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免费资料)2009届高考地理最后阶段全面回顾总结倒数第十五天之倒数第15天-地图与等值线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特别免费资料)2009届高考地理最后阶段全面回顾总结倒数第十五天之倒数第15天-地图与等值线图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考点二 地图上的方向
1.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
1.地球仪、经纬网及其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图例、注记和比例尺。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4.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5.不同形式图表的分析判读。
6.各种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地图与等值线图
考点一 利用经纬网定位
准确利用经纬网来定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选取几条重要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
(2)在复习大洲、大洋及区域地理时(这时可再加上南北纬30°、40°、50°、60°纬线及30°E、50°E、100°E、70°W、120°W经线,中国境内及东亚境内可再详细些),读图掌握重要经纬线
穿过的大洲和大洋、重要的大地形区和气候区等。
(3)在复习高中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产基地、旅游点等。如下图用北回归线定位其周围的地理事物。
(1)若两地经度和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程经过两极点,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①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北极点后,再向南(如图1)。
②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南极点后,再向北(如图2)。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要看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定后再讨论(如图3)。
(2)两地经度和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过两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或上空),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如图4);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②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如图5);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讨论,方向同上。
2.同一纬线和同一经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方法
(1)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2πR =2π×6 371千米),在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弧长)是111.1千米 (4万千米/360°)。
(2)度数为θ的纬线上经度1°的弧长为111×cosθ千米 (θ为所求纬线上的地理纬度),故南北纬60°的纬线长度是赤道的一半。
(3)所有经线都等长,长度约为赤道长度的一半,即约2万千米。因此,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l°,对应弧长也是111.1千米,即纬度1°的经线长是111.1千米。
这样,同一纬线和同一经线上两点间的距离便可求出。
考点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别地表形态,如山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峡谷、陡崖等。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一1)d≤h<(n+1)d,其中,n为陡崖处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2.判别高度和气温。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高度、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别某地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从而计算某地气温。两地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一1)d3.判别坡的陡缓。对同一个坡而言,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为坡度最陡的方向。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坡的陡缓,可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密集的地方坡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在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中,坡度大小的比较规律是:若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若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4.判别河流的流向、分布与类别
(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别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的流向。
(2)判别内(外)流河。如图所示,此河流为内流河。
5.判别凹坡与凸坡。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集,低处稀疏,为凹坡;反之则为凸坡。
6.判别相邻两条等高线间闭合等高线及内部的海拔。根据同幅图中等高距相等(特殊等零)的原则,闭合等高线上的海拔应与两侧等高线中其中一条数值相等,其内部的海拔高度则按照“低于低值,高于高值”的规律判断。
7.一些特殊地形的识别。如:新月型沙丘、火山、梯田等地形要学会判读。
8.等高线的应用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阿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2)判断气候特征
分析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等因素。
(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选“点”: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
如水库的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地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②选“线”设计。
如公路、铁路线的设计基本要求.a_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以及穿过河流的多少(需建桥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b.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引水线路的选 “线”,关键是应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流。输油管道的选“线”,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③选“面”:包括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各种开发区等。 如工业区宜建在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居民区应考虑:a.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c.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陡坡适宜种树护坡,防止水土流失,缓坡丘陵可开发梯田,平原地区则可进行农耕种植业。
考点四 不同形式图表的分析判读
1.三维坐标统计图及其判读
三维坐标统计图中常见的是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条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
(1)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关键: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i。②图中4孽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loo%。③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可多可少。④三项要素的值在数轴上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以全部向右由大到小,也可以全部向左由大到小。
(2)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方法:注意每条坐标轴的原点(都为O)与其他坐标轴100%的坐标点相交,要读取某点在某条坐标轴上的数据,先过该点作平行于该坐标轴原点相交的那条坐标轴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该坐标轴相交的那个点所反映出的数据,即为该点在该坐标轴上的数据。如果图中三条坐标轴旁有箭头,三个箭头分别表示每条坐标轴上数据递增的方向,过该点分别沿三个箭头的方向作三条坐标轴的平行线,与三条坐标轴相交的点所反映出的数据分别为该点三个变量的百分比数值。
2.变式坐标设计图及萁判读
在二维和三维坐标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变换可形成不同的变式坐标统计图。如风玫瑰图和斜坐标统计图、雷达图等。
(1)风玫瑰图及其判读:风玫瑰图是以“玫瑰花”的形式表示各方向上气流状况重复率的统计图形,所用的资料可以是一个月内的或一年内的,但通常采用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统计资料,其类型一般有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风向玫瑰图又称风频图,是将风向分为8个或16个方位,在各方向线上按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截取相应的长度,将相邻方向线上的截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的闭合折线图形。判读玫瑰图
时应明确坐标中心点的频率为0,离中心处越远频率越高。
判读步骤:①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圆表示频率,频率高低与同心圆的大小成正比关系;②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方向;③根据风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就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通过比较就可确定最大风频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
(2)斜坐标统计图及其判读:斜坐标统计图是多项Y轴的二维坐标图的变形。它把其中的一个纵坐标方向改为向下,且用斜角表示出来,读图的方法和二维坐标统计图相同。但要注意向上和向下的坐标值变化的情况,读数值时,要注意是取坐标轴的平行线,而不是垂线。
考点五 各种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1.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及应用
(1)常用的光照图
(2)确定某地地方时
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24时或O时。
③从西向东经度每增加1。,地方时增加4分钟。
④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⑤平分白昼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平分黑夜的经线地方时为O时或24时。
(3)确定节气(见表格)
北半球节气 晨昏线特征侧视图 俯视图 太阳直射点纬度点纬度 极昼极夜范围极昼极夜范围
侧视图 俯视图
二分日 晨昏线为直线且通过南北极点 赤道 无
夏至日 晨昏线为直线并起止 晨昏线为弧线且与南 23°26’N 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
冬至日 于南北极 圈两 侧 北极圈相 切 23°26’S 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
(4)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弧长15。为1小时。
(5)确定太阳出投时刻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日落时刻为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二分日时,世界各地日出都为6时,日落都为18时。夏季所在的半球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冬季相反。
(6)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直射点所在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此向南、向北逐渐降低,其他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2.常见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1)共性特征
①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②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③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④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⑤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2)几种等值线的判读
等温线 等压线 等降水量线 等盐度线
高值区或低值区 盆地.海拔低,气温呈闭合高值区;山峰海拔高,气‘温呈闭合低值区 等压线闭合处为高压或低压中心;北半球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深居大陆、内部,形成降水闭合低值区 副热带海区,形成高值区;世界盐度最高出现在红海,盐度最低出现在波罗的海
数值变化趋势及应用 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 南半球 由高压指向低压处,垂直于等压线,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确定风向 沿海向内陆地区,一般降水逐渐减少;赤道地区和温带地区降水较多 从近岸向远洋,盐度变高;从赤道向副热带海区,盐度变高;从高纬度海区向副热带海区,盐度变高
疏密程度 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 判断风速大小: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不同图幅中要比较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异 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密大疏小 河口处,盐度变化快,等盐度线较密
影响弯曲的因素 海陆、地形、 洋流等 地形、气温、海陆、洋流等 大气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 气候(降水量和蒸发量)、河川径流、寒暖流等
应 用 判断所在半球、季节差异、寒暖流、地形高低、海陆分布等 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季节;根据气压场和锋面气旋判断天气:低压中心和低压槽线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线多晴朗天气 判断海岸走向、地形走向等 判断河流径流变化、寒暖流等;判断船只吃水深浅、密度流流向等
3.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
方法 规 律 示例
大大小小 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 若a>b,则甲>a,乙b
高低低高 某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气温(或气压等)较两侧地区偏高,反之偏低 图示为北半球某海区等温线,则甲处温度比同纬度两侧高,有暖流经过
高高低低 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若向低纬(或低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低 图示为等压面分布图,则有A点气压低于B、C两点,D点气压高于E、F两点
河流向凹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若a、b为等高线,且a>b,则河流从甲流向乙
洋流向凸 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海水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若图示为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图,则c>b>a,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暖流
1陆南7陆北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都向=IE凸出;7月份相反 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图示月份为1月份,即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1.地形剖面图的易错点
作地形剖面图连接海拔相邻的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问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说明:由于定势思维,学生作图时往往出现折线。
2.等高线图的易错点
(1)一般来讲,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有两种情况:要么相差一个等高距,要么相等。
(2)满一个等高距必须添加一条等高线,否则,该图是错误的。
(3)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的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如图所示,A区域海拔低于4100米,B区域海拔高于600米。
说明: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是失误多的原因。
3.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的相互方位耐.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2)若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3)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向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向。
说明: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及空间想象力较差往往导致错误。
【例1】 读图,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 ( )
A.0.05 km B.0.5 km C.5 km D.50 km
思维误区:如果对坡度的概念理解不透彻,或对同幅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大小与等高线密集程度间的关系模糊,那么第(1)题会误选A或C;第(2)题也会医l不能灵活用排除法选择,或估算误差太大,计算不准确而出错。
点拨:本组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髓,图中四条线段的图上距离相近,穿过的等高线条数越多其坡度也就越大,④线段穿过四条等高线,坡度最大。第(z)题,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位于该图的东北角,先估算图上的、大致距离,再根据比例尺计算其面积,要注意米和千米的换算。
答案:(1)D (2)A
【例2】 下图为一幅等值线图,a、b分别为等值线的数值 (a>O,b>O),据此完成
下列问题。
(1)如果该图为等高线图,则 ( )
①海拔高度:P<(a+b),Q>a②海拔高度:P>(a+b),Q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如果该图为等温线图,则 ( )
①从地形方面考虑,P可能为山峰 ②从地形方面考虑,Q可能为山峰 ③从经济活动的角度考虑,P可能为城镇或工业区④从经济活动的角度考虑,Q可能为城镇或工业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思维误区:不能熟练运用“低于低值,高于高值”的规律判断等高线地形图,难以理解地形对气温的影响造成对该组题判断失误。
点拨:第(1)题,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知道P>(a+b),Q答案:(1)D(2)B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己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 cm,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 )
A.五百五分之一 B.五千万分之一
C.二百万分之一 D.二千万分之一
2.在该地球仪上演示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则‘太阳直射点到晨线或昏线的球面距离为 ( )
A.50 cm B.40 cm C.20 cm D.20~40 cm
3.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地形部位,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 B.①山峰②山脊③盆地④山谷
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 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N,103°E)的 (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5.该国国土面积约为 ( )
A.O.11万km B.1.1万km
C.1l万km D.110万km
如图中各点的数值为海拔高度(单位是米),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实线处可能有小溪流过 B.图中实线和虚线处都不可能有小溪流过
C.图中虚线处可能有小溪流过 D.图中实线和虚线处均可能有小溪流过
下图为我国某县级行政区区域图,读图
完成8~10题
8.图中图例1、2分别表示 ( )
A.1—等降水量线,2一等温线
B.1—等积温线,2一等降水量线
c.1一等降水量线,2一等积温线
D.1一等积温线,2一等压线
9.关于图中地势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北部和西南部高,中部低
B.地势自东向西递减
C.地势北高南低
D.北部和南部高,中部低
10.该县级行政区大致位于我国的 (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P—Q两地间有一座桥梁,该桥和
其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 ( )
A.20米 B.40米
C.55米 D.110米
12.当地环保部门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量,
发现高浓度的农药残留。这些农药最有可能
来自下列哪一个地区 ( )
A.甲 B.乙
C.丙 D.丁
13.读我国部分省区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O℃等温线相当于我国 ( )
A.3 000米等高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秦岭一淮河线 D. 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2).图中甲、乙两地的温度范围分别是 ,
,判断乙地地形区为 。
(3)图中丙地地形有可能是 ( )
A.大兴安岭 B.武夷山
C.太行山 D.阴山
(4)图中A、B处等温线分布有何差异,原因是什么
(5)丙处东西两侧相比,气温存在什么差异 试分析原因。
14.如图是12月22日从北极圈上空俯视地球的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可转化为下图中的是 图(填字母)
(2)图中各点中 点表示北极点, 点表示太阳直射点,B地的太阳高度是 ,F点夜长为 小时。
(3)此刻,全球以 经线和 经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北京时间是 时。
(4)在图中画出30°E经线。
倒数第15天——参考答案
1.B该地球仪的比例尺是80 cm除以4万千米。
2.c在地球仪上太阳直射点到晨线或昏线的球面距离为赤道长度的1/4。
3.C①处等高线所示地形四周高中问低;②处等高线向低处弯曲;③处位于两山脊、山谷之间,较平坦宽阔;④处海拔最高。
4.C图中的纬度为北纬,可知甲地位于新加坡的北方,再把甲地经度与新加坡的经度对比可知,甲地位于新加坡的西方。
5.B在经线上每相隔一个纬度的距离为11l千米,图中国家南北方向的长约为130~140千米,结合比例尺量算可知,东西方向约为80~90千米,面积约为1.1万平方千米。
6.A根据两点之间的高度差可知,①的高度差为43来,远远
大于其他三处,证明坡度最陡,A项正确。
7.c根据图中海拔高度的分布,实线处为山脊,虚线处为山谷,山谷中往往有小溪的分布,C项正确。
8~10.B A B根据图中数据可看出1400~1800等值线应为等降水量线,4000~5000应为等积温线。图中东北部和西南部积温少、降水多,应为高地,中部等值线稀疏、积温多,应为平原,该区域降水量大于1300毫米,应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11~12.c B根据等高距确定谷底海拔为(O~50),故桥粱与溪谷的高差为(50~100);根据图中50米等高线东南部闭合,可判断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农药来自上游地区。
13.解析:据轮廓特征及相邻住置,可判断图中省区主要有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天津、北京五省二市。第(1)题,O℃等温线相当于秦岭一淮河线。第(2)题,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判断甲、乙温度范围,乙处是山东丘陵地区。第(3)题,丙地是太行山地区。第(4j题,A处等温线较稀疏,是华北平原,B处等温线较密集,温度变化大,为山地
及黄土高原地区。第(5)题,丙为太行山,东侧为华北平原,气温较高,西侧为黄土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答案:(1)C(2)O℃(4)A处等温线较稀疏,原因是位于华北平原区,气温变化较小;B处等温线较稠密,原因是位于山地及崎岖高原区,气温变化大。
(5)丙处东侧气温高于西侧,原因是东侧是华北平原,地势低,西侧是黄土高原,地势高。
14.解析:第(1)题,12月22日,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自转。第(2)题,此题的解答,关键是看懂图示,转换成我们熟悉的光照图:由图可以看出,C点为极点,B点为太阳直射点,E点、F点位于赤道上。第(3)题,划分两个日期的线为180°经线和O时经线,由图示可知120°E为12:00,可求O时经线。第(4)题,由120°E为12:00可知30°E为6:00,由图可知E点正好是6:00。
答案:(1)C
(2)C B 90° 12
(3)60°W 180°12
(4)连接C、E两点
www.
高 考 易 错 点 总 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