对辛亥革命会有不同的评价。我们应当用全面的视角来审视一个历史事件,而不能简单一概而论。(3)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其他符合题意的均可给分,写出两个给4分)(4分)22.(1)新文化运动。(2分)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2分)。(2)青年学生。(2分)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促成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分)(3)中共一大的召开(2分),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分),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分)(4)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等积极参与五四运动,接受先进思想洗礼,促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提到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各得一分,联系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理有据分析,各得2分,共6分)23.(1)新民学会宗旨的改变,表明毛泽东从关注学术研究、道德修养、思想文化的革新,转向对国家社会的改造,投身到人民大众的革命斗争中,在思想上开始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2分)(2)在“农民运动的考察""土地改革”等论述指导下,中国革命走出了依靠工农群众,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特色;在“枪杆子里出政权”论断指导下,进行了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在“红色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指导下,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6分)(结合材料中的观点论述答出相应特点)24.(1)①九一八事变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④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反法西斯战争(写出一方面即可得分)(8分)(2)中国人民的巨大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4分)(3)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次月考_答题卡文件.pdf 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次月考卷.docx 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次月考卷.pdf 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