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A B C C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D C A D A A B D A A D非选择题22.(1)辛亥革命极大推动力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任写2点,4分)(2)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3)1935年,北平青年学生发起了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2分)23.(1)土地革命。(2分)(2)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分)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秋收起义后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任写2个,2分)(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2分)24.(1)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2分)(2)BC(2分);AD(2分)(3)①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败。(从两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2分)②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内战时期)(1分)。25.(1)南京大屠杀。(2分) (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1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1分)共产党军队开辟敌后战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分)世界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抗战。(1分) (3)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亚洲战场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2分)同时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2分) 26.改革开放以来,湖州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分)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或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分)(2)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等(任写3点,3分)(3)①政府创新小微信贷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企业生产,增进企业员工福祉,让人民生活更美好。(2分)②“最多跑一次”改革、简化审批手续体现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2分)上述做法都体现了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分)九年级社会·法治 第 1 页 共 6 页九年级社会·法治练习卷2019.11友情提示:1.本试卷为开卷考试,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 8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一、选择题(本题有 21 小题,其中 1-10 题每题 1 分,11-21 题每题 2 分,共 32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在答题卷上将相应题次中的对应字母方框涂黑。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胡适说:“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这种学说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这集中体现了胡适主张A.提倡民主 B.提倡新文学 C.提倡科学 D.提倡新道德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 1935 年 2 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指的是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3.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变的回想》中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事变”是指九一八事变B.“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事变”引发了美日关系破裂D.淞沪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4.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A.张学良通电“改易旗帜” B.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C.消灭军阀吴佩孚孙传芳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5.民国初年的国歌唱到:“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歌词理解正确的是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B.“揖美追欧”指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政体C.“旧邦新造”指推翻清政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6.某老师为反映某一时期东亚地区的形势,画了一幅示意图,图中将日本领域分别以黑色及灰色标示。由图推测下列年份最有可能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1871 年 B.1905 年C.1935 年 D.1946 年第 6 题图九年级社会·法治 第 2 页 共 6 页7.周恩来(1898 年-1976 年)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下列关于周恩来的革命经历描述正确的是A.26 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成为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积极参加了北伐战争B.29 岁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他领导了武昌起义C.37 岁参加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他当选为红军主要军事指挥者之一D.38 岁积极发动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贡献8.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始终没有倒下。其根本原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9.“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可以指人们心中的梦。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梦”是A.独立梦 B.小康梦C.强国梦 D.幸福梦10.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嘴形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如图)。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这就要求我们A.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引进来”“走出去”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C.用创新之手激活改革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D.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扩大生产与制造业的规模11.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影响之间逻辑关系成立的有史实 影响①1940 年 7 月,不列颠之战 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②1940 年 9 月,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国军事同盟 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③1941 年 6 月,德国对苏联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④1945 年 9 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陈独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人物、语言学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下列对其功绩叙述不.正确的有①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 ②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③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④发表《新纪元》,宣传马克思主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①秋收起义失败--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红军长征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利--五四运动 ④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第 10题图九年级社会·法治 第 3 页 共 6 页14.学习历史需要正确地区分史实与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①台儿庄战役歼灭日本军队一万多人 ②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③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5.下列有关 20 世纪 20~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说法不.正确的有①根本原因是超前消费、股票暴跌 ②爆发于美国,很快席卷整个世界③德、意、日由此建立法西斯专政 ④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解了危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6.1912—1919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与之相关的事件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辛亥革命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 ④国民革命运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7.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进分子梦想建立西方的政治制度。下列探索活动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的有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8.对右侧漫画解读正确的是①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健康发展③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和政府同等重要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9.四十年的深刻变革,让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这说明改革开放是①我国的强国之路和富民之路 ②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抉择③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右边漫画的举措,有利于①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②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③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实现全面小康和同等富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北斗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近年来中国科技成果令人瞩目。对此说法正确的有①科技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③万众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④我国在一些重要的科技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 20 题图第 18 题图九年级社会·法治 第 4 页 共 6 页二、非选择题(5题,共 48 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不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道路了……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材料二:“中国青年运动有良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是永远奋斗。”——毛泽东(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4分)(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理解。(2分)(3)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的作用。请再例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则史实印证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2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分)材料一:大抵现在共党之政策,专在蛊惑下层贫民,故所到之处废一切国地税,并倡言分配土地……——1931 年 12 月摘自大公报《共党问题之严重》材料二: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没有照搬俄国模式,施以技巧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中国这个病人复生。——《毛泽东传》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言听计从……这次会议上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中国红军长征记》(1)材料中的“共党之政策”指的是什么?(2 分)(2)材料中毛泽东“施以技巧和灵活性”为中国革命开出的“药剂”指的是什么?举两例史实说明在此探索过程中他作出的重要贡献(4 分)(3)联系材料三谈谈对共产党成长的理解。(2 分)24. 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1924﹣1949 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孙中山夫人宋庆龄问:“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回答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1)孙中山“为国民党注入新血液”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材料二:下面是 1924﹣1949 年间的部分图片资料A.攻占贺胜桥 B.井冈山会师 C.南昌起义 D.平型关战役九年级社会·法治 第 5 页 共 6 页1937 年 12 月 17 日《纽约时报》(译文)“俘虏全遭杀害;日军的暴行扩大,一般市民亦遭屠戮;美国大使馆遭袭击;蒋介石战术拙劣,守军将校逃跑,致使首都失陷……”(2)材料二图片中属于国共两党分裂时期的有 ▲ ;属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的有▲ (填字母,4 分)材料三:国共两党关系思维导图(3)结合所学,完善思维导图。(4分)25.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不忘国耻·反思历史”的主题探究活动,收集并制作了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文献资料。材料二:工具制作。1931 年至 1945 年抗日战争年代尺1931年 1935年 1940年 1945年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8 年,台儿庄战役胜利1937 年,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建立 1940 年,南洋华侨视察团回国慰问合作启示: ③分裂 合作 分裂国民大革命时期: ①② 时期:生灵涂炭,给日本大举侵华造成可乘之机抗日战争时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人民遭受战争灾难,造成台湾与长期分离九年级社会·法治 第 6 页 共 6 页材料三:以下是某同学自学时所做的读书笔记(节选)。(1)新闻是记录历史的载体。《纽约时报》记录了哪一历史事件?(2 分)(2)年代尺是认识历史的工具。请根据小组成员们制作的抗日战争年代尺,试探索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必然性。(4分)(3)数据是铭记历史的印痕。请结合所学综述材料三的观点。(4 分)26.某校同学围绕“富强与创新”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12 分)第一小组通过网络收集到以下信息:1978 年和 2018 年湖州部分经济数据。年份生产总值(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 年 8.9 370 2212018 年 2719 54393 31767 元(1)联系第一小组的信息,谈谈你对“改革只要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理解。(4分)第二小组通过网络收集到以下信息:湖州市政府高举改革大旗,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帮助企业挖掘传统制造工艺的创新点;严格执行知识产权法规,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召开博士大会,招才引智,加快实现从“制造”向“创造”转变。(2)联系第二小组的信息,谈谈湖州市政府的做法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哪些借鉴意义。(3分)第三小组采访收集到的资料:(3)依据第三小组的信息,谈谈政府的行为如何体现其发展思想?(5分)打造服务型政府,助推企业发展。如创新小微信贷技术,破解了我们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最多跑一次”改革,简化审批手续,政府这种贴心的‘妈妈式’服务,让湖州广大企业得到了实惠。时间:1931 年至 1945 年,是苏联、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 3.5 倍。结果:中国战场毙伤和俘获日军 155 万余人,占日军在二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 75%以上;中国军民伤亡 3587.9 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 1000 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 多亿美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社会法治卷-排.pdf 参考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