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6 热点专题I——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http: / / / GB / 40557 / 44459 / index.html" \t "_blank )问题自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观,到中国探索循环经济;从世纪之初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在由局部到全面的和谐发展方向跨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显:国际和平关系紧张,对中国经济建设有极大影响;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反映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使地区差距有扩大趋势;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和谐社会”适合地理学科内或文科学科间综合。一、中国寻求国际和平大环境国际和平是大趋势,是世界人民的良好愿望;但在局部地区冲突不断,甚至还很激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正在谋求经济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如在朝核问题上中国扮演了斡旋者的角色,先是促成中朝美三方会谈,而后发起六方会谈。正是我国加大了联络联系的工作力度,才促成和谈的继续和向良性方向发展。参考试题:1.核能作为能源的优点是能量密集,但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A.原料储量少 B.安全性能较差 C.污染环境明显 D.利用难度大2.简述朝鲜半岛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参考答案:1.D2.朝鲜半岛处在太平洋的西部,亚欧大陆的东北部,海陆交通位置优越;东临日本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面是黄海、北枕鸭绿江、图门江与我国相邻,东北角夹图们江与俄罗斯接壤;半岛地处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边缘地带”,在海陆冲突中起着重要的缓冲地带作用,作为亚欧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的“桥梁”,半岛具有双向流通地位。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从20世纪的改革开发,到开发长三角地区,我国在发展经济,壮大国际经济大国的现象。在经济重心上仍要继续发挥东部地区的优势。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参考试题:唐宋以来,长江下游就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今天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经济增长极,是国际国内企业投资的热土。现在加紧向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冲刺的步伐,真正把长江三角洲地区打造成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说明上海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的优越条件。参考答案:(1)上海市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又处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间位置,江海联运十分便利;上海是我国的铁路枢纽;上海是航空运输枢纽:(2)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社会协作条件好等:(3)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有稳定而丰富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改革开发后的近30年时间内,我国东部地区发展极快,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而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我国在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继续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又作了特别的强调。参考试题:修建进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计划中铁路进藏有青藏、川藏等方案。1.青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 ,川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 ,选择青藏铁路的好处是 。2.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 。A.缺氧和冻土 B.太阳辐射弱和地震C.气压高和土地盐碱化 D.云雾和多滑坡3.在西部大开发的能源建设中,除西气东输工程外,正准备实施 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受惠的不仅是东部地区,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方面的好处是 。参考答案:1.多高大山脉,山间有盆地、宽谷,地面波状起伏,相对高度小要横贯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修建铁路工程量小,费用少,工期短2.A3.西电东送 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四、谋求人地和谐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不利着因素;略有失误就可能人为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政府制订了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近期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人心。参考试题:读东北平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 。2.作为商品粮基地,东北平原与其他商品粮基地比较,其突出的优势是 。3.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东北大豆产区近年来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分析图示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参考答案:1.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2.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人少地多)3.①缓和饲料、肥料、燃料的矛盾,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②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③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副业,提高农民收入。五、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一提法是首次出现在五年规划之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时,议题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各种浪费而导致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问题。国务院曾下发过《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绿色GDP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发展、统筹发展观一直是高考命题所关注的长效热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节约型社会建设,成为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共同热议的话题,也必将成为2007年高考关注的热点。同学们在复习中应注意从政治、地理和历史学科角度分别把握,并特别强调其中具有学科交叉特点的相关事实材料。参考试题:随着港口建设和首钢的搬迁,曹妃甸地区将建成一个国际性铁矿、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集散枢纽港、中国的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以及国家重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下图为曹妃甸工业区循环经济示意图。请在图中各线段处加注箭头,完成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简述该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参考答案:图如下:目的:实施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重复利用(或清洁生产);保护环境(或实现可持续发展)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