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课 北伐战争一、学习目标知道中共“三大”的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行。知道北伐战争的概况。并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进军节节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会分析: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国民革命失败之间的原因。 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是在曲折中发展的!二、学习重难点1、北伐战争。2、国民政府的北伐进军如此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三、学习过程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0页。1、导入新课老师:在学习本节课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北伐战争时战局、战斗情况】。这段视频反映的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重要成果:北伐战争的前因后果。(并出示课题)那么,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怎么实现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普及一下知识吧!合作愿望: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发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的失败后,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后,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政治基础: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的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老师:同学们,前两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并认识到了:他们都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虽然他们革命的最高纲领(最终目的)不同,但是他们民主革命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因此,为了争取国民的民主、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曾进行过两次伟大的合作!距我们较近的一次,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抗日战争,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老师:那么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什么时间呢?他们是如何领导革命的呢?又有哪些重要成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温一下: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首先,请同学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老师进行逐条解读)学习目标(同上)其次,请同学们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难点(同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件设定的三个知识点。出示自学问题导学案老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个知识点:国共合作的实现。知识点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自主预习】、中国共产党“三大”的决定和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宣言,以及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2)、“黄埔军校”的概况。老师:要求学生独立预习(3分钟),在课本上标记相关问题的答案,并完成助学填空部分相关内容。【互动探究】1、中国共产党“三大”的决定是什么? 2、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宣言是什么? 3、国共两党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老师:要求学生分小组交流,组内校对问题答案,总结得出正确答案。学生:能够根据老师课件的要求和提示进行小组交流、校对答案, 最后小组内总结得出问题答案。老师:国共两党决定合作后,做了什么事呢?并引导学生欣赏课本71页“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图片。 【全员展示】老师:根据小组展示情况,选一个优秀小组的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可以补充发言。对每名代表的发言,老师可以适时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正确按照课件指示来回答互动探究的问题,并总结有关黄埔军校的知识点。时间地点总理校长政治部主任成就黄埔军校老师: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作了准备。知识点二:北伐胜利进军请同学们观看课本72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学习北伐胜利进军。 【自主预习】(1)、北伐胜利进军的条件、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和战役,以及战果(2)、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情况。老师:要求学生独立预习(3分钟),在课本上标记相关问题的答案,并完成助学填空部分相关内容。【互动探究】老师:要求学生分小组交流,并结合课本72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和人物扫描中叶挺的简介来解决问题。 1、北伐进军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和战役,以及战果如何?学生:能够根据老师课件的要求和提示进行小组交流、校对答案,最后小组内总结得出问题答案。【全员展示】老师:根据小组展示情况,选一个优秀小组的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可以补充发言。对每名代表的发言,老师可以适时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北伐胜利进军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和战役,以及战果。老师:不到半年时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进军如此迅速,所到之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2、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情况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情况。老师:点拨思路:湖南、湖北的农民运动;上海的工人运动等等。老师: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除此之外,同学们认为还有哪些方面是北伐军节节胜利的原因呢?由此引入精讲点拨的问题:北伐胜利进军的条件【精讲点拨】老师:对这一个知识点,我会着重对北伐胜利进军的条件进行讲解。我会要求学生结合课本72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并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要从全局考虑北伐的各方面积极因素。 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最后由师生共同整理形成该答案:1、国共两党齐心协力2、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相继成立)3、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4、共产党领导下工农群众的支持与配合老师: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与北伐进军遥相呼应!正当北伐军节节胜利进军的时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到底结果如何呢?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否决定了国民革命的最终结局呢?知识点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自主预习】(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及标志和表现(2)、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代表谁的利益?)老师:要求学生独立预习(3分钟),在课本上标记相关问题的答案,并完成助学填空部分相关内容。【互动探究】老师:要求学生分小组交流,并结合课本73页“国民党右派屠杀革命志士”图片和课本74页知识拓展中“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内容来解决问题。【全员展示】老师:根据小组展示情况,选一个优秀小组的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可以补充发言。对每名代表的发言,老师可以适时的指导和帮助。老师: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两个方面的知识梳理: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谁的利益?2、国民党右派在谁的支持下背叛革命?学生:能够根据老师课件的要求和提示进行小组交流、校对答案,最后小组内总结得出问题答案。能够正确回答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正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即,代表的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那么,国民革命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呢?老师:那么,我们就要来看看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要的是什么?学生:是民主...老师:那么实现了吗?学生:没有! 由此引入精讲点拨问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失败告终?【精讲点拨】老师:对这一个知识点,我会着重对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失败告终?进行讲解。老师:我会给予学生进行一次系统的知识梳理: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的国民革命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明确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正义的斗争,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全国国民的“大革命”。老师:并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1、革命任务是否完成?2、社会性质是否改变?两个方面来回答。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最后由师生共同整理形成该答案:革命阵营内的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新军阀),它代表着: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们认识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国共合作的破裂,使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至此,国共之间十年内战开始。从而得出:国共之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因此,面对当今的台湾问题,我们应该欢迎:海峡两岸再一次握手合作。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愿望!五、巩固练习课件出示基础知识练习题:1~4题。老师要求学生边读题、边作答,老师对每个问题进行当场校对答案并及时进行点拨。六、达标检测课件出示能力提升练习题:1~4题。老师要求学生边读题边作答,老师对每个问题进行当场校对答案并及时进行点拨。布置活动课作业课后活动:建议同学们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黄埔军校的建校历史、高级将领名单,以及北伐战争中的有趣故事。利用第八节活动课的时间(时间待定),在全班流动展示。八、宣布下课(若时间余下较多,则要求学生进行知识背诵,达到掌握的目的)九、板书第15课 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2、北伐胜利进军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