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年级 八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的“围剿”及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情况。目标3: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识记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路线及胜利的标志,认识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尝试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重点) 2、掌握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 3、认识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怀。(难点)【课堂教学流程】【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任务1:【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战略转移: (1)原因: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 左 ”的错误,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 (2)开始: 1934 年 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困境: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 湘江 ,人员损失惨重,敌人布下重兵。 (4)抉择:根据毛泽东建议,红军强渡 乌江 ,攻克 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 遵义会议: (1)时间: 1935 年1月。 (2)内容:确立了以 毛泽东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意义: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 成熟 的标志。 过雪山草地 四渡 赤水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 金沙江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 沪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胜利会师: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 吴起镇 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 会宁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转危为安 。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 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务2:【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81—83页“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的内容及观看视频:遵义会议的召开,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探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问题2.结合长征路线示意图,说出红军长征初期的进军路线。 问题3.归纳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任务3:【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83页“过雪山草地”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结合长征示意图写出长征的全部经过 任务4:【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83—84页“红军胜利会师陕甘”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说出长征结束的标志。 问题2.探讨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 【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1、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前行的路线是(?? D ?) A.井冈山方向 B.湘西方向 C.瑞金方向 D.遵义方向 2、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复兴。以下是在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C ??) ①四渡赤水 ②飞夺泸定桥 ③巧渡金沙江 ④过草地 ⑤翻雪山 ⑥会宁会师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②⑤④⑥ D.②①③⑤④⑥ 3、 “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对歌词解读错误的是(? D ??) A.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 B.赞美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 C.再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场景 D.讴歌了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4、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 (?B?? )A.毛泽东的正确指挥???????B.采用了大兵团伏击歼敌的战术C.采取了避敌主力,诱敌深入的方针 ???D.采取了打运动战的方针5.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B? )A.吴起镇????????? ???????B.会宁C.甘孜????????? ???????D.懋功6.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应是(??C?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③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④强渡乌江⑤渡过金沙江????????? ??????⑥飞夺泸定桥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④③⑤⑥①C.③④②①⑤⑥??? ?????????? D.④③②①⑥⑤7.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B?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8.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的红军三大主力是(??D?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D.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9.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A? )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 ②新军阀之间的中原大战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④南昌起义A.④②①③??????? ????????? 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 ????????? D.①②③④10.1933年秋,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围剿”的重点是(??D? )A.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 B.闽浙赣根据地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 D.中央革命根据地11.在长征路上毛泽东提出红军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C? )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 B.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C.摆脱敌人前堵后截的危急??????? ???? D.使部队得以休整12.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是(??A? )A.“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B.诱敌深入,集中兵力,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战略战术原则C.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D.军队中建立党的组织,进行民主改革 【课后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课件同学们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吗?这是红军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爬雪山的场景。红军为什么要长途跋涉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又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揭晓答案。新知导入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目标2:了解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的“围剿”及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情况。目标3: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识记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路线及胜利的标志,认识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尝试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重点)目标4:掌握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目标5:认识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怀。(难点)目标6: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学习目标【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自主学习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至四次 1930年 至1933年 敌 我 10万 4万 毛泽东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 1933年10月至1934年 50万 8万 博古、李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胜利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失利李德博古新知讲解1、长征的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直接原因)“左”倾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 )2、长征的开始开始时间:1934年10月江西瑞金出发地点: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中 央突破湘江于都瑞金遵义松潘草地乌江湘金沙赤水渡河江江河大夹金山吴起镇会宁强渡乌江陕甘宁第一道封锁线(“钢铁封锁线”):江西安远和信丰间粤军陈济棠设的。(陈济棠与红军已达成协议,让出一条20公里宽的通道。21至25日红军顺利突破了第一道封锁线。)第二道封锁线:湖南的桂东、汝城至广东的仁化、城口一线。11月8日,红军全部通过第二道封锁线。第三道封锁线:湘粤边界粤汉铁路的良田至宜章之间。11月15日红军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减员2.4万人。第四道封锁线:40万人在湘江两岸设下埋伏。11月29日至12月1日湘江血战。红军剩下3万多人了。冲破四道封锁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 央突破湘江于都瑞金遵义松潘草地乌江湘金沙赤水渡河江江河大夹金山吴起镇会宁冲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陕甘宁红军渡过湘江以后,在毛泽东等力主下,放弃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红军强渡乌江红军强渡乌江遗址红军强渡乌江(油画)湘江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乌江3、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时间:地点:1935年1月遵义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内容: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4.意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的意义是什么?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土城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之一茅台红军四渡赤水渡口之一二郎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的意义是什么?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金沙江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后,红军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冲破四道封锁线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攻占腊子口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血战湘江课堂小结长征的过程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毛泽东问题1:长征胜利能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只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依靠人民群众,发扬敢于斗争的革命进取精神,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胜利。合作探究问题2.观看视频并结合下列史料,探讨长征精神包含哪些内容?1935年10月 毛泽东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地。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表现出了无畏、无私、乐观等精神,正是有了这些精神,红军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红军的这些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红军一样以无畏、无私、乐现等精神去面对,想办法去克服它们。课堂总结板书设计谢谢观赏!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训练试卷 (解析版)一、选择题1.“这次会议明确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解决了当时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当时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ABD的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2.如图所提供信息相关的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D.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中的“瑞金”和“会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6年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这是国共对峙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A项北伐战争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进行的讨伐北洋军阀的战争;C项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件;D项是1947年国共内战的转折点。B项符合题意,故选B。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毛泽东( )A.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长沙失败后,决定放弃大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题文材料反映出毛泽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故C项正确。ABD选项在题文材料不能体现,故选C。【点睛】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联系到毛泽东开创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4.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答案】C【解析】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是列宁开创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和苏联革命道路的相同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开创的,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5.遵义某校准备开展一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2周年”合唱音乐会,演唱《长征组歌》中的四首:①《四渡赤水出奇兵》、②《过雪山草地》、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到吴起镇》。如果按红军长征路线依序演唱,其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历经艰难险阻,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③①②④排列顺序正确,故此题选择答案D。6.“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C.第三次反“围剿” D.第五次反“围剿”【答案】D【解析】土地革命战争指的是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长征。ABC都是红军取得了胜利,因此不能是“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7.领导秋收起义、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贺龙【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AC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8.“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巧渡金沙江 C.吴起镇会师 D.四渡赤水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所以此题选A。9.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周恩来【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拜托共产国际的指挥,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所以答案选B。10.大型百集史诗电视剧《毛泽东》真实、客观地展现了一段伟人的辉煌人生,下列关于毛泽东不同时期的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是毛泽东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早的; ② 是井冈山会师;③ 是二万五千里长征;④是解放战争。所以答案选A11.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转折点”的理解合理的是( )①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②使党的工作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③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④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⑤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军事指挥权A.③⑤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①④⑤【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①②④选项和遵义会议无关,故选A。12.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志士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图(油画《飞夺泸定桥》)体现的是( )A.井冈山精神 B.红军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铁人”精神【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之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所以飞夺泸定桥发生在红军长征中,体现的是红军长征精神,故选B。13.如下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所以此题选B。14.2015 年 1 月 15 日《人民日报》刊文:“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 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C.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D.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认识。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之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故选C。15.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三大主力会师于( ) A.会宁 B.吴起镇 C.腊子口 D.延安【答案】A【解析】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在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故选A。 二、综合题16.读下图,回答问题。(1)请分别写出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图中甲、乙两地的历史事件。【答案】甲地:遵义会议,乙地: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可知,甲地是贵州的遵义,1935年1月,红军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乙地是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2)毛泽东说:“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宣告结束。”简要谈谈你对红军长征历史意义的认识。【答案】艰苦卓绝的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艰苦卓绝的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用死打硬拼的阵地战取代了原来行之有效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1934年4月,红军将士经过18天拼死血战,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逐渐推进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材料二:一路上红军带着许多笨重的家当,如印刷机、军工机器等,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行进二三十千米……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红军第几次反“围剿”中?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第五次。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的错误。【解析】根据材料一“1934年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国民党军队大兵压境,中共中央和红军无法在根据地立足,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的错误。(2)材料一、二共同说明红军面临怎样的局面?使以上材料中红军局面发生变化的会议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案】被动挨打(意思相近即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解析】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则共同说明红军面临的局面,是国民党军队大兵压境,中共中央和红军无法在根据地立足。红军长征途中局面发生变化的是1931年1月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答案】(3)长征精神就是长征途中的红军将士所表现出来的必胜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它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解析】根据材料三“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精神就是长征途中的红军将士所表现出来的必胜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它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点睛:抓住题眼“对长征精神的认识”,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材料“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结合长征的过程进行分析,在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因此长征精神就是长征途中的红军将士所表现出来的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是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凭着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18.阅读下列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你知道这首诗是谁作的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答案】毛泽东;红军长征。【解析】这选自毛泽东的诗《长征》,很明显这里“远征”说的是长征。长征的原因是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为了保存实力,党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答案】遵义会议【解析】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思想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的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有哪些?【答案】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精神: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的困难。除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外,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长征更加困难。翻雪山、过草地、缺衣少食这些都是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的困难。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长征精神可以理解为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此题属于自由发挥类题目,只要叙述的符合长征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训练试卷 (原卷版)一、选择题1.“这次会议明确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解决了当时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2.如图所提供信息相关的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D.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毛泽东( )A.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4.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5.遵义某校准备开展一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2周年”合唱音乐会,演唱《长征组歌》中的四首:①《四渡赤水出奇兵》、②《过雪山草地》、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到吴起镇》。如果按红军长征路线依序演唱,其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6.“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C.第三次反“围剿” D.第五次反“围剿”7.领导秋收起义、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贺龙8.“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巧渡金沙江 C.吴起镇会师 D.四渡赤水河9.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周恩来10.大型百集史诗电视剧《毛泽东》真实、客观地展现了一段伟人的辉煌人生,下列关于毛泽东不同时期的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11.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转折点”的理解合理的是( )①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②使党的工作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③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④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⑤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军事指挥权A.③⑤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①④⑤12.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志士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图(油画《飞夺泸定桥》)体现的是( )A.井冈山精神 B.红军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铁人”精神13.如下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14.2015 年 1 月 15 日《人民日报》刊文:“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 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C.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D.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5.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三大主力会师于( ) A.会宁 B.吴起镇 C.腊子口 D.延安 二、综合题16.读下图,回答问题。(1)请分别写出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图中甲、乙两地的历史事件。(2)毛泽东说:“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宣告结束。”简要谈谈你对红军长征历史意义的认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用死打硬拼的阵地战取代了原来行之有效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1934年4月,红军将士经过18天拼死血战,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逐渐推进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材料二:一路上红军带着许多笨重的家当,如印刷机、军工机器等,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行进二三十千米……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红军第几次反“围剿”中?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一、二共同说明红军面临怎样的局面?使以上材料中红军局面发生变化的会议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18.阅读下列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你知道这首诗是谁作的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有哪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渡赤水.mp4 湘江之战.mp4 爬雪山过草地.mp4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训练(原卷版).doc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训练(解析版).doc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doc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课件.pptx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