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C C D D B D D B C B A A D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D A B A B A D D A B 二.综合题(第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28小题12分、29小题13分、共50分)26、(1)半坡居民 (2分)黄河流域(2分)(2)甲骨文(2分)商朝(2分)(3)司母戊鼎(2分)(4)自觉学习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发展,使其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根基。(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2分)27、(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分) (2)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2分) (3)遇到了奴隶主旧贵族的阻挠。(2分)(4)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1分)鼓励耕织(1分)统一度量衡(1分)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5)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要勇于创新;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等。(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2分)28、(1)老子(1分)春秋时期(1分)道家(1分)《道德经》(或《老子》) (1分)(2)以德治国。(2分)“仁”的学说。(2分)(3)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分)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2分)29、(1)禅让制。(2分)(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分)分封制。(2分)(3)中央集权制度。(2分)郡县制。(2分)丞相。(1分)(4)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2分)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填涂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古猿 B.元谋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2.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A.稻、粟和黍的栽培,最早发现于中国B.原始农业最初主要是“刀耕火种”C.打制石器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D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①出土的稻谷 ②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子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的( ) A.舜 B.炎帝 C.禹 D.黄帝5.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标准是( )A.财富多少 B.品行高尚 C.治水有功 D.家庭谱系6. 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他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个“他”是( )A.仓颉 B.伶伦 C.嫘祖 D.大禹7.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 B.迁都导致社会动荡 C.外族入侵 D.统治者残暴,残害百姓8.制度的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右图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9.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①兵马俑???? ②司母戊鼎?????③甲骨文?????④铁农具A.①②????? B.①③??? ? C.②③ D.③④10.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勾画出来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A.指事 B.象形 C.会意 D.形声1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②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③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 ④统一度量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与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巩固了周王室 B.给社会带来了灾难 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13.小明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役的资料,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春秋争霸 D.战国七雄14.战国时期,社会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西端的是( )A.秦国 B.齐国 C.楚国 D.魏国15、在公元前356年后的秦国,一个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这得益于(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盘庚迁殷 D.农民起义16、我们的家乡是山东省阳信县,“县”作为一个行政区划由来已久,这种制度最早开始于( )A.夏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17、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记载中描述的应是( )A.都江堰 B.长江三峡 C.长城 D.灵渠18.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思想家,他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19、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有教无类 B.温故知新 C.因材施教 D.仁者爱人20、“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21、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的名称一样。”请问新来的历史老师姓什么? ( )A.秦 B.夏 C.商 D.周22.《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行郡县制23.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情况不存在的是( )A. “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 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C. 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 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24、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没有关联的是( )A.统一文字 B.强征赋税C.严刑苛法 D.修骊山陵25.张鑫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出现的网页中涉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商鞅 秦孝公 B.陈胜 吴广 C.项羽 刘邦 D.李斯 秦二世第Ⅱ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4个小题,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3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3分、共50分)26.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2分) 这一远古居民生活在哪一流域?(2分) (2)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河南安阳,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2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2分)(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2分)(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2分) 27.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商卫鞅为左遮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三 《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1)“管仲相桓公” 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课本内容,说说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2分)(3)材料三表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2分)(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3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2分)(5)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28.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12分)材料一 如下图。材料二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材料三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一是谁的石像?(1分)他生活在我国的什么时期?(1分)他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1分)他的学说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1分)(2)据材料二和图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2分)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4分)29.制度创新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四: 如图所示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请回答:(13分)(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2分)(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新变化?(2分)材料三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2分)(3)材料四表明秦朝实现统一后,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1分)(4)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2分) (七年级历史 第1页 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历史答案.docx 七年级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