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09年高考地理必备考点详解(十)二.工业84.工业区位因素⑴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等。⑵主导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原料指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如:甜菜、甘蔗制糖,或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等),如:水果、水产品加工。市场指向型工业:运输产品成本较高(重量、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或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如: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动力指向型工业: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如: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廉价劳动力型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85.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工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部分地区(如亚洲四小龙)进入工业化社会⑴工业分布:就世界而言,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就国家而言,集中在少数地区和城市.⑵工业部门 第一次技术革命出现棉纺、钢铁;第二次出现电力、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第三次出现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⑶工业产值比重:70年代以前,工业比例上升,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下降、发展中国家上升。⑷工业投入:原料减弱,对劳动力数量、体力的投入减小,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投人逐渐增加。⑸生产方式:大批量、标准化向中小批量定制方向发展。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⑴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例如:鞍钢和宝钢。⑵交通运输(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仍有很大吸引力,如:日本“三湾一海”、沪、宁、汉、渝等市。在发达国家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已不再成为考虑的主要因素。⑶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突出。⑷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⑴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 中国政府政策的影响:a.国防需要——内地建立大型工业基地;b.实行改革开放——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c."十五"计划——将推动内地工业发展。2 厂商个人偏好——海外华人、华侨到家乡投资。③ 工业惯性——工厂搬迁费用太高,政府影响。⑵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①大气污染: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季风区中在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如:火力发电厂、水泥厂、有色金属冶炼厂、钢铁厂、酿造厂。②水污染: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如:印染厂、电镀厂、造纸厂、皮革厂等。③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④既有水污染,又有废弃污染,如化工厂、炼油厂等。⑤有噪声污染的(铁路、机修厂、飞机场、木材厂)应远离需安静环境的地方(学校、医院、养鸡、养牛场)。⑥基本无污染工业:小型食品、轻纺、服装、印刷、精密权械仪表等,可布局在居民区内。85.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附注】——工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投入:土地、水源、原料、零部件、劳动力、能源、资金、科技等。(加大科技投入,持续发展)。·产出:工业产品(主要有满足生产需要重工业和主要满足生活需要的轻工业)和工业三废。86.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Ⅰ.物质联系 生产联系:投入产出联系 空间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信息联系:如计算机联网一一非物质联系工业地域的形成⑴工业联系 :生产上的联系: ⑵工业的集聚和分散:a.工业集聚:·工业集聚的原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费和能耗,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工业集聚的分类:①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生产—→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区。②有协作关系的新的小批量定制产品—→形成新兴工业区。③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b.工业分散:①新兴电子工业形成分散,如电子元器件供应厂与装配厂。②复杂产品的原料零部件多,为减少市场上交易费用,会形成跨国或跨地区的企业。跨国公司根据市场、原料或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汽车生产的全球化最为典型。⑶工业地域: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的;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为的是共用基础设施。⑷工业地域按性质分类:发育程度较低:如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等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发育程度较高: 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Ⅱ.传统工业区著名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意大利的塔兰托、中国辽中南、京津唐等;工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资源;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鲁尔区:(重点记忆)⑴区位优势: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能直通海洋。⑤广阔的市场。⑵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煤炭、钢铁是基础,衰落也最明显。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的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⑤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⑶综合整治: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新建或迁入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Ⅲ.新兴工业区:·形成:20世纪到年代起,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分布: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中国温州 美国"硅谷"、德国南部地区、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等。A.意大利新兴工业区:⑴发展条件: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⑵特点: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 ②轻工业为主; ③生产过程分散; ④资本集中程度低;⑤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记忆方法:“小轻散”(三散)]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⑶普拉托(靠近佛罗伦萨)小区:毛纺业专业小区,重视专业分工,团结协作,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一服务一信息网络。.高技术工业区:·高技术工业部门: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科技人才比例高; 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③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一一硅谷:主导工业:微电子工业。⑴崛起因素: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位旧金山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②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③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④便捷的交通: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⑤军事订货,是美国高技术工业发展的独有条件。⑵发展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新工厂建在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87.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⑴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特点和形成条件:A.沪宁杭工业基地:包括的主要工业中心:以上海为中心,包括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南京等特点: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结构以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等工业最为突出。最优条件:雄厚技术力量,发达的水陆空交通。不利条件:能源、矿产资源缺乏发展方向: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B.京津唐工业基地:包括的主要工业中心: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特点: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化工、机械、轻纺最优条件: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盐等资源,雄厚技术力量,发达的水陆交通。不利条件:水源缺乏。发展方向:重点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和精细,开拓国际市场。C.辽中南工业基地:包括的主要工业中心: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等特点:著名重工业基地,老工业基地,有鞍山钢铁公司、抚顺煤矿、大连造船厂和化工厂等大型骨干企业。最优条件:雄厚的基础,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不利条件:能源、水源供应不足发展方向: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适当限制耗能大、当地又缺乏原料资源工业的发展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包括的主要工业中心: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各城镇特点: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最优条件:靠近港澳台东南亚,有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势。不利条件:能源、矿产资源不足发展方向:发展了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外引内联,开拓国际市场⑵中国三大工业地带的特点:A.东部沿海工业地带:①范围包括:4个工业基地;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5个经济开放区(辽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福建沿海、珠江三角洲、广西沿海)②优势条件:具有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技术力量、对外联系优势。拥有吞吐能力大的众多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和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外向型企业,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带;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③发展前景:长期受到煤炭、电力严重紧缺的制约,不能充分发展。现在,建成的大秦铁路和秦皇岛煤炭输出港,以及秦山、大亚湾核电站、浙江宁波市北仑火电厂(300万千瓦)等电站的建成,将给本地带工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B.长江沿岸工业地带:①范围:沪宁杭工业基地,有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等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基地;以贵州六盘水煤田、乌江水电站为中心的矿业基地;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基地②优势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地,是综合性强的一个地带③发展前景:将逐步向着拥有水电、有色冶金、化工、钢铁、轻纺、机械、电子等多种工业地带的方向发展。C.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①范围:东起连运港,向西有徐州煤炭工业、郑州轻纺工业、兰州石油化工、洛阳机械工业、西安飞机制造、新疆境内的石油等工业②优势条件:能源资源丰富,兰新铁路西段已与中亚铁路接轨③发展前景:兰新——陇海铁路将成为从西欧通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路上通道(新亚欧大陆桥),工业发展的前景广阔。小浪底水利枢纽、西气东送等工程的建设,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⑶中国主要工业中心:①煤炭工业: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煤炭工业的分布与煤炭资源的分布相一致。山西、内蒙古、陕西三个省区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煤炭基地。(记忆“中国矿产资源中的主要煤矿的分布”)。②石油、天然气工业:石油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我国油、气资源分布广泛。油、气的开采主要集中在东北松辽石油基地、华北及环渤海油气产区、四川天然气基地和新疆石油基地以及近海大陆架油田。石油工业包括石油开采、炼油工业、采气工业、石油化工等。它们的主要分布地区有:a.石油开采工业:大庆(第一、黑)、胜利(第二、鲁)、辽河(第三)、华北、中原、新疆克拉玛依(第四)、塔里木盆地的北部、中部等。b.炼油工业:分布在石油产区或消费市场,如:辽中南、京津冀、兰州、长江中游、广东炼油基地。c.采气工业:塔里木盆地是西气东送工程的“主力军”,还有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d.石油化学工业: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学工业的生产水平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乙烯产量是现代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我国的石化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乙烯为代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大庆、吉林、辽宁的辽阳、北京、山东和西北兰州等地。③电力工业:电力工业是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工业部门。我国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大型火电厂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重要煤炭基地和大城市。南方水能资源丰富,建立了许多大、中、小型水电站。(见煤矿和水电站)。其他新能源的利用情况有:a.我国的核电站有:浙江的秦山核电站,广东的大亚湾核电站。正在建设有:广东岭澳、江苏连云港、浙江三门、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建站原因有:这里常规能源少;经济发达区,人口稠密,耗能量大;技术力量强;我国铀矿丰富,核燃料运量小,地区适应性强。b.我国太阳能丰富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以西、以北太阳辐射特别丰富。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等地最低。c.风力电站:内蒙古牧区、新疆、福建、浙江等地海岛已大力发展风力发电。d.地热电站:西藏羊八井地热试验电站。e.潮汐电站:浙江温岭县江厦小型实验站。④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综合标志,其布局要综合考虑矿产、燃料、交通和市场等因素。a.我国九大钢铁工业基地:沿海地区——①鞍本、②京津唐、③上海。内地新建和扩建的——④内蒙古包头、⑤山西太原、⑥湖北武汉、⑦重庆、⑧四川攀枝花、⑨安徽马鞍山。b.钢铁工业布局的几种类型:鞍钢-资源型;京津唐-市场型;武钢-市场型;攀钢-资源型;上海宝钢-临海型;太钢-资源型。[案例1]比较包头、武汉、攀枝花布局的主要条件和依据的布局原则: 包头 武汉 攀枝花铁矿来源 白云鄂博 大冶铁矿 攀枝花铁矿(本地)煤炭来源 包头煤矿 平顶山煤矿等地运入 附近宝鼎、六盘水煤矿水 源 黄河 长江 金沙江、雅砻江交通运输 包兰线、京包线 京广、汉丹线、长江航运 成昆线布局原则 ①积极发展内地工业②符合国防安全的布局要求 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④可促进各民族团结[案例2]鞍钢和宝钢是我国不同时期兴建的两个大型钢铁公司,代表了钢铁工业布局变化的方向,比较两地的布局类型和布局条件、原则:钢铁公司 鞍 钢 宝 钢布局类型 煤铁复合体型 临海型布局条件 铁矿石来源 鞍山、本溪铁矿 来自澳、印、巴西等及海南煤炭来源 抚顺、阜新煤矿,也从黑、晋等地运进 安徽淮南、山西等地运进水源 辽河水系 长江交通条件 哈大线、京哈线 京沪线、长江航运、海运布局原则上的依据 ①接近原料、燃料产地②充分利用合理发展原有工业基地③接近产品消费区,如沈阳市大型机器制造中心 ①接近消费地区②交通便利,便于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⑤三大卫星发射基地:四川-西昌、甘肃-酒泉、山西-太原。海南-文昌(在建)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其要求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地域,一般要依附于一批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倾向于大城市,呈点状分布,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地区,沿海的珠江三角洲、京津石、沪宁杭等地,已开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带。武汉、重庆、成都、西安、兰州将建成中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中心。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