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的价值体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地理学科的价值体现

资源简介

高中地理学科的价值体现
近期在一些关于地理的培训或座谈中,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提高地理学科在高中各科中的地位”,其实地理学科的价值并非在高中各科中如何提高地位,而是体现为其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及对其他各学科的辅助作用。专业化导致了学科细分的愈益严重,而事实上真正对社会有实际价值的是对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具有国际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高考中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正有这样的趋势或用意。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传统的地理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没有什么用处。实际上,在社会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学在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是越来越大,衣食住行离不开地理学,发展建设离不开地理学,国界谈判、军事外交、国防建设也离不开地理学,地理学正在逐步成为生活的地理学、社会的地理学。通过对生活有用地理的学习,使学生深深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认识到地理知识对自己现在和将来学习、工作都有重要意义,是一门实用价值很强的学科,从而凸现地理学科的价值,使学生改变“地理无用论”的观念。教师要加强“对生活有用地理”的教学。
一、借助生活经验

日常生活中很多地理现象与地理学科紧密联系,教师要精选和学生自身经验相关的知识,把教材内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加以扩展、延伸,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因此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新知,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理解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体现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活化了课本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当把一水池的水放掉时,水流的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的?现在我们可以品尝到很多反季节的和来自域外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这得益于农业区位的什么条件?夏季同学们喜欢游泳说明海陆气温有何不同?2004年暑假期间大家观看奥运会时,为什么有的项目要在深更半夜起床观看?什么时候弯弯的月亮挂在黄昏的树梢,什么时候半个月亮在黄昏的正南天空,发生月食时是怎样的月相?朝南的房屋在一年中照进阳光的面积有何变化?冷空气南下时,本地的天气在冷锋过境时和过境后分别是怎样的……
当然,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学生身边的一些工农业区位、城市、交通布局可能存在不太合理的现象,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干扰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及时把握这些即时生成的课堂教学资源,正确的引导,使之变成有利于学习的教学资源。
二、联系社会热点
与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现实社会相比,教材内容总是滞后的。地理教师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锐利的眼光,善于借助报刊杂志、网络、电视新闻等大众传媒工具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在备课授课中,不要拘泥于教材,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适当应用生活中的材料,及时将相关的地理信息融入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地理教学活动,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地理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例如:最近发生的地震、火山、台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事例,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青藏铁路等工程的建设进程,我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预定地点安全着陆……对此,教师应该把它们与教材内容有机整合,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如在学习“地震”时,我结合2004年12月26日震惊世界的印度尼西亚大地震和海啸的大灾难,引导学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分析那里常发生地震的原因,讨论它造成伤亡人数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提出抗震减灾和自我保护的有效措施,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激情,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三、结合乡情资源
“增强爱家乡的情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情感目标培养之一,取之于学生熟悉的本乡本土的有用地理知识,能引起学生对生活、现实和家乡的关注,产生积极的思考,甚至形成一些建议和措施,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崇明前卫村的生态农业模式是怎样的?东滩湿地的保护有何意义?上海长江大桥为什么采用南隧北桥?南隧北桥的建设对陈家镇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沪崇苏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崇明区位条件的提升有何意义?崇明新城的规划考虑了哪些主要因素?是否合理?等等。这些乡情资源应该适时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之中,从中让学生感悟到地理知识在家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开展实践活动
地理课程具有实践性,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实践,验证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在地理教学中,力求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步。课堂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形式,课外活动能巩固学生课堂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扩大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野外考察,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到外面的世界去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增长才干,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商业区位条件”后,我组织学生去考察学校附近新开张的“瀛洲轻纺城”,从地理位置、交通、租金、人流量、销售量等方面调查,分析轻纺城布局是否合理,生意能否会越来越兴旺。又如:学习“月相”后,连续观测一个月的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来分析生活现象,体现书本知识向生活世界的迁移、拓展。
高中地理学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对生活的有用性,而且对于高中其他课程具有辅助作用。比如在高一数学教材中有一道关于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例题,如果同学们地理基础差,对太阳高度角一无所知,那么这道计算题就会比较难解了。再比如英语中有很多关于世界地理的阅读理解等等。当然地理学科也要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释地理事物,说明地理问题,促使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