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2多样的面孔累计课时数41-42教学目的:(1)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知道月相的成因。(2)学会合作,尊重他人。(3)积极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教学重、难点 : 探究月相的成因。教学用具: 月相变化图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2分钟)(一)激趣导入在分组探究活动中,究究小组按照研究计划探究了“为什么月球会有圆缺变化?”这一问题,教材展示的就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同学们,我们已经观察了月亮,看到了它各种各样的面孔,那为什么月亮有圆缺的变化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二)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设疑,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简练的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边上,之后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补充、归纳和整理)(三)出示自探提示1、为什么月亮有圆缺变化? 2、什么叫月相?月相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月相的变化周期是多少?3、你能设计实验来说明月球、地球和太阳是怎样运动的吗?学生阅读课本解决以上问题二、解疑合探(14分钟)(一)自学汇报(遵循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相互运动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变化;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的圆缺变化叫月相;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了月相;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二)活动感知,(1)实验验证:月球的圆缺变化与它的运动关系。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三人一组,做“角色扮演”的活动。活动一:三个学生分别扮演月球、地球和太阳,模拟它们的运动规律。活动二:“做中学”:打开电灯代表太阳,自己代表地球。请一位同举着篮球代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注意观察“月球”受光部分的形状。当“月球”运动到8个不同的位置时,所看到的篮球的受光部分的形状。(2)讨论交流:根据实验想一想:月亮有圆缺变化的原因(课件出示月相成因示意图,让学生理解。)(三)回顾所设疑问。三、质疑再探(4分钟)关于本节课,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新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四、运用拓展(10分钟)1、我当小老师:用不同题型自编题目考考同桌,展示你认为有价值、有新意的题目,请全班同学做一做。2、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1)你能说说月亮圆缺的变化吗?(2)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3、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7.2多样的面孔月相圆缺原因周期教后反思: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方法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