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晋江一中 张晓东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球上的大气这一单元各部分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所以热力环流垫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2.教学重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和亲自操作,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亲自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三:教学方法1.教法实验演示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介绍实验装置并引导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空气运动的方向提问过渡:同学们看到气流是如何运动的?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气流在热的地方向上运动,在冷的地方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在近地面从冷的地方向热的地方运动,为什么地表冷热不均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先来看地表均一时的情况。(二)原理分析(板图)1.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思考:(1)A、B、C三地受热不均后,三地的大气会发生什么变化?预设答案:A地气体膨胀上升,B地气体收缩下沉(热胀冷缩)2.受热气体膨胀上升,冷却气体收缩下沉(垂直运动)思考:(2)三地的近地面、高空的空气密度分别有什么变化?预设答案:A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变小,高空空气密度变大。B、C两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变大,高空空气密度变小。思考:(3)此时,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高空)的空气密度是否还相同?预设答案:近地面A地空气密度降低,B、C两地空气密度升高思考:(4)这种差异会导致气压如何变化?预设答案:A地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A′气压升高。B地近地面气压升高,高空B′气压降低。由此可以看出3.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4.近地面与高空高低压相反。思考:(5)A地近地面是低压,高空A′是高压,哪一个地方气压更高?预设答案:A更高,因为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5.同一水平面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思考:(6)等压面是否还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6.高压等压面向上凸,低压等压面向下凹注:高压和低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三)实践操作请一位学生上台操作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课件检验是否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第一步:设定地面冷热点A(热)、B(冷)。●第二步:设定大气垂直运动:A地受热气体膨胀上升,B地受冷气体收缩下沉●第三步:对比A、A′、B、B′四点气压高低。●第四步:热力环流的形成。(鼓励)(四)深化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活动,小组合作讨论海陆风的形成,请小组派代表上台画出。(1)白天陆地温度高还是海洋温度高,晚上呢?(2)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图2.4中画出白天和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并说出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五)联系研究性学习●课本P55问题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环流实际上就是一个热力环流,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践中一定要先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并加以应用。950hpa970hpa990hpa1010hpaB′A′B(冷)A(热)950hpa970hpa990hpa1010hpaA热B冷C冷C冷B冷A热1010hpa950hpa970hpa990hpa低压1005高压1015高压1015低压945低压945高压955高压955低压945低压945高压1015高压1015低压1005C冷B冷A热1010hpa950hpa970hpa990hpa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