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理选择题押题一 2007年8月,俄罗斯科考队潜入北冰洋洋底插上钛合金制造的本国国旗,此举立刻招来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加等国也纷纷在北极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北极形势骤然紧张。据地质学家估计,北冰洋海底储藏着全球四分之一未勘探的石油和天然气,很可能是个“大油库”。结合下图,回答第1—3题:1.我国北极黄河站极昼持续的大致时间及该时期内的盛行风向、日出时日影朝向分别是A.1个月 东南风 朝北 B.3个月 东北风 朝南C.5个月 西南风 朝西北 D.6个月 西北风 朝西南2.近年北极地区争夺日益激烈,其原因不可能是A.北极冰层下储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B.气候变暖将使北冰洋成为世界未来新的航运中心,其地缘枢纽地位将凸显C.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自然资源的相对价格在近几年间迅速提高D.气候变暖使北极地区有众多的珊瑚礁和岛屿出露3.关于图中两条穿越北极地区航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虽地处高纬,但受沿岸洋流影响,终年可以通航 B.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沿线风平浪静 C.适于通航的时间近年有不断延长的趋势 D.沿线频繁而高强度的暴风雪常给航行带来巨大困难【押题理由】 气候变暖与北极科考是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热点,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是2008年高考极有可能会考到的考点,这些重点、热点必须引起重视。【名师支招】 1.北极黄河站处于极地东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的极地东风是东北风,黄河站极昼期间,太阳正北升,正北落;根据极昼从北极扩大到北极圈所移动的纬度范围(23°26′)与时间(3个月)的比值,再结合黄河站的纬度进行计算即可推测得到。所以答案选B。2.气候变暖有利于北极的航运和资源开发,但北极地区基本上不存在无归属的陆地和岛屿,渔业资源开发前景也很有限。答案选D。3.北极地区航线所经地区低温封冻时间长,不能保证终年通航,所在位置大部分为极地东风带,不可能都风平浪静,北极地区降水少,暴雪少见。答案选C。地理综合题押题一 中南美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008年3月1日,哥伦比亚政府武装部队越境进入厄瓜多尔打击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击毙反政府武装二号人物,引起一场举世瞩目的南美危机。厄瓜多尔和尼加拉瓜先后与哥伦比亚断交,委内瑞拉驱逐哥伦比亚大使和全部外交人员,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向边境地区大举增兵,一时间,南美三国战云密布,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后经里约集团调解,危机最终烟消云散,此举也树立了一个在国际组织调停下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1)B处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2)图中E处不在赤道附近,但却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其原因是什么?(3)此次冲突涉及的国家中,委内瑞拉是世界著名的 (矿产)出口国,尼加拉瓜和哥伦比亚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地处赤道附近,却终年气候温和,其原因是 。(4)说明图中C、D两岛植被分布的共性特征,并分析其成因(提示:从大气环流、下垫面两方面考虑)。(5)图中D岛上的港口是①世界著名大港,试分析该港口成为世界著名大港的突出自然优势。【押题理由】 高考越来越注重学科知识与具体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考查方式来进行命题,热点区域与热点问题相关知识一直都是高考的重点,2008年高考也将是考查的重点。【名师支招】 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可从纬度对发射能力的影响、临海对运输大型火箭、火箭残体下落的安全性、观测难易等方面思考;E处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和植被的地域差异可从地形、信风、洋流的影响等方面来思考;基多的气候特点可从地形影响方面分析;港口的区位可从背风位置、港湾形状方面分析得到。【参考答案】(1)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提高火箭运载能力;②海运便利,利于运输大型火箭;③三面临海,既有利于开阔视野,便于跟踪观测,又有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安全性高。(2)该处纬度较低,又处于地形的迎风坡,东有从海洋上吹来的东北信风和沿岸墨西哥湾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故形成了高温剁雨的热带雨林气候。(3)石油 种植园农业 地处高原,气候凉爽(或地势高,气温偏低)(4)共同特征:两岛的东侧和东北部,植被都为热带常绿雨林;两岛的西侧和西南部,植被主要是热带稀树草原。成因:图中所示地区地处东北信风区带,岛上有山地,岛的东部和东北部为迎风坡有地形雨,加之沿岸有暖流,分布热带常绿雨林,而在岛的西南部为背风坡降水减少,分布热带稀树草原。(5)港口①在岛的西南侧地处东北风的背风区,海岸线曲折,海湾宽阔,利于避风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