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社会法治期中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社会法治期中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社会法治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A D D B C D C A A B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C C A A D A D D D B

非选择题
23、(1)商鞅(1分);商鞅变法,对内推行法治,奖励耕织和军功(2分)。
(2)大化改新(1分);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
(3)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应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任写两点2分)。
24、(1)图一:罗马帝国(1分)图二:阿拉伯帝国( 1分)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2分)。
(2)罗马:高架引水渠;凯旋门(写一个即可)(1分)。阿拉伯:清真寺(1分)
(3)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使者(2分);举例如:阿拉伯人改造印度人发明的计数法并传播到欧洲,产生阿拉伯数字的名称;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欧洲,把印度人的糖、稻米、棉花等传入欧洲,成为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使者等。如:罗马人的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等(本题只要围绕罗马帝国或阿拉伯帝国的成就,任举一例即可,共 2分)
25、(1)图1:封建等级制度(2分);复杂的关系在封建领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战争(2分)。
(2)基督教垄断了教育和文化,教士向人们宣读《圣经》,将基督教传到城乡的各个角落。(2分)
(3)封建庄园制度(2分);终年劳累,缺乏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等。2分)
26、(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2分)有的人有意无意的歪曲事实,误导大众;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2分)
(2)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分)
(3)注意信息出处;关注官方信息;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辨识信息内容;向他人求助(3分,任选三点即可)
27、(1)犯罪。(1分)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3分)
(2)不符合。(1分)
理由: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2分)黑衣人损毁、言语侮辱国旗的行为违背了宪法,损害了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1分)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2分)黑衣人损毁国旗,违反规则,扰乱社会秩序,应当受到处罚。(1分)
(3)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4分)


八年级社会法治练习卷
2019.11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学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4分)
1.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
①地处大河流域  ②以农业经济为主  ③都延续至今  ④社会分化明显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的历史,下列台词不正确的是(? )
A. 我拥有万贯家财,我可以用巨额财富买个官职
B. 我是一个祭司,位于本国第一等级婆罗门
C. 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 ? ? ? ? ? ? ?? ?
D. 我国是佛教的起源地,释迦摩尼曾是我国的王子
3.梁启超曾说:“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此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文明是(??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中国 C. 古代印度 D. 古代希腊
4.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 希腊文明的兴起与灭亡 B.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
C. 两河流域文明的勃兴 D.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5.学了《百家争鸣》后,809班的同学们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②数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③科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④社会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6.西亚、北非、南亚、东亚以及欧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展示了各自独特的人文特点,说明了( )
①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的统一性 ? ③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文化的共容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党的十九大在十八大的基础上再一次吹响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即( )
A. 以“德”教化百姓,以“礼”治理国家
B.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 反对战争,爱一切人
D. 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8.成熟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的发展从此进入新时期。下列关于马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时马镫尚未出现
B. 考古发掘证明,在东晋时期已有成熟的双马镫出现
C. 最先使用类似马镫的皮绳套的是西亚游牧民族
D. 马镫促使了欧洲中世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的诞生
9.下列有关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亚洲东部是阿拉伯人的家园? ??? ②创立了伊斯兰教,信仰上帝???
③创作了文学名著《天方夜谭》?? ??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作用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10.世界三大宗教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与三大宗教 无关的(? ? )
A. B. C. D.
11.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② 12世纪的伦敦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
③ 城市的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④ 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有位诗人曾经这样吟唱:“我是长城的砖石,我是黄河、长江的浪花,我是茫茫森林中的一棵树……”诗人用吟唱来比喻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是( )
A. 个人与社会毫无关系 B. 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
C. 离开社会,个人照样能生存和发展 D. 个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
13.在家里,我们是子女,要孝敬父母;在学校,我们是学生,要认真学习;在祖国大家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要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这说明( )
①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②所有人都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③我们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承担责任 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亲社会行为,有利于良好品行的塑造,有利于社会和谐融洽,有利于民族安定团结。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小芳每次都热心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②小磊对农民工乘坐公交不坐空位表示支持
③小军严厉地批评了借钢笔未能按时归还的小明
④小芳利用课余时间到博物馆当志愿讲解员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①③
15.下面漫画告诉我们(  )

①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  ②在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限制
③互联网对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互联网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6.小丽国庆准备去重庆旅游,坐什么车次好呢?她想到了网络,查到了合适的车次,又把重庆的旅游网点浏览了一遍,还在贴吧里认识了一位重庆当地的小伙伴,为她介绍当地的美食住宿。小丽的重庆之行非常顺利,这说明了()
A、网络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
B、网络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C、通过网络结交朋友是最好的交友方式
D、网络里面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17.“限行”“限速”“单双号”这些字眼,同学们并不陌生。对于有车族来说,却意味着失去行车的“自由和痛快”。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限行”“限速”限制了自由,背离了行车的本义 ②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④“限行”“限速”虽然限制了自由,但也保护了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武汉市以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为契机,积极开展“百万市民讲礼仪”活动,让文明之花在江城遍地开放。要求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是因为(?? )
A.?文明有礼能提高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武汉城市形象
B.?做文明有礼的人就要语言文明、态度谦和、举止端庄
C.?市民的文明行为决定着国家的尊严
D.?是否文明有礼是衡量一个人事业成败的标准
19.图示法是表示概念关系的直观方法。下列各项概念之间关系表达不正确的是:






2019年1月30日,成都公安锦江分局发布通报指出,“成都市已有200余人因甲流死亡”系网民周某凭自己想象在微信群中发布的谣言,微信群友冯某随即对该谣言进行了转发扩散。被抓获后,二人对此行为供认不讳。周某、冯某被依法行政拘留。据此回答20--21题
20.周某、冯某被行政拘留说明他们的行为( )
①违反了刑事法律 ②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③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④属于受到了行政处罚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1.从法律角度看,上述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 )
①失信者处处受限 ② 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 ③ 社会生活要求我们处处讲道德,守诚信 ④一切违法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2019年1月27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强调要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使守信者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下列格言与该举措的主旨一致的是( )
A.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B.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D.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6分)
23.人类文明在变革中探索前进,在变革中铸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
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1分)结合材料一说说“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的对内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事件?(1分)结合材料说说此改革之后的日本建立了一个怎样的“新国家”?(2分)



(3)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24.人类不同区域的文明在暴力冲突与和平交融中由独立发展走向整合。(10分)
材料一:
?? ? ? ? ? ? ? ? ? ? ? ??图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二
材料二:在世界文化贡献方面有这样一种说法: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
结合图一、图二,说说这两大帝国疆域范围有何共同点?(4分)



图一和图二帝国都曾在建筑上颇有成就,请分别列举一项建筑。(2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说你对“阿拉伯人的脚”的理解。并列举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4分)

25.历史图片包含着生动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又一本“教科书”。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0分)

(1)图1代表的是什么制度?(2分)这种制度形成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关系,这一关系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图2反映的宗教对欧洲社会的思想文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2分)

(3)图3是什么制度?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在这种制度下庄园中农奴的生活境况。(4分)


26.阅读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我是甘肃的一位老师,叫格桑加,我们这里很穷,学校的孩子们真的很需要衣服。”近日,一则“甘肃玛曲县老师‘格桑加’为贫困孩子募集衣物”的信息在朋友圈中被大量转发。事实上,这则谣言早在2017年已经出现过,并被玛曲县公安局辟谣。
材料二:2019年5月17日,微信群、抖音传播“侮辱开发区一村干部”的相关图片。经查,违法人员刘某因对征地拆迁补偿方案不满意,遂制作带有侮辱性质的村干部的照片上传到微信群及抖音平台,造成恶劣影响,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刘某被行政拘留10日。
材料一、材料二中的网络谣言反映出来网络信息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请从“合理利用网络”的角度,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网络谣言?(6分)


请你为大家应该如何辨别网络谣言,积极献言献策。(3分,三点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8月3日下午,香港“五支旗杆”广场发生一伙黑衣人用雨伞掩护一名蒙面男子,拆走旗杆上的国旗,随后边说侮辱性语言边将国旗扔到海中。
【法律链接】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国旗及国徽条例》第七条“保护国旗、国徽”,任何人公开及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国旗或国徽,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处第五级罚款及监禁3年。
材料二:香港音乐教师高松杰因“守护国旗”而为人所熟知,被传媒和民众誉为“香港护旗手”。他说,香港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自由、文明和多元的城市,市民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但是,当下发生的一系列暴力事情,让他感到香港很陌生。
请根据“法律链接”判断,香港暴力分子的行为属于哪一违法行为?该违法行为具有怎样的特征?(4分)

材料一中黑衣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材料二所说的“香港市民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请结合“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评析该行为。(7分)


(3)香港黑衣人将要受到的犯罪处罚启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呢?(4分)

第2页,共8页
第1页,共8页
八年级社会法治答题卷 2019.11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非选择题
(1)


(2)


(3)

(1)


(2)

(3)


25、(1)


(2)

(3)


26、(1)


(2)



(3)


(1)



(2)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