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免费资料)2009届高考地理最后阶段全面回顾总结倒数第十五天之倒数第14天-宇宙中的地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特别免费资料)2009届高考地理最后阶段全面回顾总结倒数第十五天之倒数第14天-宇宙中的地球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3.影响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1)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越大,其辐射强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其辐射强度越小。
(2)日地距离
地球绕日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日地间的距离以一年为周期在不断变化着。
(3)日照时间
太阳辐射与日照时间的长短成正比。
(4)天气状况
一般而言,晴朗天气接受的太阳辐射多,阴雨天气接受的太阳辐射少。.
考点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晨昏线的判读及其应用
1.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侧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位于昼半球东侧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2)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
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3)另外,还可在昼夜半球分界线上任选一点,
按地球自转方向作箭头,箭头指向昼半球的是晨线,
指向夜半球的是昏线。
2.晨昏线在地球运动中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若图中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若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确定地方时
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
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与晨线(或昏
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的经线,在昼半球的经线地
方时是12:00,在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O:00。
如图所示:
(3)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可判定这一天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日。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5)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二)地方时与区时
1.地方时的计算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士4分钟/10×两地经度差
(1)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
(2)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区时的计算
.(1)确定时区:若题目中只有某地点经度,必须先判断出该经度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15°,余数小于7.5°则商为时区数,余数大于7.5°,则时区数为商+1。
(2)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3)求区时:根据东早西迟的原则,采用知西求东加时区差,知东求西减时区差。
3.日界线及日期变更
(1)人文日界线:大致是1800
(2)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O时(午夜)的经线,自然日界线也可称为子夜线。
(3)人文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位置西移)。
(4)日期比例: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5)日期变更;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其规律表现可用图示归纳如下:
2.正午大阳高度的周年(时间)变化规律
(1)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极大值,整个南半球达极小值;
(2)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竿‘太阳高度达极大值,整个北半球达极小值;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有两次极大值,一次极小值,赤道上一年有两次极大值和两次极小值。
3.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判读
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离太阳直射点纬距越小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小;另一方面离太阳直射点的经距(或时差)越小的地区,太阳高度越大,反之,太阳高度就越小。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
(2)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图甲,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tanH。
(4)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a+h=90°(如图乙)。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变化幅度越小。
(2)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3)赤道上全年均昼夜等长;其他地方,纬度越低,昼夜变化的幅度越小。
(4)纬度相同但分处南、北半球的两地,其中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考点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
图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地壳的厚度不同,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3千米,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②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例题】下图是“毙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的经度是 ( )
A.15°E B.30°E C.15°W D.30°W
(2)某日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11:00,则该日该地日落
时北京时间为 ( )
A.01:OO B.03:00 C.21:OO D.23:00
(3)若黄赤交角为X,则图中h。与h:的差为 ( )
A. x/2 B.X C. 3x/2 D.2x
(4)一年中该地正午物体影子朝北的时间约为 ( )
A.3个月 B.4个月 C.8个月 D.9个月
思维误区:学生解题易忽。略题意“北半球某地”,对于地方耐与北京时间、伦敦时间的转换,学生易混淆,造成计算错误,部分学生难以根据图示判断出该点地理位置。
点拨:第(1)题,由图知当地地方时12时,而伦敦时间为10时,故其经度为30°E。第(2)题,该点日出时北京时间为11时,又因其经度为30°E,故该地日出地方时为5时,则日落地方时为19时,由此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1时。第(3)题,图中反映昼最长的曲线表示夏至,昼最短的表示冬至,居中的表示春、秋分。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 1=90°-(x-该地纬度),h2=90°-(x+该地纬度),即h1 –h2一2x。第(4)题,根据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与夏至日相同,可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正中间。故该地一年中正午物体影子朝北的时间为9个月。(见右图)
答案:(1)B(2)A(3)D(4)D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 ( )
A.恒星轨道 B.彗星轨道
C.行星轨道 D.卫星轨道
2.图中开发的能源类型,是 ( )
A.太阳风 B.核能
C.太阳能 D.光能
3.2008年8月1日,在我国西北地区从新疆的阿勒泰地区一直到甘肃的嘉峪关地区发生了一次壮观的日全食现象。日全食时最壮观的景象如下图所示,被遮住的这一层太阳.大气活动最剧烈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
A.影响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 B.影响北方地区的有线网络通讯
C.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流星现象多发
4.一国际地理奥林匹克考察小组在厄瓜多尔的赤道地区做了如图的实验。当将水杯下的木塞拔下,水下漏时,下列 哪种现象是可信的 ( )
A.在赤道以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B.在赤道以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逆时针转动
C.在赤道上,观察花朵做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运动
D.在赤道以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随着水的下漏按逆时针方向运动
北京时间2009年1月26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据此回答5~6题。
5.与该日对应的太阳光照图正确的是(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
6.每年除夕夜8时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始时刻,此时远在美国旧金山(37°48’N,122°25’W)的华人华侨观看晚会直播时,当地时间为( )
A.1月26日8时 B.1月25日4时 C.1月25日8时 D.1月26日4时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 16点43分,中国“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施太空出舱,五星红旗首次被挥舞在太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9题。
7.世界各地的华人都热切关注着这一航天盛事,有一群留学生是在日落时收看实况直播的,他们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
A.纽约(74°W) B.东京(139°44’E)
C.惠灵顿(174°46’E) D.伦敦(O°07’W)
8.当“神七”飞船邀游太空时,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9.当飞船飞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B.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
C.墨累一达令盆地的农业区正忙于小麦播种 D.南极点附近处于极昼
lO.图甲中A、B、C、D四条曲线表示不同纬度在6月22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乙是“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为正值)之差随纬度的变化”图,图中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变化值,回答下列问题。
(1)A地经纬度是 ;C、D两地的最短距离大约是 千米。
(2)一架飞机从B地飞往c地,航行方向是 方向,为了保持飞机巡航高度始终在平流层下部,机长应在飞行过程中将飞行高度逐渐 (上升、下降),原因
是 。
(3)在图乙上标出G、H两点的纬度并补全该图。
(4)E、F点的数值为 ( )
A.23°26’,66°34’
B.43°08′ 23°26’
C.46°52’,23°26’
D.46°52′0°
倒数第14天——参考答案
l~2 D C图中太阳电池围绕地球运动,故运动轨道属于卫星轨道。太阳电池吸收太阳光;然后转化为电能属于开发太 阳能资源。
3.C被遮住的这一层是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发生时会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导致指南针突然失灵。
4.D本题主要考查对地转偏向力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应该知道赤道穿过厄瓜多尔的首都,所以实验的地点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即赤道以北、赤道以南、正好在赤道上。再根据运动物体偏转规律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5.B A、C两图越往北白昼越长,应为北半球的夏季,D图为二分日,1月26日,南极周围出现极昼现象,B图符合。
6.D美国旧金山122。w,位于西八区,比北京时阊晚16小时,当北京时间除夕夜8时(20时),旧金山当地时间为当日4时。
7.B 留学生在9月27日日落时收看实况直播,则当地时间接近18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6点43分,故东京符合。
8.B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可判断出①线为夏至日,②线为二分日,③线为冬至日,④线表示两极点,故答案为B。
9.D 飞船飞行期间,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点附近处于极昼。
10.解析:A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故该地纬度是23。26’N,当地时间为12点时北京时间为lO点,故A点经度为150。E。C点昼长为12小时,故C点位于赤道上,B点有极昼现象,故B点纬度是66。34’N。D点全天太阳高度为23。26’,故D为北极点。根据图中北京时间可计算出B点经度为120°E,C点经度为30°E。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可计算出赤道和两极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3°26’,温带地区为46°52’。
答案:(1)(150°E、23°26’N) 10000(或者9900)
(2)西南 上升纬度越低,对流层厚度越大
(4)C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