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能力专项训练-地球与地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能力专项训练-地球与地图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考专项能力训练
——球与地图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如图1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其中纵坐标的划分间隔为0.5cm,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1cm,读图回答1-2题。
图1
1. 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
A.1:1000和1:50000 B.1:2000和1:50000
C.1:5000和1:20000 D.1:20000和1:5000
2.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A.350米和200米 B.300米和350米
C.300米和250米 D.200米和300米
右图2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4.调查资料显示,c点降水量远比d点多,原因可能是( )
A. c点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B. c点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
C. c点位于信风的迎风坡 D. c点气温高,多对流雨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如下图3)逐日测正午太阳高度,并根据
记录画出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据此回答5~7题。
5. 该小组记录太阳在a位置时,测算正午太阳高度为860,北京时间为12:40,该校的地
理位置是( )
A. 1100E, 19.50S B. 1100E, 19.50N
C. 1260E, 19.50S D.1260E, 19.50N
6. 太阳由b c的过程中( )
A. 开普敦炎热干旱 B. 旧金山正值雨季
C. 南京经历了伏旱天气 D. 悉尼昼渐短,夜渐长
7.该小组观测到正午太阳在其北方的时间长约( )
A.半个月 B. 1个月 C. 6个月 D. 9个月
下图4为北半球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回答8、9题。
8. 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
A. 700N B. 750N C.800N D. 83026′N
9.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那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是下图5中的( )
读经纬线示意图6,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
回答 10~11题.
10. 甲地时间为( )
A. 9时  B. 12时  C. 21时  D. 15时
11.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 1月7日4时
B. 1月8日11时
C. 7月7日11时
D. 7月8日4时
假设图3表示纬线圈,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孤,其中AB为夜弧,其余各弧为昼弧,回答9—10题。
12.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13.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
A.2 l时 B.3时 C.6时 D . 9时
6月22日,甲、乙两地处在北半球同一经线上,当甲、乙两地日影最短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最小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完成14—16题。
14、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当天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B.甲、乙两地一定使用相同的区时
C.甲、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D.甲、乙两地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15、该地图比例尺为
A.1:24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
C.六十万分之一
16、在地形剖面图上,水平比例尺不变,垂直比例尺扩大,则
①.更能体现地表起伏状况 ②.可能会改变山高或河长
③.会使水流更快,水能更丰富 ④.不会改变坡度大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读某一局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16~18题。
16.与图示地形特征较为符合的是
A.四川盆地 B.珠穆朗玛峰 C.白头山天池 D.云贵高原
17.下面哪一幅是过AB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A B C D
18.该地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19.在太阳光照示意图(图3)中,若AC所在的经线正好为东西半球的分界AB为昏线。此
刻北京的地方时可能为
①6月22日21时04分 ②12月22日9时04分③6月22日9时56分④12月22日21时04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图6为某一河流及其河床AB处的剖面示意图。某地理兴趣小组成员9月23日正午(地方时)在A处观测到的太阳仰角为55030′,且太阳光线与河岸接近垂直。据此回答20-21题。
20、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55030′S B、55030′N
C、34030′S D、34030′N
21、下列有关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段有凌汛现象 B、此时该河流处于汛期
C、该河流流经亚寒带针叶林带 D、该河段水流自东向西流
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示意图(图7),回答22-25题。
22、仅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①等温线的数值可能为
A、-150C或-250C B、-150C或-350C
C、-250C或-350C D、-350C或-450C
23、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24、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年变化很大,其覆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应为
A、2~3月 B、8~9月 C、11~12月 D、6~7月
25、②地与③地之间的温差范围(T)为(单位:0C)
A、30<T<50 B、50<T<70 C、50<T<60 D、40<T<60
图9为我国某地区的河流(有可能是季节性河流)分布图。回答26—28题。
26.图示地区可能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A.山河相间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河网稠密
27.图示地区的地形形成可能由于
A.地堑山地 B.流水侵蚀
C.地壳运动 D.地垒谷地
28.与图示地形特征较吻合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横断山区
29.读下图判断河段和晨昏线的组合,正常状况下合理的一组是 ( )
A、有凌汛现象 晨线 B、有凌汛现象 昏线 
C、无凌汛现象 晨线 D、无凌汛现象 昏线
每逢周五,《新民晚报》刊登周日日出日落的时间表,下表为2004年某日刊登的部分城市日出日落的时间表,据此回答30—31题
30、此日的地球位置,可能是下图中的 ( )
A 1位置 B 2位置 C 3位置 D 4位置
31、依据表中的资料,判断下列四个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 ( )
A 西安 B 成都 C上海 D 拉萨
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OO1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乙图为P、Q两水站文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回答32—33题。
32、该地纬度为( )
A.23°26′N B.46°52′N
C.43°08′N D.66°34′N
33、甲图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南向北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以下34-37题:
34、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
A:100m B:150m
C:200m D:250m
35、图中丁地与丙村的相对高差可能为:
A:200m B:250m
C:300m D:400m
36、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丙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7、图中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38~39题。
38.④地的地理坐标是
A.60°S,60°E B.60°S,60°W
C.40°S,40°E D.60°N,60°E
39.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钟
B.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
C.③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
D.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游客被困在如图2所示的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0~42题。
40.图中C处陡崖最大高度可能为 ( )
A.390米 B.420米 C.220米 D.180米
41.图3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0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2.救护直升机停靠在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A、B、C、D四点中某一位置,则救护人员能够直线观测到的点是 (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读图5,完成43-44题
43.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o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44.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 D.乙的比例尺最小
读图7完成45-46题:
45.关于A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有东、西两个方向 B.是东、西经的交汇点
C.海拔高度较低 D.有极昼、极夜现象
46.图7的剖面线是
A.0 B.180 C.东经90 D.西经90
读经纬网图,回答47-48题:
47.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是( )
A.甲与乙相等 B.甲大于乙
C.甲小于乙 D.不能确定
48.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49.不在两极,并且经、纬度数值均不相等的两个地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一天的白昼都不可能等长 B.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或日落
C.任何一天的地球自转角速度都不相等 D.任何一天的地球自转线速度都不相等
50.将1:10000的地图图幅放大为原图的四倍,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变,则新图的比例尺为( )
A.1:2500 B.1:5000 C.1:40000 D.1:1000
51.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0°经线和0°纬线长度相等
B.0°经线的长度为0°纬线长度的两倍不到一点
C.除两极外,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只能画经纬线各一条
D.除两极外,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能画经纬线各两条
52.一船在海上航行时,当太阳当顶时听到北京时间为16时,则此船的位置在( )
A.60°E B.60°W C.90°E D.90°W
53.下面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谷、山脊、山顶、盆地 B.山脊、山谷、山顶、盆地
C.山谷、山脊、盆地、山顶 D.山脊、山谷、盆地、山顶
54.下面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图中的哪一条剖面线绘制的( )
A.AB B.CD C.EF D.GH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55~56题。
55.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地形类型为山地 B.图中显示出该地区的最大高差范围为50~250m
C.该地区地形类型为丘陵 D.图中显示出该地区的最大高差范围为100~200m
56.若图中发育了一条较大的河流,其干流和支流的流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东南向西北 C.由西向东 D.由西南向东北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57~60题。
57.对图中各地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
A.①为山脊 B.②为鞍部 C.③为陡崖 D.④为山谷
58.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
A.40m B.45m C.55m D.65m
59.P、Q两地的相对高度 ( )
A.不少于10m B.不超过10m C.可能为5m D.不可能为15m
60.图中观赏陡崖的最佳位置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二、综合题
61.所谓“对趾点”是指地球上过地心的一条直线与地面相交的两个点。已知P地(1200E)和Q地(320S)是对趾点,完成下列问题。(6分)
⑴P、Q两地的地方时、自转线速度、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哪些始终是相同的?
⑵Q地的气候类型是_ ,气候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⑶M、N是赤道上的两点,M位于N的西方,其直线距离等于地球半径。M与P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如果M、N间的经线恰为10月12日的范围,则Q地的时间为_____日_____时。
62.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图示地区的地形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地质作用。(4分)
(2)图示地区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是什么?目前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调配当地的优势资源?(5分)
(3)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说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63.图是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回答:(10分)
(1)该地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2)该河流在AB段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
如AB段河流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该图的
比例尺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附近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反映出该地区城市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
  A、城市人口增多 B、城市人口比重增大  C、城市数目增多 D、城市规模扩大
(6)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在C地建立钢铁厂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球与地图高考专项能力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A B B C B B C C B B B A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B D C D C C B D AD BC BD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D C B A B D C A B A B B B D BD
题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CD C A D B C A D B CD AD A C A C
二、综合答案
61、(1)自转线速度(2)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3)11 12
62、
(1)该地为高原地形(1分);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1分)。 高原地形是地质历史时期的风力沉积(1分);地表形态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1分) (2)煤、天然气(2分) 铁路运输(晋煤外运)、管道运输(西气东输)、输电(西电东送)(3分) (3)水土流失(1分) 黄土疏松、降水集中、地形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答两点即可,共2分)
63、
(1)平原、丘陵 (2)从北向南流 1:2220000 (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水稻  甘蔗  (5)D  (6)不合理  位于居民区上风向,城市河流上游区,易造
成城市环境污染
图2
图3
图5
图4
图6
A
B


O
M
L
O1
40°
20°
60°
80°
40°
60°
20°





A
北← 90 E(W) →北
冰 盖
1000
0
500
1000
2000
(米)
图7
25°
30°
10°
15°

70°
60°

10°


500
400
300

300
400
500

700
500
300

300
500
700
tesoon
天·星om

天·星om

Tesoon.com
天星版权
tesoon
tesoon
tesoon
天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