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节 实验探究? 〖要点整理〗1.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2.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设计研究方案 → 获取分析证据 → 得出结论 → 评价与交流⑴提出问题①问题是否合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②问题是否符合问题情景:符合情景的目标指向;③问题的可操作性:在现有设备或技术条件下是否可行。例 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⑵充分分析,提出假设假设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作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假设不是胡乱猜测,而是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强调逻辑推理。一个好的假设总是和作出假设的前提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派生性、演绎性。例 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可能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练习 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猜想: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a.对照原则如果两组实验中,除了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余因素都相同,那么这两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要依据研究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来确定,有时候研究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改变了,对照组和实验组有可能会发生对换。一般来说,保持原有状态的组作为对照组,人为改变条件的组作为实验组;或者是,已知实验结果的组作为对照组,未知实验结果的组作为实验组。b.等量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c.平行重复原则任何实验必须可以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随机取样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抵消非处理因素造成的偏差,平行重复原则可以进一步减少偏差的出现。d.条件适宜原则如果是有关生命的实验,实验中涉及的可能影响到生命活动的所有条件,除了控制条件,都必须尽量控制在最适宜的条件下,以充分再现生命现象。一般模拟自然条件下的生命状态。e.条件可操作原则实验设计是否遵循科学性原则、材料来源、器材等条件是否可以满足实验要求、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测量的?例题 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通过推理得出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将越强的假设之后,你认为在实验中你需要解决那些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怎样测量磁性强弱,怎样改变和测量电流,怎样改变线圈匝数。⑷实验与收集证据a.会正确、规范的使用天平、弹簧测力计、量筒、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等实验仪器。b.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c.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d.能通过阅读信息收集证据。e.能够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⑸分析与论证a.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b.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e.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3.在探究实验题中常见的错误⑴审题错误——没有弄清题意;⑵实践经验不足——实验材料、仪器功能不熟悉;⑶缺乏方法——不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测量实验变化;⑷数据解读错误——不善于从图、表中获取有效的信息;⑸结论错误——不会用有关的原理解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⑹实验结论的表达不完整——表达能力不强。例今春以来,我市近郊一养鱼专业村,村民们不断发现鱼塘里的鱼大面积集群死亡,村民们弄不清鱼塘里的鱼为何集群死亡的原因。一时间,出现各种迷信传言,也有的村民不相信传言。为了弄清鱼的死亡原因,有人便拨打了晚间新闻热线,求助相关部门。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鱼塘里的鱼集群死亡的原因是鱼塘的水质变坏所致。请你设计一个科学实验,来探究这样的水质是否适合鱼的生存。⑴若你提出的问题是:该村鱼塘的水质是否会影响鱼的生存?⑵根据上述提问,你作出的假设是: 。⑶你的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变量为 。⑷根据你的实验假设和控制的变量,补充完整你将选用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甲、乙两个容量相等的养鱼盆,甲盆盛足够的该村鱼塘水、乙盆盛等量的适合该村所养殖的鱼能健康生活的水,以及 等。⑸你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⑹根据你的实验设计,预测你的实验结论为:①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能正常生活,则说明此鱼塘中的水质不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②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全部死亡,则说明鱼的集群死亡与水质无关,可能存在其它原因。③若甲盆中的鱼全部死亡,乙盆中的鱼生活正常,则说明 。分析与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根据题意分析:(1)提出问题:该村鱼塘的水质是否会影响鱼的生存?(2)做出假设:该村鱼塘水质导致了鱼的集群死亡(只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所作出的科学合理假设均记分)。(3)实验过程中用该村的水和适合鱼健康生活的水二者做比较,所以变量是水质的不同。(4)制定计划:甲、乙两个容量相等的养鱼盆,甲盆盛足够的该村鱼塘水、乙盆盛等量的适合该村所养殖的鱼能健康生活的水,以及若干条健康的该村所养殖的鱼等。(5)实施计划:①取两个养鱼盆,在注入该村鱼塘水质的甲盆中放入若干条健康鱼,在注入适合鱼健康生活的水质的乙盆中放入等量的健康鱼,并在其它相同条件下养殖②观察鱼的生活状况。(6)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①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能正常生活,则说明此鱼塘中的水质不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②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全部死亡,则说明鱼的集群死亡与水质无关,可能存在其它原因。③若甲盆中的鱼全部死亡,乙盆中的鱼生活正常,则说明该村鱼塘中的水质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 〖巩固基础〗1.某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他将小麦种子分为等量的两组,给予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里。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A.水分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B.光照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C.空气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D.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2.某种鸟类在营巢时,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 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蛋壳与蛋的距离(cm)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被吃掉的比率(%)15 63 87 42100 48 102 32200 32 118 21根据表中的数据,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小 B.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大C.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小 D.蛋壳与蛋的距离与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无关3.[2015衢州]乒乓球的直径加大后,国际乒乓联又改变了制作乒乓球的材料,目的是提高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小柯认为乒乓球材料的改变,是为了减弱乒乓球的弹性。他用材料不同、其它条件相同的乒乓球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将乒乓球掷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B.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C.把乒乓球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D.把乒乓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4.[2016厦门]小宝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属于( )A.观察 B.实验 C.提出问题 D.作出假设5.将接种了红色细菌的培养皿置于紫外线下几天,结果培养皿中除长出了一个白色菌落外其余菌落都是红色的,据此,实验者应该 ( )A.断定这是由于紫外线产生了白色菌落 B.如果不继续用紫外线照射,预期那个白色菌落将转变为红色C.白色菌落不是由紫外线造成的变异 D.暂不作结论6.体育课上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材料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了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7.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得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组别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A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个 28只B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个 9只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9.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找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了( )A.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B.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C.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D.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10.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O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表达和交流。12.[2015舟山]铺设水泥路时,有时要在水泥里面掺入少量纤维材料。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在水泥中掺入纤维材料是否会影响水泥路面的牢固程度,设计好方案,利用图中装置用落锤对样品进行连续撞击直至样品断裂,将数据记录在表中。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 组别 样品厚 度/cm 样品面 积/cm2 ▲/ cm 掺入纤 维种类 纤维掺 入量/% 撞击 次数1 4 100 50 无 无 202 4 100 50 A纤维 0.1 803 4 100 50 B纤维 0.1 90⑴样品的牢固程度可通过比较样品断裂时所承受的 来判断。⑵表中“▲”处填写的内容应为 。⑶为缩短检验上述规格样品的实验时间,需减少撞击次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13.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棉花,在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表装置 甲 乙 丙 丁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温度 23 23 23 23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数日后种子发芽情况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⑴根据此实验可得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是 。若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较好的是 组。⑵要证明“光照对种子发芽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 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⑶把萌发的豌豆种子种植后,会长成一棵新的豌豆植株,即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这种性状特征的遗传是由细胞内的 控制的。14.[2015丽水]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效果,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起始血糖浓度;②丙组小白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毫升/天,甲组和乙组小白鼠灌喂等量蒸馏水;③其它外部条件相同且适宜,连续灌喂4周后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组别 小白鼠状况 数量/只 起始血糖 浓度/毫摩·升-1 4周后血糖 浓度/毫摩·升-1甲 健康 10 3.85 3.94乙 患糖尿病 10 19.46 19.00丙 患糖尿病 10 18.62 10.12请回答:⑴在实验中,每组选取10只小白鼠而不用1只,目的是 ;⑵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5.下面是最早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作的探索过程。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细菌没有生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假设:略。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观察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结果:略。弗莱明先生在研究中分离了这种物质,分析其特征并命名为青霉素。说明:①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菌和真菌常用琼脂配成凝胶,平铺在培养皿中作为培养基(如图A)。②某些菌类需要添加特殊的培养液才能生长(如图B)。请回答:⑴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中最为恰当的是( )A.青霉菌能产生对人类有益的物质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C.青霉菌可能产生了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D.青霉菌可能产生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⑵为证明青霉素确实是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中其它物质产生,则应设计对照实验,其实验方法是 ,然后观察 。⑶若对照组实验结果是 ,这充分证明青霉菌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16.小明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想出了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为: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请你帮助小明一起分析该探究实验:⑴实验前,小明必须先将 树的落叶分成等量的两份,标为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 。⑵该实验的实验组是 ,对照组是 。⑶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 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细菌对植物遗体有 作用。17.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找出答案(必要时可以把短文中句前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答案处): ①自然界的各种植物都有各自的开花时间。②如凤仙花在夏季开花,牵牛花在早春开花,苍耳、菊花在深秋开花。③为什么自然界的很多植物只能在一定季节里开花?④植物学家猜想:植物开花可能受日照长短的影响!⑤于是,植物学家把凤仙花、牵牛花、菊花、梅花等植物分别放在不同光照时间而其他条件相同的环境里,⑥发现凤仙花只能在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花,而牵牛花、菊花、梅花等植物只能在日照较短的条件下开花。⑦通过多次实验,情况基本相同,⑧园艺师们发现通过控制光照时间的确可以用来改变某些植物的开花时间!⑨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在同一时间看到不同季节的花了。 (1)本材料研究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本材料中提出问题的句子是_____ (填序号)。 (3)本材料中属于猜想假设的句子是__________ (填序号)。 (4)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实验验证假设过程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18.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它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1)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的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2)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3)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做出的假设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宇同学制定的计划中有没有设置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 )A.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C.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阴暗的环境中D.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低温环境中(5)根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___ __。温室 ① ② ③二氧化碳浓度 5.0% 5.0% 0.2%温度 20℃ 15℃ 15℃19.同学们为了探究提高栽培植物的产量的方法,做了一个实验:同学们选择大白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大白菜幼苗,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⑴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栽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⑵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第②组大白菜比第③组长得茂盛,可以说明:在__________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越______,栽培大白菜的产量就越_________。(填“高”或“低”)⑶栽培植物的产量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对此问题,请你提出另外一种猜想:__________________。20.小刚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便有了一个想法“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用几根长度一样、粗细不同的塑料管进行实验,并记录如下实验结果: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再提出一个影响泡泡产生因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能力〗1.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鸟鸣叫次数的影响时,下列设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 ( )A.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同一地点该鸟鸣叫的次数 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鸣叫次数C.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叫次数 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2.市场上的防晒霜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几个学生邀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机会做一个关于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4位学生中谁的实验方案最好( )实验人 实验方案甲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背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被灼伤的程度乙 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两天手背被灼伤的程度丙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丁 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A.甲 B.乙 C.丙 D.丁3.[2015金华]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发现】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建立假设】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 有关;【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逬行如下操作: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 为止;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得出结论】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椐,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列举一种事实作为依据: 。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是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如下的探究。(1)提出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纤维各一块,足量的水。(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______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将现象记入下表:布料种类 涤纶 麻 棉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布块所含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5)结论: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____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5.在观察如下图所示小球摆动时的实验中,小涛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同。于是他产生了猜想,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①可能跟小球质量m有关; ②可能跟绳子长度l有关; ③可能跟小球移开的距离s有关;?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在竖直的木板上画出方格,用瓶子代替小球,并在瓶内装大米以改变质量,则:?⑴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 、?? ;⑵在测出不同条件下,瓶子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表中的数据。则:为了研究t与l关系,应选择序号为????的数据进行分析;?⑶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t与?????无关,与???有关(填写字母)。⑷实验中发现,瓶子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帮他想一个更准确的测量方法:??????。⑸合作与交流: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摆钟变慢了,要调准他,应将摆钟的悬线长度调 (长或短)。6.小敏、小颖和小青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小颖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于是进行了如图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 序号 小球到固定点 距离l(摆长)/米 小球质 量/克 摆动幅 度/米 小球往返摆动 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 一次的时间/秒1 0.7 20 0.05 33.2 1.72 1.0 20 0.08 39.7 2.03 1.0 30 0.05 39.8 2.04 1.0 30 0.08 39.7 2.05 1.3 20 0.05 45,3 2.3请回答下列问题:⑴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__________决定;(3)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_________ (选填“长”或“短”)。7.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 陈平说:“掷出点越高,掷得越远”;王力说:“掷出速度越大,掷得越远”;李明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猜想2: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有关;猜想3:铅球掷得远近,可有与掷出铅球的角度(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对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7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射出距离”指水平距离)。 实验序号 射出点高度h/m 射出速度v/(m·s-1) 射出仰角θ 射出距离l/m 1 0.5 5 30° 2.92 0.5 10 30° 9.63 0.5 10 45° 10.74 1.0 10 45° 11.15 1.5 10 45° 11.56 0.5 10 60° 9.17 0.5 15 30° 20.7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⑴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因为 。⑵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因为 。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因为 。⑶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 。8.[2015温州]小明发现,高空坠物下落越来越快,而跳伞远动员利用降落伞却能安全着地。空中下落的物体,其最大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如下实验:①取相同型号、质量为m的纸杯10个,按如图所示分成A、B、C、D四组。②将A组纸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静止释放, 让其自由下落,并用仪器记录下落过程中的速度。③分别用B、C、D组纸杯重复步骤②。④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m 0.5 0.8 1.0 1.1 1.2 1.2 1.2 1.2 1.2 1.22m 0.6 1.0 1.3 1.5 1.6 1.7 1.7 1.7 1.7 1.73m 0.8 1.3 1.6 1.9 2.0 2.1 2.2 2.2 2.2 2.24m 0.9 1.5 1.8 2.0 2.2 2.4 2.5 2.6 2.6 2.6(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什么条件尽可能相同? 。(2)本实验的结论是 。(3)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其依据: 。时间(秒)速度(米/秒)纸杯质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