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桐江 董承涛1、 考纲呈现:区域的含义;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存在的问题、危害及对策;流域的开发条件、开发内容及治理的措施、区域农来的生产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及对策;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及途径;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2、 考点扫描内容 高考回放 高考预测年份 题型 分值 能力要求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2008 选择题 4 综合分析 重点考查区域的差异性、人类活动对区域的影响2007 综合题 122006 选择题 42005 选择题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 2008 选择题 6 综合分析2007 选择题 42006 选择题 82005 选择题 6水土流失及治理 2008 选择题、综合题 10 信息提取、区域分析和表述 重视中国的资源战略,特别是能源战略2007 选择题、综合题 262006 选择题、综合题 82005 选择题、综合题 8区域资源开发及调配 2008 选择题、综合题 20 对资源开发、调配的评价或相关特点的分析、比较能力2007 选择题、综合题 142006 选择题、综合题 522005 选择题、综合题 303、 基础知识网络:四.能力搞高(考点精析)考点一: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区域差异)例1: (32分)2007年天津文综36题: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1)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12分)(2)说明乙区域河流下游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6分)(3)填表说明黄河、恒河部分水文特征与气候的关系。(6分)甲区域中Y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20世纪50年代后,在老城区以西10余千米处建设了以机械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区。(如图10所示)考点二: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区域发展阶段+对人类影响)例2: (2008年四川卷,36分)图5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1) 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4分)(2) 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10分)(3) 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12分)(4) 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10分)考点三:产业转移和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3.(08海南,12) 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图1),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完成3—5题。原料和元配件供应I.进口Ⅱ.随H公司在天津新设的外资厂Ⅲ.已在华的外资厂Ⅳ.国有企业图13.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A.海运方便 B.市场潜力大 C.研发力量强 D.生产成本低4.在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地 B.接近市场 C.接近研发中心 D.接近国际航空港5.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N类供应商的是A.化工厂 B.食品厂 C.电子元件厂 D.家具厂例4. (04上海,14分)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21.1”,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越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考点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湿地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例5. (08年海南,8分)读表1,完成1~2题。 表1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km2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1、 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2、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例6.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2。据此完成8~9题。表2:降雨量(mm) 降雨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8.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草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有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9.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考点五: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鲁尔区矿产资源和流域资源的综合开发为例)例7. (08四川,20分)39. 材料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图8),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形如,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9),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3)分析图8,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0分)(4)依据资料和图9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10分)考点六:区域经济发展(农业以美国为例、工业和城市以珠三角为例)例8. 33. 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资料一:见图17图17 M江流域(广东省境内)示意图资料二:见表1表1 M江流域(广东省境内)基本情况项目 南部 中部 北部2000年人口比重(%) 21 36 432000年城镇化水平(%) 43 34 252005年GDP(亿元) 2181.62 484.97 51.322005年人均GDP(元) 333263 28930 17157地貌类型 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 台地、丘陵 山地、丘陵材料三:见图18(1)该流域气候类型是______,河川径流的补给以 为主。(2分)(2)M江水资源的主要功能包括 ,其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 的合理开发利用。(4分)(3)2000年该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1和图18可以推测:进入21世纪,该流域城镇化进程总体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填正确项字母)(3分)A. 起始 B. 加速 C. 成熟(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5分)附答案:例1: (32分)(1)(2)雨热同期; 地势平坦; 人口稠密。(3)(4)交通便利;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与文化生活区之间建有绿化防护带。例2:(1)从等高线及山峰的高度看,北面有8000多米的高山,南面下降到200米,故而判定为(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2)从经纬度和高差上判定这个国家是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但冬季吹干燥的东北风,因此得出:(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量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季。成因:夏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富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风影响,降水较少)(3)此国南北高差达8000多米,夏季又多雨水和冰雪融水,所以(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此国是一个落后的农牧业国,所以经济落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4)材料中“图5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一句,可以得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是人多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例3.(3)D(4)B(5)C例4.(1)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青藏铁路(2)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3) 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 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例5.1.B 2.C例6.8.D 9.C例7(3)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材炼钢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地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4)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取得了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了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例8.33.(满分14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结合区域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1)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雨)(2)供水、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防咸(3)空间差异特点:南部高,北部低。 B(4)地理分布特点: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成因: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区域概况区域定位区域区域发展区域问题及可持续发展M公司天津生产基地产品手机GPS接受机M公司天津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