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课 乐于助人,善于助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自信的含义及表现;了解自信和自负、自卑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评价。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负,不自卑。(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肯定自我、悦纳自我的愉快心态。二、教学重点:对自信含义的理解。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验真正的自信。四、教学媒体:投影仪。五、课前准备:讲这节课的前一周,在该班安排“问卷调查”一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中考升学的心态、想法;和父母的沟通;对自己的前途等等摸一下底。七、教学过程;一、感染学生情境导入:(教师讲演)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上高三的女孩,她的成绩一般,为了不走专科,暑假过后,开学半个多月,女孩的爸爸、妈妈从百里之外赶到县城中学,根据孩子的天赋,商量一番后,决定让女儿改学艺术。在这之前,这个女孩从没学过绘画,面对艺术班至少都有一年学画的功底的同学,孩子没有犹豫,她说,“我能行!”孩子只身提前到哈市“大画室”学习了,她不分白天黑夜地泡在画室里。三个月后,参加了国家艺术类考试,获得了一所省外,多所省内高校的艺术证书。高考后,她被哈尔滨师范大学壁画系录取了,成了一名本科生。创造了奇迹的女孩的爸爸就是站在你们面前的政治老师……二、 情感体验活动一:让学生拿出一张大白纸,至少举出三个以上的实例(不局限在学习方面)__“我能行!”(设计意图:通过对自己的成功经历点滴的回顾,唤起学生内心对自己肯定的感受,在情感上体会“我能行!”)感悟:1、横向方面从学生自身经验出发,探究“我能行!”2、纵向方面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过去”、“现在”、“将来”“我能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能力,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自信是开发金矿的工具。三、拓展迁移活动二:投影:一图、对练武术;二图、青春少年;三图、中外学子合作交流;四图、周恩来;五图、钱学森;六图、青春焕发的青年教师。分组讨论:感受“自信一族的风采”;个人发言:(给平时有自卑感的学生多提供发言机会)说说你感触最深的“我能行!”(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交流、共享,由感性升华到理性认识,进一步体会、强化“我能行!”)感悟:1、广度(拓展)“我能行!”(如,“不但自己行,还帮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2、深度(迁移)“我能行!”(如,“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正视有‘不行’,也是‘我能行’”……)活动三:学生上台演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比他还自信的人”;“一个更自信的人”。(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内化价值取向。)感悟:什么是自信?小结:拓展视野,迁移新知,明确自信,激发践行。四、走出误区活动四:拿出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找学生读。面对学习、中考,有的学生很自信“我能行!”有的学生满不在乎的说,“考上高中就是玩!”有的学生说,“我的学习成绩总不好。高中怕是与我无缘了!”让学生讨论、分析、辨别哪些同学自信?哪些同学自负?哪些同学自卑?感悟:了解自信、自负、自卑的表现后,还要进一步感知其危害和后果(让学生举例)。(设计意图: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澄清模糊认识)小结:要求学生弄清自信、自负和自卑的区别和联系。结束语:“我能行”三个字,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当它成为一种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沉入我们的心底的时候,我们就真正长大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