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张掖市实验中学 赵玉昌《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上册中的第二单元第五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整个说课共分为四个部分。一、 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了解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学大纲及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②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③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2、 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②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能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3、情感目标:①让学生懂天气变化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重点:①冷锋、暖锋对天气影响及其原理。②低压系统、高压系统对天气影响及其原理。2、教学难点:①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②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二、 说教学方法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三、 说学法指导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本课文字简洁,图像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2、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右手法则和左手法则)四、 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先播放一段 “天气形势预报”的录像。看完后,告诉学生要能够看懂和听懂这些天气预报图,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二)讲授新课:一、 锋面系统(一)锋面结构与特点(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1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2 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锋面的两侧不同性质的气团影响下的天气有何不同?③锋面附近有何天气特点?)3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二)锋面类型与天气(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完成表1、表2内容)(问题: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②冷暖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如何?有何区别?③雨区位置在锋前还是锋后?冷暖锋的表示符号是怎样的?④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⑤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⑥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⑦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表1类型 主动者 暖空气 伴随天气 雨区位置 符号冷锋 冷气团 被迫抬升 大风、阴雨、降温 锋后暖锋 暖气团 主动爬升 阴雨、升温 锋前表2天气系统 气团势力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主要降水范围 实例(中国)冷锋 冷气团强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暖锋 暖气团强二、 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2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对比(利用多媒体播放“北半球低压和高气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动画,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以及天气特点。然后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完成表3内容。(强调: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判断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时运用右手法则和左手法则。)天气系统 气压分布 水平气流 中心气流 天气状况 实例(我国)低气压(气旋) 里低外高 逆时针辐合(北半球) 上升 阴雨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高气(反气旋) 里高外低 顺时针辐散(南半球) 下沉 晴朗 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图。(提示学生是用右手法则和左手法则)(过渡:前面我们一起了解了常见的两类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和反气旋,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常常伴随着阴雨天气。请大家读教材图2.22三、 锋面气旋1 概念: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叫锋面气旋。(教师讲解: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造成暴雨,雷雨、大风天气。)思考题:有气旋锋面会有反气旋锋面吗?为什么?(不会有,因为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两股性质不同的气流可能相遇形成锋面,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形成锋面。)(三)总结新课(四)巩固练习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和看懂一些简易的天气形势图,因此最后通过活动课“试做天气预报员”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五)布置作业1 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是否相同,气旋前方、后方、中部的天气各如何?2 地理填充图册p13 第1、2、3、4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