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导学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 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2、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位含义 绝对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相对区位 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联系区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环境因素 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等区位选择 方法 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实质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区位变化因素 差异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影响 由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3、 泰国美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地区 泰国美南河平原 澳大利亚南部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水源充足,是以水稻种植 气候温暖,地形开阔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与小麦种植和放牧社会经济条件 人多地少,劳动力冲足,粮食需求量大,机械化和现代科技水平低 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生产状况 农业景观 水田广布 牧场和麦地广阔农业结构 种植业为主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经营方式 小农经济 大规模家庭农产产品用途 自己农业 商品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混合农业4、影响农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因素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不、浮肿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产条件需求的水份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是以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度的上帝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地区是以发展种植业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是以生长的农作物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东带,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交通运输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措施,直接干涉农业生产 相应政府决策,在省府规定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机械 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特高劳动生产率 地广人稀地区发展商品农业以机械化为基础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二、农业地约的形成1、农业地域: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标志:统一农业地域内,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点。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特点项目 特点生产结构 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经营方式 多为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科技应用 普遍应用现代科技(划区放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农业专业化 专业化程度高地域化 坚持“土-草-畜-市场”的混合农业模式,东南部墨累-大令彭蒂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基地第2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 季风水田农业1、 主要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东南亚热带雨林区2、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自然因素 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地形 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均耕地 亚洲主要水稻种植业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生产习惯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食物偏好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3、 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特点 成因 发展措施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适度规模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使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己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加大科技投入,条机械化水平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生产需求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增加投入,兴修水利二、商品谷物农业1、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作物 小麦和玉米经营方式 多为家庭农场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我国东北、西北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 主要影响自然因素 地食平坦开阔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便利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市场广阔 促进商品量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地广人稀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高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4、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美国农业四次革命:机械化、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经营管理革命。5、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发展历史 19世纪后 横贯东西的大铁路修建,加速了农业向西扩展,并开始进行商品化生产20世纪 世界人口增加,农产品市场扩大,粮价上涨,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农业技术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20世纪50年代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中部平原成为世界谷物主要产地生产特点 专业化 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区域化发展措施 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实行休耕和轮作 保证了土地肥力和作物的高产稳产建立全国农业科技和研究系统 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6、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几方面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高;交通运输便利;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7、 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人口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8、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农作物 水稻 小麦和玉米分布 亚洲季风区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我国东北、西北区位条件 水特条件优越地形以平原为主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种植历史悠久 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主要特征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品高相同点 都是以种植业为主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第3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 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国家 美国、阿根廷等 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以牧羊为主自然条件 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 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是以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特点 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措施 作用修建铁路 便于牛肉外运,扩大销售市场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合理利用草场,使牧场不退化种植牧草 弥补天然牧草不足,保证饲料供应打井取水 草原上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牧场生长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研究 保证牛肉质量产量,提高经济效益1、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区位优势: 发展措施: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草原 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土地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交通 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2、 乳畜业概念 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生产对象:奶牛,产品:牛奶及其制品发达地区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委要求 由于牛奶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故乳畜业分布地区紧邻消费市场;还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区位特点 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郊区1、 西欧乳畜业形成因素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饲料因素 西欧地形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市场因素 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2、 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地域类型 气候 草场 分布 对象 产品 机械化程度 市场乳畜业 温和湿润 人工为主 人口密集地区 奶牛 牛奶及奶制品 高 本地为主大牧场放牧业 干旱半干旱 天然为主 地广人稀地区 牛、羊 肉、皮、毛 较高 外地为主章末总结1、 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条件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世界农业发达地区 我国农业发达地区气候 光热 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指数、产量关系密切 光热于降水条件配合较好的热带和温带 东部季风区内光热和降水配合较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水分 年降水量小于250号么的干旱地区一般不能发展农业水源 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降水不足,需要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灌溉——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 合谷、湖畔、山麓地带 西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等灌溉农业地区地形 平原——耕作业,地平土厚,有利于实现税利化和机械化生产;山区——林业、牧业、副业、立体农业 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土壤 肥沃的土壤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温带草原和肥沃的冲积平原 东北平原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钙质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水稻土、四川紫色土2、 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区位因素 生产特点 问题及解决措施季风水田农业 东亚、东南亚、西亚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种植历史悠久 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加大科技投入,适当扩大种植规模商品谷物农业 美、加、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地广人稀、工业发达、科技先进 商品率高、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一体化 农业成本高,耗能大大牧场放牧业 美、澳、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干旱、半干旱气候 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 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乳畜业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市场、饲料供应 机械化水平高、轮转放牧与圈羊相结合 动物疫病的防治混合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广人稀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市场适应性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合理安排劳动力,修建水利工程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