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6张PPT。新课程背景下地理高考有效教学探讨准确的目标加上信心、决心、毅力良好的心态和习惯不断调整方法提升能力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对学生的研究、调动和管理程度对考纲、教材的研究和把握程度对高考命题的研究和对复习方法的把握对各复习环节整体效能的发挥程度学生教师影响复习效果的因素一、研究命题趋势,把握高考方向二、研究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和复习计划三、高三教学安排和各阶段复习方法高三地理有效教学策略三、高三地理教学安排1.高三一轮复习从07年8月至08年3月一模考试前(共6个月)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让学生初步明确高考要求,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在一轮复习中我紧扣课程标准把必修地理三个模块分成20个专题,及时进行单元知识梳理和能力检测。在复习中我建议学生在时间安排上“六四开”,即看书归纳用60%的时间,练习用40%的时间。自然地理一、地球地图1.地图——地图三要素、地图判读(等值线图、统计图、景观图)2.地球基础知识——经纬线、经纬度3.地球运动及其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意义二、宇宙环境1.天体和天体系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三、大气环境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2。大气的热力状况3。大气运动4。天气和气候四、地球上的水1。水循环2。陆地水和水资源3。海洋水五、陆地环境1.地球的圈层划分2.地壳物质的组成和循环3。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4。地表形态的形成及对人类的影响七、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差异性: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轮复习的知识结构1。人口的数量变化2。人口的空间变化3。人口容量人文地理一、人口二、城市城市区位(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空间结构和区位)城市的等级和服务功能城市化三、农业农业区位选择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国农业四、工业1。工业区位2。工业的集聚和分散3。世界工业类型4。中国工业五、交通1。交通运输方式及发展2。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选择3。交通运输对人类的影响六、可持续发展1。人地关系及思想演变2。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分布3。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区域地理一、区域空间位置的判断(世界、中国)二、中国的区域差异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四、区域生态建设(荒漠化及森林保护等)五、区域开发(资源开发和河流开发)六、区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七、区域联系(资源调配和产业转移)在一轮复习的最后一个月,我还给学生归纳和分析了热点问题,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07-08年世界发生的重大环境问题;世界能源及资源问题;08年中国雪灾问题;中国农业发展问题;中国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人口问题;中外的友好关系;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通过热点问题分析引领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问题或热点区域联系起来,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的国情。2。高三二轮复习从08年3月至08年4月二模考试前(共2两个月) 这一阶段是进行专题复习,知识整合,构建主干知识的结构,分层突破,查漏补缺,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技能。使学生现有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培养学生对地理规律的归纳能力和地理要素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专题设置既要突出主干知识的覆盖,也要照顾现实热点问题,要注重专题立意要新颖,注重基础和创新。在二轮复习中,我建议学生在时间安排上“ 四六开”,即用40%的时间看书归纳,60%的时间做练习。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运动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及防御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地图基础经纬网图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地形剖面图景观图等。1.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2.人地关系区域特征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开发区域联系3.区域地理专题4。地理图表系统二轮复习的专题设置5.地理热点问题专题: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奥运会、中外关系、台湾等)6.高考命题趋势与应试技巧1。考纲要求2。知识结构3。高考例题4。重点难点分析5。典型例题6。专题训练二轮专题复习的思路二轮复习的要点归纳在地理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1、地理特征2、地理分布3、地理变化4、地理成因5、区位因素6、存在问题7、解决措施1。地理特征归纳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形剖面图特征(1)地形特征气温(热量条件)降水(水分条件)大气运动(风)水热组合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2)气候特征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与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与格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与地形区水系特征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文特征3。水文特征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部门结构生产水平3。农业生产特征发达程度部门结构技术水平地域分布4。工业生产特征5。区位因素分析成因类——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需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和“人地关系”去把握措施类——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效益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意义类——经济意义、生态意义、政治意义、战略意义其他要点归纳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看图名读图例找极端值(最大、最小)找规律,分析原因5. 读题目,画关键词,明确所问6. 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这一阶段按照高考能力要求进行集中训练,提升能力。要求达到以下目标:(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自己的见解。3。高三三轮复习08年4月底至5月底(共1个月)这一个月的时间是学生的强化训练时期,时间安排“三七开”,70%的时间做题,20%的时间总结解题的方法和规律,10%的时间查漏补缺,回归课本。本阶段的练习主要是各地区的高考模拟题,教师要做好每次考试和练习的分析,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耐心讲评,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能力。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通常失分的原因有:(1)审题不细,不会从题干和材料中提取信息(2)概念不明,不能明白题目所问;(3)表述不清,思路混乱,答题要点不清晰。 做选择题,要求学生从四步做起:第一步读题,从整体把握考察的知识范围;第二步审题,找出关键字眼,明确所问;第三步解题,从四个答案中按要求找出正确的答案;第四步反思,分析其余答案的错误之处。经过反复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仔细审题,严密分析,认真做答的习惯,减少了粗心大意的错误,做选择题的正确率大大提高。选择题答题方法综合分析题答题方法对于综合题我要求学生分四步做:第一步读题,把握考察的知识范围;第二步审题,圈出关键字眼,明确所问;第三步看清每小题的分值,大致分清答题要点;第四步按照规范的语言来表述,逻辑清晰,字迹工整。 在第三轮复习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地理概念和答题要点,如大气方面的有关概念很多,对于“天气系统、天气成因、天气变化”等不同的问题,回答的要点不同。在区位分析方面,“生产分布、区位因素、优势条件,制约条件、发展趋势、形成原因”等不同的问题,回答也各不相同。在解题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规范答题的技巧,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答题的规律。地理主观题规范性答题要求1、析题的规范性: 严密审视问题的设置,把握设问的中心,明确回答的方向。切忌“牛头对不上马嘴”。2、组织的规范性 注重迎合设问组织答案,学会知识迁移和方法的迁移。切忌“字多却不能表意”。3、表述的规范性 要求多角度、条理性表述,学会分点,不能泛泛而谈,切忌“前言不答后语”。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