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资源简介

八年级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与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西部多为山地、高原、盆地,东部多为平原和丘陵。地势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
二、地形复杂多样
1、四大高原、五大盆地、三大平原。
2、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三、山区面积广大。
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2、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光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但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
3、在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自然灾害的发生。(崩塌,采用拦挡、网包、清挖和锚固等加固工程。滑坡,开挖排水沟或截水沟工程,减少滑坡体含水量。泥石流,护林造林、修建水库、拦沙坝、开挖导流沟等工程)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由于纬度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
2、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部地区。
三、季风气候显著
1、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2、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能带丰富的水汽,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3、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四、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在青藏高原地区就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1、外流河和内流河(内流湖或咸水湖)。
2、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多且长,夏季容易形成汛期。
3、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二、黄河的治理
1、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曲折东流入渤海。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孟津。
2、黄河使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下游成为地上河。
三、长江的开发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2、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口。宜宾以上的称为金沙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