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十校首届教育论坛发言稿)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分析及复习启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南十校首届教育论坛发言稿)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分析及复习启示

资源简介

课件58张PPT。热烈欢迎兄弟学校各位同仁!2008年新课改区
地理高考试题分析及复习启示 安徽省宣城中学地理教研组 2009年江南十校高考研讨会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为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和内容,为地理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并提供了动力。
地理高考也在逐步完善和确定新的地理考试评价目标,以“有用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从而使原有的评价体系(以知识立意)不断向“以能力立意”的方向蜕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研究2008年山东、江苏、广东、宁夏、海南五省区的高考地理试题对于备战我省2009年高考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 内容提要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重视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
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重视地理探究能力考查,体现新课改理念
关注现实、联系热点
关注乡土地理,体现地方特色 二、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
加强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重视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和全国Ⅰ卷相比,2008年山东、江苏、广东、宁夏、海南五省区的高考地理试题同样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原则,淡化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
试题设计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重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新颖,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1、重视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注:选做题仅按第一题统计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1、重视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从数量上看,2008年新课改高考试卷中,除了广东卷无图考题略多以外,其它省份的试卷绝大部分题目都提供了图表材料,充分体现了图像语言在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
从图表类型上来看,有坐标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示意图、区域图、景观图、统计资料表格等,类型多样。 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1、重视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 在各类图表中,数量最多的是坐标图,其次是区域图和等值线图。
从考查形式上看,区域地图大多采用了定位—区域特征、要素分布及成因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分析以及如何扬长避短的考查模式。
例如:宁夏卷7-9题、广东卷32、33、34题. 【2008年宁夏卷】 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完成7-9题。7、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8、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9、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AAB【2008年广东B卷】

32.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3分)图14 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 资料一:见图14【2008年广东B卷】

32.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3分)资料二:见图15资料二:见图15资料二:见图16图16 六省面积、人口、耕地及主要农产品占全国比重图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15,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_________。(2分)依据:
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
②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 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 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C. 劳动力丰富
D. 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 “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答案:BE(3)下列条件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3分)
A.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 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 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 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答案:ABD(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4分)优势:
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
②、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不利:
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
②、初春、冬季多寒潮;
③、水土流失严重(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2分)意义:
①、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
②、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小麦和稻米主产地)。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2、立足基础、突出主干2008年宁夏、山东、江苏、广东、海南五省地理高考考情分析表2008年宁夏、山东、江苏、广东、海南五省地理高考考情分析表注:考点分布未统计选做题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2、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分析得出: 人文地理的分值高于自然地理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2、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分析得出: 人文地理方面:
主要考查了工农业和交通区位、人口、城市和环境等核心内容。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2、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分析得出: 自然地理方面:
地图、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天气与气候是重点考查的内容。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3、重视地理探究能力考查,体现新课改理念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
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例如:广东高考试卷35题。
这道题目的不同特点在于采用了呈现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考查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观、学习观。 3、重视地理探究能力考查,体现新课改理念【2008年广东地理B卷】 35、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分局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8分)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见表3。
表3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__雾。(1分)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__雾。(1分)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__雾。(1分)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5分)参考答案:
(1)、辐射雾
(2)、平流雾
(3)、辐射雾
(4)、辐射雾  
成因:
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地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
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
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
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4、关注现实、联系热点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4、关注现实、联系热点 2008年新课改区的高考试卷共同反映了这方面的要求。
列表如下: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5、关注乡土地理,体现地方特色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在2008年新课改区的高考试卷中也有所体现,部分试题采用乡土地理材料作为命题背景。一、2008年新课改区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5、关注乡土地理,体现地方特色例如:
江苏卷中的苏北平原入选“十大新天府”材料、 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
广东卷中的广东省境内的M江流域图。【2008年江苏地理卷】
13.《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其人选条件的有: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答案:D【2008年江苏地理卷】
图11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25~26题。答案:25、CD 26、BC25.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城市人口比重
B.②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④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26.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2008年广东地理B卷】
33.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资料一:见图17资料二:见表1表1 M江流域(广东省境内)基本情况 材料三:见图18图18 城市发展曲线图(1)、该流域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河川径流的补给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2分)
(2)、M江水资源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其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理开发利用。(4分)
(3)、2000年该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1和图18可以推测:进入21世纪,该流域城镇化进程总体进入______________阶段(填正确项字母)(3分)
A、起始 B、加速 C、成熟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5分)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雨)
(2)供水、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防咸
(3)空间差异特点:南部高北部低。   B
(4)地理分布特点:①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成因: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二、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1、加强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1)、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为了充分提取地理图表中的有效信息,养成正确的判读方法非常必要。二、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1、加强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1)、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首先看图名,了解其反映的主题;
其次看图例、坐标轴的名称、数值和单位,确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名称、分布规律、数量变化特点等,这是判读地理图表的关键环节;
最后是紧密联系课本的知识和原理,分析地理图表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正确结论。 二、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1、加强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2)、培养图表和文字相互转化的能力 和文字相比,地理图表承载的信息量更大,有时也更加直观具体。二、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1、加强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2)、培养图表和文字相互转化的能力 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把课本的文字转化为地理图表,这样可以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另外,针对某些知识点的复习,还需要进行图图转换,图图叠加的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二、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2、重视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高考命题往往采用教材以外的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呈现新的视角,但是知识的落脚点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二、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2、重视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二、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2、重视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总结知识规律,整理知识结构,分析知识联系,构建思维线索,获取有效信息。二、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综合科目测试,考查考生所学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重视思维过程,重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进行描述或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二、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作为”,我们认为搞好高考地理复习尤其是第二轮复习的关键在于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如逆向思维能力、正向迁移应用能力、探究思维能力等。二、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能力的考查是新课改高考的发展方向,用所学过的“旧”知识解决未见过的“新”问题,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探究精神的考查,这一点将会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二、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从学科特点上来看,地理课堂中可以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很多,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二、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4、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关注现实、体现国家和社会价值观”是高考地理命题的重要特点,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二、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4、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出发,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和乡土地理相结合,了解本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发展状况,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谢谢合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