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每小题2分,共10分)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晕(yūn ) 静谧 疲倦不堪 (kān ) 人际罕至
B.酝酿(niàng ) 绽开 逝者如斯 (shì ) 咄咄逼人
C.贮蓄(chù ) 烂漫 恍然大悟(hǎng ) 戳然不同
D.着落(zhuó ) 凋傥 混为一谈 (hún ) 各得其所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在火车上邂逅了寻访多年的老校友,我不禁喜出望外。
B.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C.进入初中,刚接触生物这本书,我就认真预习,很有温故知新的感觉。
D.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会是你。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当地人的未来与地铁已密不可分。
B.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时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不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D.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4.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③①④②
5.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D.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二、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4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②阑干③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释①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②星斗:特指北斗星。③阑干:横斜的样子。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诉诸感觉,写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点,也写出了诗人"行"之"早"。
B第四句描摹稻田虫鸣,是黑暗中应有的情景。
C全诗写的是夏天的景物。
D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穿上露水不容易湿透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B第二句"星斗阑干"写视觉,三四句则视觉、听觉并写。
C用"和梦过"是说作者完全在梦境中这里是虚写,"稻田深处草虫鸣"也是虚写。
D"草虫鸣"反衬环境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待君久/不至
C元方/时年七岁 D日中/不至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2)太丘舍去______(3)相委而去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读了本文后,谈谈你对"守信"的认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4)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7分
秋夜
巴金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问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到先生站在面前。
仍旧是矮小的身体,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下个不停,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颗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①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他站起来,走到窗前,②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
“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③连他那颗心“哗哗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④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
  “忘记我。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畏怯?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敢叫?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
  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影,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我连忙跑到窗前。⑤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就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⑥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他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
【注】①选自《世界美文观止》。选文作于1956年9月。1936年11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世,22日出殡,巴金等作家扶柩上了灵车,缓缓前往万国公墓。
文章写“秋夜的梦”,突出了鲁迅先生哪些性格特点?(2分)
14、伴随“我”的梦境,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发生了哪些变化?透过这颗心,“我”感受到了(听到了、看到了)什么?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文字。(6分)
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所发生的变化
“我”所感受到(听到、看到)的
通红的心一直在燃烧


听见鲁迅一声响亮的回答,看见他向窗外挥手




梦境中,鲁迅先生激动的、带感情的一席话,表明了他对活着的人怎样的期望?(3分)
为什么梦醒后“我”会在书上看到鲁迅先生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2分)
17、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1题。(13分)
孩子,请系好鞋带
罗安余
那时,我还在读初一。
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
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我终于也得到了一张奖票,便兴冲冲地去领奖。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地往前挤。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
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谁能抢到就是谁的,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使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
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什么时候已松开了。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
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我心里不止一次埋怨过母亲。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曾经有过许多成败与得失的现在的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是多么用心良苦!
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
如果母亲任由我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对待生活。
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能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总有一天,我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0个字以内)(3分)
19.为什么母亲在“我”向她哭诉的时候要“我”先系好鞋带?(请用原文回答)(3分)
20.第⑼段中“我”听完母亲“我们回家”的话后心里会想什么?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我”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我想:
21.文章结尾说“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总有一天,我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2.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中学生进行“受你尊敬的人物”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
调查对象
名次
日本15所高中学生1303人
美国13所高中学生1051人
中国22所高中学生2201人
第一名
母亲
父亲
娱乐明星
第二名
父亲
母亲[来源:Zxxk.Com]
体育明星
第三名
科学家
球星
科学家
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分)
(2)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写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3)下面是一副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对联,请你根据所学的对联知识,为它选择合适的下联。下联是( )(只填序号,2分)
上联:少时但得父母乐
下联:A.感恩莫待白头催 B.老来自有子孙贤 C.行孝常怀寸草心
(二)写作。(50分)
按要求作文。(50分)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
请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3)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4) 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
B 2.C 3.D 4.D 5.A(每题2分)
二、
( 一 )6.C 7.C(每题2分)
( 二 )8.B(2分)
(1)约定(2)离开(3)舍弃(3 分,每题1分)
10.(1)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2分)
(2)朋友听了十分惭愧,于是下车来拉元方表示道歉。元方却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2分)
11.示例:“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而不立。”由此可见,“守信”的重要性。因此,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讲信用,这是人生最可贵的品质。(3分)
( 三 )
(1)海日生残夜(2)落花时节又逢君(3)遥怜故园菊(4)不知何处吹芦管(5)随君直到夜郎西(6)学而不思则罔(7)断肠人在天涯(8)博学而笃志(每空1分)
三、
( 一 )
13. 突出了鲁迅先生慈祥、开朗、平易近人、安静、恳切、热心、勇敢的性格特点。(两种特点1分,四种特点2分)
14. ①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②心仍在他胸膛里燃烧,发光。③心在“哗哗剥剥”地燃烧。④听见他激动、带感情的声音,看见他手压在胸前。⑤燃烧的心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然后又变成先生的慈祥的脸庞。⑥看见先生衷心愉快的笑脸。(每空1分,共6分)
15. 鲁迅先生期望活着的人:(1)勇敢追求真理(2)不要在暴力面前低头(3)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每点1分)
16.“我”领悟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温暖了“我”、鼓励了“我”,让“我”找到勇气、获得力量。(每点1分)
17. 文章构思奇特,通过梦境回忆鲁迅先生的言行,体现了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每点2分)
( 二 )
18.母亲没有帮我讨回被抢的奖品,而是让我先系好鞋带。(3分)(如果从“我”的角度概括也可以,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19.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对待生活。
(只写一半或不完整的酌情扣分,只写“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扣2分,用自己的话表达意思准确扣1分。)
(3分)例如:我想:妈妈,我多么想要回奖品啊!那些奖品本来就是我的!你为什么要我回家?为什么不帮我要回奖品?
(“我”想的内容要符合当时的情境。上文“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下文“为此,我心里不止一次埋怨过母亲”,提示“我”应有期待、失落、埋怨等心理。答题应围绕这些心理展开,要有两种以上心理的体现,只有一种心理的酌情扣分。)
21.(4分)联系实际1分,谈自己的理解2分,语言表达1分。
参考答案:这句话很有道理。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遇到挫折时,只要不气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脚踏实地,就会把握自己的幸福,就会有成功的一天。比如在考试上,以前我经常失利。但我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做好准备。因此现在学习成绩越来越稳定。
四、
22.(一)
(1)中国学生对父母的尊敬程度远远不如日本和美国。
(2)①全社会都应该对学生加强爱父母的教育;②作父母的要注意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③学生应该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等。
(3)B
(二)
23.参照中考作文标准评分。评分等级:
⑴基础等级(40分)
①一类卷(34——40分)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杨, 条理淸楚,书写规范整洁,标点正确。
②二类卷(28——33分):符合題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语言较通顺,结构完整,书写整洁。
③三类卷(21——27分):基本符合埋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充实,语句较通顺,层次较清楚,书写较整洁。
④四类卷(20分以下):中心不够明确,内容贫乏,语句零乱,结构松散,卷面混乱。
(2)发展等级(10分)
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②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
③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想象奇特,有个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