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8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地 理一、命题依据初中毕业、升学地理科考试命题依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省颁《考试大纲》。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贯彻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和评价理念。试题的设计以正确阐明人地关系作为命题的核心,传达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强调能力、注重探究性,注意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以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初中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和事业发展。2.基础性充分考虑我市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地理试题的考查内容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考查学生基本地理知识、基本技能。重视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间规律、相互联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等基本内容;同时考查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地理学习能力及地理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内容。3.综合性试题的设置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特点,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基础上,适当考查学生的联系、比较、归纳等地理学科综合能力,考查学生地理知识、技能与地理方法的迁移运用能力、运用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来呈现试题内容,以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4.科学性科学性即是指试题内容的正确性,地理试题所提供的文字案例、数据图表等情境材料应真实。试题表述规范,问题明确,语言严谨,图像清晰,地理专业术语准确,答案避免出现歧义等。5.时代性试题选择素材力求反映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地理学科热点及地方特色乡土内容,考查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体现时代性、突出地理学科应用性。6.适切性合理配置不同题型在试卷中的比例结构,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试题的难易比例适当,以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考出自己的水平;试题的设问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题目设计有梯度,起点适当,坡度适宜,试卷的阅读量和书写量恰当,使之能更有效地发挥考查学生地理素质的作用。三、适用范围2008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考试范围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五、内容和目标要求1、考试对知识与技能、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的要求考试各水平目标 各水平目标使用的具体动词知 识(及能力)方 面 知道(了解)对地理具体事物,现象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其大意和要点,并落实在地图和地理图表上。识别、记忆重要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术语、地理现象。 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如说出、举例、列举、知道、了解、指认、确定等。理解对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模式的说明和解释;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对揭示地理事象和演变过程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进行表述。 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如解释、说明、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掌握(应用)将所知道和理解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对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分析、判断、总结、说明、评价;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如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评价等。技 能 方 面 初步学会能够模仿完成某些地理操作任务。如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简单的地理观测、统计等,运用有关方法获取地理信息。 模拟、模仿、重复、再现等。学会学会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图像用于解释一定的地理现象、分析的解决一定的地理问题;独立绘制简单的地图和地理图表,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简单的地理计算过程等。在新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 独立完成操作如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等。联系、灵活运用等。态度与价值方面过程与方法及情感 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相应的反应等领悟(内化)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是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寻找等。认同、接受、反对、欣赏、关心、重视、尊重等。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增强、领悟等。2、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 、 地球和地球仪主要内容 要点说明1、地球用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记住重要的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地球运动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周期、方向。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公转形成的四季和五带。描述四季的变化。 识别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记住本初子午线(0°),180°经线;经线圈(20°W,160°E) ;赤道(0°)、南、北极(90°S 、N);南、北回归线23°26′(S 、N);南、北极圈66°34′(S、N);高、中、低纬分界线;地球五带的划分。识记并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基本规律和现象,应用地球及其运动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根据经纬网图写出任意地点的地理坐标,描述位置的特点,并分析判断由于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二 、地图主要内容 要点说明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在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识别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地图并会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 重点掌握读图、析图、用图能力。学会运用方向标、“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纬网(线)、指向标等方法确定方向。 学会计算地图比例尺,并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分析说明地图特点。学会运用图例获取图上地理信息。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一、海洋和陆地主要内容 要点说明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地球仪和世界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概况及大洲轮廓界线。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是板块运动的例证。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识记海陆比例。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次序、分布特点、轮廓及分界线。在地图上识记世界重要地形区的分布与名称。 了解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初步形成海陆不断变化的科学观念。了解世界著名山脉(系)的分布概况。二、气候主要内容 要点说明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认识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 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图,说明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纬度位置和海陆范围)。 利用气候统计资料描述气候特征。举例分析比较气候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其差异的主导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因素)。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道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理解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分析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理解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初步学会将有关天气、气候资料绘制成图表(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等)。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名称。重点掌握气候特征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其差异的主导因素的比较,正确描述气候特征(主要为气温、降水特征),并根据气候特征(及其差异)说出其对人类生产(如农业等)与生活的影响(利弊评价)。三 、居民主要内容 要点说明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资料,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主要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2. 语言和宗教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3.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会数据处理,会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等。认识主要的人口问题,知道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知道三大人种名称及主要分布区。识别反映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景观的图片。识别不同聚落景观图片,理解并辨别某一景观分布、形态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四、地区发展差异主要内容 要点说明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2. 国际合作 举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根据有关资料,比较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资源、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了解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名称。五、认识区域主要内容 要点说明1.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 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地理问题。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的概况。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运用有关资料进行各大洲的比较。 掌握并运用认识大洲的方法,分析有关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问题。重点理解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重点掌握认识地区的主要方法(运用地图和资料),并学会分析有关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地理问题;进行区域比较。----------以中南半岛、南亚、欧洲西部为案例。---------以东南亚、南亚、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为案例。---------以中南半岛为案例。--------以中东石油资源、东南亚热带作物为案例。-------以欧洲西部、东南亚为案例。-------以欧盟为案例。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南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资源特征。重点掌握认识国家的主要方法(运用地图和资料),并初步学会运用地理分析与比较的方法,认识有关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地理问题。----以日本、印度、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为案例。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一、疆域与人口主要内容 要点说明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了解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国情和我国的人口国策;。 知道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特征。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记住濒临的 “四海一洋”,主要海峡、重要岛屿。 熟记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分布位置、轮廓图。 记住人口国情、国策。 根据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民情、服饰的图片、资料,判断主要的少数民族。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主要内容 要点说明(一)自然环境1、地形和地势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认识我国地形和地势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气候类型。 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及成因;东西干湿差异及成因;认识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3、河流和湖泊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了解黄河各河段的防灾减灾措施;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对策。 (二)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自然资源、主要类型及作用。 举例说明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结构特征和分布特点。 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知道我国是一个贫水国。运用地图和资源,联系气候和河流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运用资料举例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从地势、地形种类、地形分布等方面分析,并记住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评价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记住主要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区的名称、特征及分布。分析并记住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候类型。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季风等方面综合分析气候影响因素。学会分析有关气候要素分布图、气候要素统计资料图表。知道长江、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气候区;综合分析长江、黄河对流经地区的主要影响,各河段主要特征及治理开发建设;记住各河段分界。理解自然环境要素(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联系与影响。 会辨别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 记住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主要特点;了解海洋资源、能源资源主要特点等。学会运用相关资源的有关资料,与其他主要国家进行对比。 联系泉州乡土地理,了解主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概况。三、 经济与文化主要内容 要点说明(一)经济发展1、农业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工业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运用资料初步学会简要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与发展条件。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3、交通运输业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依据;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了解铁路线命名方法,运用地图识记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二)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学会分析有关我国工农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 能在图上找出主要商品粮基地、四大牧区,并能简要举例分析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知道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了解泉州乡土地理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或车站、码头。 知道主要工业基地和主要工业地带。并初步学会简要分析其形成发展条件。学会使用火车时刻表。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学会设计合理的简单旅游线路。四、地理差异主要内容 要点说明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学习 。 分析反映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 资料 。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差异。五 、认识区域主 要 内 容 要点说明(一)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二)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三)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掌握认识中国区域基本地理特征的方法。学会进行区域比较。学会根据一个区域的专题地图,例如地形图、政区图、水系图、矿产图、交通图、旅游图、景观图,及区域地理的相关资料等,分析并归纳总结这个区域的地理特征。以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为主。运用地图和资料简要说明福建省的地形、气候、工业、农业等方面特点,知道福建是我国著名侨乡及这一优势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记住北京城市职能,知道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成就。 第四部分、泉州地理主 要 内 容 要点说明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举例介绍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举例说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 阅读泉州地图,记住11个县级行政区名称、位置和轮廓。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泉州的地形、气候、人口、工农业、交通、旅游、宗教等方面的特征。了解家乡的变化情况。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与发展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设想。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家乡的对外经济、社会联系、发展规划。六、考试形式地理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两考合一,共用一套试卷,考试采用书面闭卷笔答的考试方式。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卷面分数满分为100分。七、试卷难度:容易题分值约占80%,中等难度题约占10%,稍难题约占10% 。八、试卷结构:1、题型分数比例: ⑴ 单项选择题约40% ⑵ 综合题约60%2、内容比例:⑴ 地球地图约占20% ⑵ 世界地理约占30%⑶ 中国地理约占40% ⑷ 乡土地理约占10%(具体试卷结构见参考试卷。本说明所附参考试卷只供参考,实际命题时,试卷题型比例及题量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九、试题示例:(一)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测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分析等地理能力及地理方法的应用等。读右图,回答1~5题。1、找出图中经纬度为(南纬66.5°,东经60°)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地点④位于( )A.热带 东半球 B.北温带 西半球C.热带 西半球 D.南温带 东半球3、2004年12月26日,地点⑤所在海区地壳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巨大海啸灾害,中国、美国等国家及时把人道主义紧急救援物资送往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受灾严重的国家,这些救援活动一般是通过以下哪一国际组织进行的 ( )。A.联合国 B.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C.红十字会 D.世界贸易组织(WTO)4、受灾严重的印度尼西亚地处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分成几大板块 ( )A.四 B. 五 C.六 D.七5、扼守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天然水道是( )A.马六甲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白令海峡解析:本组题1-2题主要考查对地球仪、经纬网知识的记忆、掌握、应用。均为中等难度题。3题为考查重要的地理事物的识记,为容易题。4为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知识,为稍难题。5考查对重要地理事物的记忆,为容易题。答案:1、B 2、C 3、C 4、C 5、A6、下列现象属于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 C.四季更替 D.不同经度地方的时间不同解析:举例说出地球运动地理现象,考查对知识的理解。中等难度题。答案:C读右图,完成7~10题。7、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中,爬上山顶坡度最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8、A地的海拔是( )A.200米 B.250米 C.300米 D.500米9、甲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A.山顶 B.山脊 C.鞍部 D.陡崖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识别地形部位,估算海拔高度等基本技能。中等难度题。答案:7、A 8、B 9、D 10、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多云"的是( )解析:考查对天气预报符号的识别,容易题。答案:B11、日本东京与中国乌鲁木齐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解析:举例说明气候的影响因素。考查对地理原理的记忆理解。容易题。答案:B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泉州市2004年的人口出生率是11.4‰,死亡率为5.3‰,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11.4‰ B.5.3‰ C.16.7‰ D.6.1‰解析: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了解家乡的人口变化基本情况与特点。容易题。答案:D13、“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户小或有双层窗,而且屋顶大而高耸”,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A.炎热多雨区 B.寒冷多雨雪区 C.温暖干燥区 D.温暖多雨雪区解析:知道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考查对基本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容易题。答案:B14、农业地区专门化水平最高,农产品产量与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国家是( )A.伊拉克 B.美国 C.中国 D.日本解析:考查对重要国家(地区)主要区域特征的识记。容易题。答案:B15、关于右图所示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北部岛屿平均海拔较南部岛屿高C.R河的流向为东南一西北方向 D.南、北岛屿均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解析:考查运用有关地球、地图知识及认识区域的方法分析国家(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稍难题。答案:D16、我国科学工作者重新测得珠穆朗玛峰的“身高”,此山峰位于下列哪个省区( )解析:记住我省级国行政区,考查对主要知识的记忆。容易题。答案:A17、以下哪幅图反映的是傣族泼水节的民俗风情( )解析:考查运用景观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容易题。答案:B18、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了巨大水能,其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山区面积广大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解析:考查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形特征)的记忆和理解。容易题。答案:B19、夏秋季节,危及闽、浙、台、粤、琼沿海一带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 )。A.伏旱 B.寒潮 C.台风 D.霜冻解析:考查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气候特征)的记忆,知道主要气象灾害。容易题。答案:C20、傣族竹楼反映了云南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严寒 C.全年低温少雨 D.全年干燥解析:考查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气候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记忆和理解。容易题。答案:A21、泉州地区所属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 ( )A.亚热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C.热带、湿润地区 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解析:考查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特点。容易题。答案:A读右图“长江干流剖面图”,完成26~30小题。22、长江的发源地位于哪个高原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23、长江最后注入的海洋是 ( )A.渤海 B.黄海C.东海 D.南海24、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地带,目前还在建设的著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 ( )A.武汉 B.宜昌 C.重庆 D.宜宾25、长江划分成上、中、下游,分界点依次是宜昌和 ( )A.武汉 B.湖口 C.重庆 D.宜宾26、位于长江入海口,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是 ( )A.杭州 B.镇江 C.南京 D.上海解析:本组题要求运用地图说出我国河流—--长江的概况。考查对重要地理事物的记忆。容易题。答案:22、A 23、C 24、B 25、B 26、D27、右图民居景观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点:A.四季严寒 B.终年湿润C.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D.冬暖夏凉解析:对景观图的阅读,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分析判断,考查对地理原理的理解,中等难度题。答案C。读右图,回答28~30题。28、图中曲线增长幅度最大的是( )A.我国人口 B.我国粮食总产量 C.我国人均粮食产量D.我国耕地29、造成②曲线成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土地的荒漠化、盐碱化 B.我国退耕返林返草 C.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 D.我国工业、交通和城镇发展占用耕地30、为解决我国人口对粮食的要求,你认为下列做法是为合理的一项是( )A.大力发展科学种田 B.将林地开垦为农田C.在山坡和干旱地带垦荒 D.停止耕作,从国外购买粮食解析:根据数据统计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考查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地理图文资料的阅读、分析、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稍难题。答案:28、B 29、C 30、A31、我国的主要耕地类型中旱地与水田的分布主要界线是( )A.天山――阴山一线为界 B.秦岭――淮河一线为界C.昆仑山――大别山一线为界 D.南岭――闽江一线为界解析: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考查对重要地理事物的记忆。容易题。答案:B32、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正在进行的“西气东输”工程是将塔北油气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 ) A.东北地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华北地区解析:考查了解区域的联系与差异,关注国家建设与发展。容易题。答案:C。(二)综合题:主要有填空、简答、填图、绘图、读图与资料综合分析等题。例1、读“地球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______位置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少,这一天为北半球的___日,大约是__月__日。 (2)3月21日前后,地球公转到__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在__度纬线上。 (3)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位置转到C位置时,北半球__由季过渡到__季,泉州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____。解析:考查识记并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基本规律和现象。应用地球及其运动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中等难度题。答案:(1)C 冬至 12月22日。(2)D 0°(赤道)。(3)秋 冬 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例2、阅读有关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2005年4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启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任务,预计2006年1月返回青岛,总耗时300天,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环球大洋科考。(1)图中字母代表的是:A.____________洲,B.____________洲,C.____________洋。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运河。(2)D的经纬度是:(______,__ _)。(3)巴拿马运河地处_________半球(东或西)。好望角地处___________半球(南或北),位于___________带(五带)。“大洋一号”4月2日从青岛出发时,好望角的季节是_________季。解析:(1)考查运用地图说出大洲大洋的地理分布。对重要地理事物的记忆。容易题。(2)考查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中等难度题。(3)考查应用地球及其运动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中等难度题。答案:(1)北美 南极 大西 苏伊士 (2)(66.5 N,90 E)或(北纬66.5 ,东经90 ) (3)西 南 南温 秋 例3、 阅读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下表提供的甲地气温降水资料,在坐标图上绘制该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分配柱状图。甲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降水量(mm) 44.0 62.6 78.1 106.7 123.5 158.9 134.2 126.0 150.5 67.5 48.3 36.7气温( ℃) 3.5 4.6 8.3 14.0 18.8 23.4 27.8 27.7 23.0 18.0 12.2 5.8(2)比较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判断:甲地最高月均气温度为 ,甲地气温年变化特征: ;乙地降水季节分配特征: 。(3)比较分析可见: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不同特征是 。(4)据此分析出,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甲 ,乙 。(5)以下城市中可能与甲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可能与乙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A.北京 B.希腊的雅典 C.泉州 D.伊拉克的巴格达解析:(1)考试主要内容要求“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重点考查应用数据绘制图表的技能。中等难度题。(2)阅读图及数据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描述基本特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中等难度题。(3)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进行比较、归纳与概括并用语言表述,考查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中等难度题。(4)(5)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图)判断气候类型及其主要分布地区。考查对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记忆、理解及掌握应用。稍难题。答案:(1)绘图略 (2)27.8℃ 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夏季少雨,冬季多雨。(3)气温变化相似(夏季高温,冬季低温) 降水特征不同(甲地夏季多雨、冬季少雨;乙地全年降水较少,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4)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5)C B例4、读下列三幅图与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南亚地区大部分处于 ~30°N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大部分处于 (五带、热量带)。西临 海。描述东南亚中南半岛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的特点: 。(2) 描述南亚地区地形分布特点: 。材料:印度人的日常饮食南北方有很大的差别北方人喜欢吃一种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饼。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以大米为主食,爱吃炒饭。在饮水方面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样没有喝热水的习惯,一般喜欢喝凉水或者饮用红茶。(3)根据资料试分析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区:。(4)试举例分析说明印度人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5)试归纳中南半岛主要城市分布特点的共同性: 。解析:重点考查世界地理认识大洲、地区与国家,考查阅读和使用地图,从地图与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方法,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掌握区域比较方法。考查对地理原理的掌握和运用。(1)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地区(国家)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考查对知识的了解,容易题。(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地区(国家)的地形、气候特点。考查对地形剖面图阅读及语言表述能力。考查对知识的了解,识记重要地理事物。中等难度题。(3)(4) (5)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农业生产与生活习惯)的影响,并用语言表述。运用地图分析归纳地形与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人类活动(人口与城市分布等)的影响。考查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稍难题。答案:(1)南亚: 10°N 热带(与亚热带) 阿拉伯海。 东南亚:大部分处于10°N~26°N(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北部,大部分处于热带。西临孟加拉湾。(2)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恒河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亦可),南部为德干高原。(3)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4)举例:印度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形成饮凉水、饮茶习惯;东部(及沿海地区)降水充沛,热量充足,主要种植水稻等等。(其它举例略,能简要说明即可)(5) 主要分布在河流河谷和三角洲地区。例5、根据“西北地区示意图”和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地形区名称: ① 盆地, ② 山脉,③ 河流,④ 高原,⑤ 走廊, ⑥ 海。(2)图中字母表示的省级行政区中,A为 省,B的简称 ,C的行政中心为 。(3)读景观图,图示区域由东到西植被景观变化的规律是: , 试从地理位置等因素分析造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4)说一说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5)请你从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简要分析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条件是 。 (6)海拔超过雪线的高山成为“旱海中的湿岛”。冰雪融水汇成河流在山麓地带浇灌出一片片绿洲之后,渐渐地消失在茫茫沙漠之中。绿洲边缘地区的环境非常脆弱,对植被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很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并逐步成为荒漠。新疆的绿洲面积只占总面积的8%,却集中了新疆90%的耕地、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该地区开发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解析:重点考查阅读地图技能,对重要地理事物和区域特征的记忆、理解、分析和应用。关注国情,关注可持续发展,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1)(2)记住重要的地理事物、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和行政中心。容易题。(3)(4)(5)区域主要地理特征的理解及原因分析。语言表述能力考查。中等难度题。(6)从地图及资料中提取和处理地理信息,并加以表述。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体现一定的开放性。中等难度题。答案:(1)准噶尔 昆仑 塔里木 内蒙古 河西 渤。(2)山西 陕(秦) 兰州。(3)森林-湿草原一干草原—草原荒漠一荒漠。原因: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4)新疆日照充足,蒸发旺盛,昼夜温差大,瓜果在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所以瓜果糖分多,特别甜。(5)新疆深居亚欧内陆,距海遥远,受山岭阻隔,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生产只能在盆地边缘有冰雪融水的地带,成为“绿洲农业”。(6)绿洲边缘地区。注意保护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例6、阅读有关地图与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名称:县级行政区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C为__________湾。(2)由泉州市地形剖面图可见泉州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泉州市境内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地形坡度大,平原面积小。泉州人利用不同自然条件,经过长期垦殖形成多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安排不同方式的生产活动。(3)泉州市土地利用中,比重最大的类型是 。(4)简要说说“泉州市地形剖面图”中I、Ⅱ、Ⅲ三个区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是什么 I区可能存在哪些地质灾害 解析:重点考查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处理地理信息技能、能力。考查根据资料了解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1)识记重要的地理事物。容易题。(2)考查地理方法的迁移应用,读地形剖面图归纳地形地势特征。稍难题。(3)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容易题。(4)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稍难题。答案:(1)永春 晋江 泉州 (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3)林地 (4)I区为山区,可发展林业及生产,Ⅱ区为丘陵、谷地,应发展林业、粮食种植等,Ⅲ区多为平原,可大力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产养殖等。I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护耕地,做到矿业开发和水土保持、环境治理相结合。(针对问题答出意思即可)十、参考试卷:地 理 试 题(本卷共6页,两大题,4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 B.俄罗斯 C.印度尼西亚 D.印度2.被称为“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 )A.巴西 B.澳大利亚 C.日本 D.新加坡3.欧洲西部各国为加强联系而形成的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A.北约 B.欧盟 C.国际奥委会 D.世界贸易组织4.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与这种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的是( )A.发达的种植业 B.发达的林业 C.畜牧业发达 D.发达的加工业5.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最典型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6.联合国第四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指出:全球变暖90%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并要求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温室气体是( )A.氢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7.北京的小朋友贝贝家住一楼,他看见同是中午时分,隆冬时节,大半个院子被前面的楼房遮住了阳光;盛夏时节,中午时整个院子都洒满了阳光。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B.地球上有五带分布C.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D.地球是一个椭球体8.贝贝到泉州旅游,看见宾馆大厅的四个时钟(如图1),同一时刻四个城市时间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B.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C.泉州纬度位置影响D.泉州经度位置影响9.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 图1A.一小时 B.一天 C.一个月 D.一年10.泉州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节气是( )A.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B.秋分日(9月23日前后)C.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D.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11.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狂风暴雨 B.晴转多云 C.风和日丽 D.冬冷夏热12.贝贝到西湖公园划船,下列哪种天气最适合( )图213.贝贝想去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选择最适合的地图是( )A.泉州交通旅游地图 B.福建省地形图 C. 中国政区图 D.世界政区图14.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广场上有一辆车牌号如图所示的旅游客车,这辆车来自( )A.广西 B.江西 C.广东 D.浙江 图315.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建成,进一步促进了海峡两岸的紧密联系。海峡指的是( )A.直布罗陀海峡 B.麦哲伦海峡 C.英吉利海峡 D.台湾海峡16.台湾和泉州一样通用闽南话,这说明台湾与福建的五缘关系中的( )A.商缘 B.地缘 C.文缘 D.法缘17.读图4,福建主要地形类型是( )A.高原和盆地 B.丘陵和山地C.平原和丘陵 D.高原和平原18.十万吨原油从沙特阿拉伯运往泉州港,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19.2006年泉州市人口出生率为11.9‰,死亡率为5.4‰,泉州人口的 图4自然增长率是 ( )A. 4.5‰ B.5.7‰ C. 6.5‰ D.17.3‰20.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 )A.保持人口数量稳定 B.实行计划生育 C.减少人口数量 D.合理人口分布21.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白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壮族.22.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巨大的水能,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山区面积广大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23.我国外流河绝大多数注入(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24.我国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是( )A.长江B.黄河C.珠江D.闽江25.为缓解我国华北、西北地区严重缺水而正在建设的大型工程是( )A.兴建水库B.污水处理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节约用水26.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我国气候资源一大优势的是( )A.夏热多雨 B.春寒干燥 C.冬季严寒 D.秋季多风沙27.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下列各地冬季最冷的是( )A.漠河 B.三亚 C. 泉州 D.上海28.青藏高原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A.干旱 B.高寒 C.暖湿 D.炎热29.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青稞 C.小麦 D.大豆30.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B.光照条件C.水源条件D.科技条件31.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水资源 B.太阳能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2007年6月3日在我国云南普洱发生地震。读图5,回答32~34题:32.地震中心的经纬度位置( )A.(南纬23 ,东经101.1 )B.(北纬23 ,东经101.1 )C.(南纬23 ,西经101.1 )D.(北纬23 ,西经101.1 )33.地震中心位于昆明的什么方向( )A.西南方向 B 正东方向 图5C.正西方向 D.东南方向34.云南省的简称是( )A.云 B 川 C.闽 D.粤35.云南西双版纳的经济支柱产业是( )A.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工业 D.旅游业读图6,回答36~39题。36.图中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正确的是( ) A.1︰100 B.1︰1000000C.1︰10000 D.1︰10000037.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A.鞍部 B.山脊 C.陡崖 D.山顶38.A点的海拔高度是( ) 图6A.100m B.500m C.600m D.700m39.清水河干流的流向为( )A.由南向北 B.由西南向东北C.由东向西 D.由西北向东南40.读图7,可知该岛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由此判断其地形地势特点是(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间高四周低 B.地形以盆地为主C.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D.地势北高南低 图7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题,共60分)41.读图8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南、北美洲位于 半球(东或西),两洲的分界线①为 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 洋。(2)②为 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 山系。(3)写出图中点③的经纬度( , )。(4)以下三个城市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A 华盛顿 B基多 C 布宜诺斯艾利斯(5)当华盛顿夏季时,布宜诺斯艾利斯处于 季。(6)北美三大地形区呈南北纵列分布,读图9描述 图8北美地势特征: , ,东部缓。图942.埃及和印度是两个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两国有关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图10(1)埃及北临 海,印度西临 海。图中有一条重要纬线―― 线穿过两国领土。(2)①为 运河。(3)读图11,两地气温特征终年 。埃及阿斯旺降水特征全年 ;印度孟买的全年降水明显分为 两季,降水多主要受 影响。(4)埃及主要城市和文物古迹的分布特点是: 。 图11(5)以下三幅景观图中属于埃及的有 、 图,属于印度的是 。43.“点燃激情,传递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主题是 “和谐之旅”。读火炬传递计划路线部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图12(1)A自治区的行政中心 ,B省的简称 秦(陕) 。(2)图中地形区①为 山脉、② 走廊、③ 平原。(3)我国北方和南方分界线是 - 一线。该线大体与我国一月 等温线一致。(4)奥运火炬将沿该路线从我国西北传到东北。以下各选项,描述西北的是( ),描述东北的是( )。(4分)A畜牧业为主,哈密瓜等水果香甜 B地形以平原为主C肥沃的黑土,盛产小麦、玉米 D大漠黄沙漫漫,丝路驼铃声声(5)火炬传递路线中,喀什、包头、吉林附近的自然景观分别是荒漠、草原、森林,造成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44.今年5月下旬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组启动“长江行动”,从重庆出发对长江沿岸七省市的污水排放现状进行监测调查。阅读地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图13 图14(1)长江注入 海,正在建设中的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是 工程。(2)A省的行政中心 ,B省的简称是 ,重庆的工业部门以 (重、轻)工业为主。(3)武汉发展钢铁工业有利条件有 。(2分)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是半数以上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直排长江。加上农业生产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致使长江水污染严重。水污染影响了生活、生产用水安全,也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减少污水排放量已成为当务之急。(4)沿江七省市万元GDP废水排放量,最高的是 市。(5)根据资料写出,长江的主要污染源有: 。(举1例,2分)造成的危害有: 。(2分)45.阅读有关地图和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泉州市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业四大区域。(1)图15中,I区位于泉州市的 部,以发展粮林、山地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 县。(举1例)(2)地处东南沿海的IV区,地形以 为主,主要发展粮油旱作,主要县(区、市)有 。(举1例)(3)影响泉州市农业区域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15泉州农业区划图(4)泉州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影响泉州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 。(各2分)参考试卷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B C D D C A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A B D C B C C B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B D B C A A B A C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C B A A D D B A D A2、 综合题[本大题共5题,60分]41.(12分)(1) 西 半球, 巴 拿 马 运河 , 太 平 洋。(2)亚 马 孙平原 ,科 迪 勒 拉 山系。(3)经纬度(23.5 S , 120 W)(2分) (4)( B )。 (5) 冬 季(2分)(6) 西部高,中部低 。(2分)42.(13分)(1)地 中 海 ,阿 拉 伯 海。北 回 归 线 (2) 苏 伊 士 运河。(2分)(3)高 温 ; 稀 少, 旱 雨 两季。(4)分布特点:沿尼罗河两岸分布(河口三角洲分布或沿河分布,沿江分布)。(2分)(5) B 和C , A 。43.(13分)(1) 乌 鲁 木 齐, 黑 龙 江。 (2)天 山 山脉, 河 西 走廊 , 华北 平原。(3)秦 岭 -- 淮 河。 0 ℃。(4)( A 、 D ) ( B 、 C )(4分)。 (5) ( A )。44.(12分)(1) 东 海 , 三 峡 工程。(2)南 京 湘 重(3)交通便利(河运、铁路);矿产(煤、铁)、水等资源丰富;市场广阔(能答对1点即得2分)。(4)重 庆 。(5)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生产残留的化肥、农药。(答出其中一点即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减少污水排放量。(2分,言之有理即可)。45.(10分)(1) 西 北,德化、安溪、永春(2分,三项选2项即可)。(2) 平 原, 泉港、惠安、鲤城、丰泽、洛江、晋江、石狮 (七项选1项即可)。(3) 地 形 因素 (4)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台风、干旱、暴雨洪涝、“三寒”。(2分,答对1点得2分)。(2分0——1千米PAGE1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