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高三地理考前集训资料——区域地理空间定位一、【考情分析】1.考点透视考点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学习方法1、空间定位 1、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知识2、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要求3、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 掌握知道运用 读图分析2、世界自然地理 4、世界海陆分布5、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6、世界的自然资源 了解了解了解 读图分析3、世界人文地理 7、世界的居民8、世界的人种分布9、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了解了解 读图分析4、世界地理分区 9、各区的位置10、各区的范围11、各区主要的国家及主要城市12、主要区域特征 了解了解了解了解 读图分析综合分析5、世界主要国家 13、八国的自然地理特征14、八国的人文地理特征 了解了解 综合分析2.高考回眸本单元是世界地理的基础,其高考命题与高中地理联系密切,单纯命题出现得很少。一些常见的地名如海洋、海峡、海湾、大陆、半岛、岛屿、山脉、平原、盆地、河流、人种、民族、语言与宗教都是应该记住的,但更主要是从宏观掌握世界大的地形单元、宗教等的基本特征及分布。3.高考预测1.世界地理概况是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年高考题的最终落脚点。学好世界地理概况是考好地理的前提。2.分区地理是总论的延伸,是各地理要素的详细化和典型化的过程。它主要阐述了各大地理单元的自然环境与经济、人文特征。因其既有区域性特征,又有综合性的特点,最能考查地理记忆、理解、应用的能力,又能考查地理思维方法,因此成为高考题的落脚点和文综试题的切入点。呈现局部地区轮廓图(含剖面图),对比考查学生对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位置、地形、气候的判断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特色农产品的全球贸易。3.以热点地区地理材料或地图为载体,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或地图,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二、【考点突破】1.经纬网定位法(绝对定位法)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线 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 位置特征亚洲 26 E~169 W 10 S~80 N 北回归线、北极固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非洲 17 W~5l E 35 S ~37 N 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欧洲 0 ~66 E 36 N~71 N 处于中、高纬度北美洲 170 W~20 W 7 N~72 N 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南美洲 82 W~35 W 54 S~12 N 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大洋洲 0 E~130 W 47 S~30 N 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两半球、跨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二个日期南极洲 360 62 S以南 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2.主要经纬线及附近的地理事物(1)主要经线及附近的地理事物0 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O 经线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东经30 :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 E东侧)、莫斯科(30 E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通过这些重要的经纬线建立基本经纬网,通过各大洲及重要国家的大致经纬度范围以及这些国家的位置关系来进行空间定位。【例1】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经度10 ~60 之间。读图完成(1)~(3)题。(1)⑥板块是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落基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3)主要位于①板块上大陆的地理特征有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渔场【解析】本题考查空间定位能力,从题意可判断出,①为非洲板块,②为印度洋板块,③为亚欧板块,④为太平洋板块,⑤为南极洲板块,⑥为美洲板块,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位于①板块上大陆即非洲大陆,其南北两端的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其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西南岸有世界著名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本题还可以变成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地方,板块有哪些,六大板块示意图要看熟。尤其要注意引起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大地震的震源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答案】(1)D(2)A(3)A东经60 :穿过亚洲西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东经90 :穿过亚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拉萨(东经90 东侧)、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东经120 :穿过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西侧。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大兴安岭(东侧)、北京(西侧)、上海(东侧)、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东经150 :穿过亚洲、澳大利亚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大分水岭、悉尼(东侧)、堪培拉(西侧)等。180 :穿过太平洋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岛、图瓦卢群岛、斐济群岛,新西兰等。西经30 :穿过大西洋中部。西经60 :穿过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纽芬兰岛(西部)、加勒比海(东部)、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极半岛。西经90 :穿过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中美洲。西经120 :穿过北美洲西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西经150 :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例2】下图为30 N附近四条河流的河口位置图,回答(1)~(2)题。【解析】根据经纬度数值、结合河流分布知识可推测出四条河流分别是:尼罗河、阿拉伯河、密西西比河、长江。从长度看,四条河流由长到短的排序是: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阿拉伯河,从河口情况看,尼罗河河口附近地区是棉花产区,阿拉伯河河口为波斯湾,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区,密西西比河所在的美国最大工业区是东北部工业区,不在该河口附近。中国最大的林区在东北,不在长江口。【答案】(1)B (2)B3.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定位法)在区域地理复习中,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事物的经纬度。在记住主要经纬线附近地理事物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识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然后以其为参照系,利用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因此海陆位置定位法也称为相对定位法。地球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每个区域周围的海陆分布是固定的,可以利用这种海陆位置的固定性进行区域定位。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在复习时记住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如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与大西洋不直接相邻。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等。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印度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等。除了七大洲和四大洋外,世界一些重要的海、海湾、海峡也是进行海陆位置定位的重要参照系。主要纬线及附近的地理事物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等。北回归线:穿过北非、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华南地区、台湾岛、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北极圈: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澳大利亚大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南极圈:南极大陆外围。以上12条等距的经线、5条特殊的纬线,基本上可以构成覆盖地球表面的经纬网络,也基本上可以满足对地理事物的粗略定位。【例3】读某地气压年变化状况图,回答(1)~(2)题:(1)该图所示地区可能是A亚速尔群岛 B.蒙古高原C.夏威夷群岛 D.东非高原(2)形成该地区年气压变化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活动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C.洋流 D.海陆分布【解析】该题给出曲线变化示意图,图中气压值的变化是冬季为高压,夏季气压低,依据气压形成的原理,冬季陆地降温快,在蒙古高原形成亚洲高压,夏季则消失;夏季陆地增温快,在夏威夷群岛附近形成夏威夷低压,冬季则退缩到北部,且势力很小,因此该地是蒙古高原。【答案】 (1)B (2)D4.区域轮廓定位法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根据轮廓形状判断区域时首先要识别各种行政轮廓,侧重识别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其次要识别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对一些著名的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成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也要关注。【例4】 (2005年全国文综卷Ⅲ)简要回答B城市成为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分析本题只有在根据图中的长江、洞庭湖、鄱阳湖,位于汉江与长江的汇合处等轮廓特征,再结合图中的经纬度确定B城市为武汉后才能正确作答。【例5】(2005年天津文综卷)根据下图的地理信息,回答问题:(1)请比较A图所示区域东部和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区域 气温差异 形成的主要原因东部 西部 (2)A图所示区域类似这种气温分布规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还有哪些?请列举两例。(3)在方框中填写B国①、②两区域植被类型的名称,以及沿20 s纬线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4)写出A图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在B国的主要分布地区。【解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是确定A、B所在的地理区域。判断A图所示的地理区域除根据图中的60 N纬线外,还应根据图中北部地区濒临北冰洋,图中的海陆轮廓.图中注入北冰洋的河流等特征,确定A图所示为俄罗斯;同理,根据图中的20 s纬线、海陆位置、大陆轮廓、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确定B图所示为澳大利亚的局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地回答有关问题。5.地理景观定位法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地理景观也可以正确地确定所在地区的位置。(1)自然地理景观定位法。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地貌景观,由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它们的气候、植被和动物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成为确定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如日本的富土山,非洲热带草原上的长颈鹿、斑马,热带地区的椰子树、天然橡胶,南极洲的企鹅,干旱地区的仙人掌,沙漠地区的绿洲等。【例6】 (2004年春季高考北京卷)下图甲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乙是该地形区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形区的名称。(2)指出导致图甲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 应采取什么对策 (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的有效信息,正确判断出该地形区的名称。由基带的海拔1000米可推知该地形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由自然带的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带推断此地形区应该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根据气温、降水量图中的气温和降水量可以推断出该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根据最低气温及基带植被又可排除其位于东北地区的可能,得知该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在此基础上就能较为顺利地回答相关各题。(2)人文地理景观定位法。许多地区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拥有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伦敦的大本钟等,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也可以用来确定区域位置。【例7】(2005年天津文综卷)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近年来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用实例评价A区域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2)进一步合理开发B地旅游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 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 (3)某旅游团从天津出发参观图中景观,最后抵达c省。请写出北、东方向连接c省省会的两条铁路线名称。【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图中的中国省区轮廓,结合图中的人文景观:A图中的天安门城楼、B图中的宝塔山、C图中的遵义会议旧址,确定A图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B图为陕西省,c图为贵州省,然后才能正确地回答相关问题。【例8】(2004年上海地理卷)读中外著名城市景观照片,完成表格:城市景观照片城市名称 河流及所注入的海洋或河流 城市所在地的地形区名称 城市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共同作用 (1)(2)(3)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试题提供的两幅人文地理景观图进行空间定位。左图是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右图是上海的著名城市景观外滩。根据景观图片确定城市后,联系这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表中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6.文字资料定位法利用相关文字资料考查空间定位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命题思路,这需要读懂文字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空间定位。【例9】(2003年全国文综旧课程卷)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 。作者北顾的是 高原的深秋景色。【解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有比较扎实的文字和图像阅读能力(即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有比较完整的空间概念(答此题必须知道太行山位于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其东侧是华北平原,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以古长城为界)。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该地大致位于40 N~41 N、115 E—117 E(是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局部地区图);从等高线和河流流向看,该地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图中北部西段是古长城,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所以图中6个经纬线交点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应该是(115 E,41 N)。作者北顾的是位于古长城以北的内蒙古高原。7.图例、注记定位法有些试题文字部分没有明确指出该地的具体名称,这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的图例(首都、省会与一般城市图例的不同,海岸线与国界线的不同等)、注记(城市、河流湖泊等的名称)来进行定位。【例10】(2005年全国文综卷Ⅱ)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上图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B、C三大部分,其中A属于 高原,B属于 平原,C属于 山地。(2)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的西安、成阳的城市名称确定B是位于陕西的渭河平原。8.综合定位法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由于目前试卷提供的区域地图往往是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小比例尺地图有所不同。解题时采用某一种区域定位方法准确地确定图示区域的范围显得有点困难。这时就要求学生同时利用多种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这样既能提高区域定位的速度,又能提高区域定位的正确性。【例11】(2004年广东地理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A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2)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上而下顺序) 、 、 。(3)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4)当P地盛行西南风时,P地的气候特点是 ,流经P地的主要洋流是 。【解析】准确的区域定位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而要准确确定区域位置,必须借助经纬线、海陆位置和区域轮廓进行综合判断。首先从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A图所示国家位于北半球低纬度,B图所示国家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且B图所示国家南北跨纬度较广,说明该国家是一个典型的狭长型国家。再结合经度进行分析:A图所示国家有105 E经线穿过,应该位于中国以南,B图所示国家有70 w经线穿过,应该位于南美洲。再根据区域轮廓的线条、图例,A图西侧为国界线,东侧为海岸线;B图东侧为国界线、西侧为海岸线,得到A图所示是中南半岛东部(越南附近)沿海地区;B图所示为南美洲西海岸(智利附近)地区。在此基础上就不难得到A、B两图所示国家气候类型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了。三、【图表解读】(1)非洲的控制性经纬线赤道把非洲分为南北两半,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南非高原和撒哈拉沙漠;东经20 把非洲分为东西两半,注意0 经线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和几内亚湾,开罗的经纬度是东经30 ,北纬30 。(2)欧洲的控制性经纬线0 经线经过英国伦敦,60 E经过乌拉尔山脉,南欧三大半岛分别经过0 经线、10 E和20 E,40 N经过地中海,北极圈经过欧洲北部。(3)南亚的控制性经纬线经线记住7—8—9,即东经70 ~80 ~90 ,纬线记住1—2—3,即北纬10 ~20 ~30 。 (4)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经度范围60 w~120 w,纬线30 N经过密西西比河河口、墨西哥湾北部海岸线,北纬50 大致经过美国和加拿大的分界线。(5)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经线范围:40 w~80 w,纬线:赤道穿过亚马孙平原。(6)澳大利亚的控制性经纬线经线范围:120 E~150 E,纬线:23 26 S经过澳大利亚中部。四、【方法与规律】空间定位前提是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做到“心中有图”。所以,平时复习要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牢固、准确的“定位”,逐步在大脑中形成“经纬网”。步骤如下:㈠会判断东、西经和东、西半球:经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位于20 W以东,160 E以西的为东半球,位于160 E以东.20 W以西的为西半球。㈡会判断南、北纬和南、北半球:纬度自南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纬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经纬网地图中确定南北半球的常见方法有:①据纬度: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②据极地俯视图中心字母:为N的在北半球,为S的在南半球;③据极地俯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为北极上空俯视,为北半球,顺时针为南极上空俯视,为南半球;④据经度数值的变化:首先据东(西)经度数增大的方向,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然后确定南北半球;⑤据光照图特定日期极昼、极夜的状况:夏至日极圈以内极昼的北半球、极圈以内极夜的为南半球,冬至日相反;⑥利用极地周围的风向:风向由中心向四周顺时针方向辐散的为北半球,风向由中心向四周逆时针方向辐散的为南半球;⑦据极地附近的海陆分布:极地中心附近为海洋,四周被大陆包围的为北半球,极地中心附近为大陆,四周被海洋包围的为南半球。㈢掌握经纬线的特点:(1)高纬度的经纬线彼此垂直,极地投影图纬线圈呈闭合圆形,经线圈以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直线;(2)中纬度的经纬线彼此垂直,纬线圈呈弧形,经线圈呈放射状直线;(3)低纬度经、纬线皆为彼此垂直的直线。提高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既要靠掌握各种空间定位的方法和技巧,更要注重地理知识的“储备”。在地理学习和复习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重要的经线和纬线地理事物都有精确的经纬度位置,要仔细观察地图,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具备较扎实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解题时就能通过经纬度数据进行正确判断。如世界地理的空间定位就必须从掌握重要经纬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 、40 、南北极圈。经线:20 w、160 E、O 、75 E、105 E、120 E、180 、75 W)入手,再依据其他事物与这些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地球仪后,定位就容易了,下面以七大洲为例说明之(见下表)。 位置特征 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亚洲 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 26 E~169 W 10 S~80 N非洲 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17 W~51 E 35 S~37 N欧洲 处于中、高纬度 10 W~66 E 36 N~7l N北美洲 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 170 W~20。W 7 N~72 N南美洲 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 82 W~35 W 54 S~12 N大洋洲 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和南北半球 110 E~130 W 47 S~30 N南极洲 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 360 62 S以南2.抓住地图上的特征地物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都具有独特的轮廓形状,这种轮廓差异尤如模样各异的人,为我们提供了区分、判断的依据,利用地图中给定的地理事物的大致轮廓,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判断大致的空间位置。任何区域或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如:青海省像只兔子、广东省像大象的头、湖南省像人头像、法国大致六边形等,河流、湖泊、海洋也有自己的形状:如黄河像个“几”字、大西洋像字母“S”等。掌握了这类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就可以对它们及其与之相关的地理事物进行准确定位。地图上的地理特征地物因其特别,往往能够很好地指示地理空间位置,是地理空间定位的重要依据。地图上的特征地物一般有大的地形单元、湖泊、河流以及行政区等。阅读地图时要特别注意以下特征:山脉的走向,地形单元、湖泊、海湾和行政区的轮廓形状,海岸线的弯曲特征,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流向,特征地物经过的经纬线等。3.抓住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由于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整体性表现为各地理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组成部分存在和发展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组成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这种整体性原理就使得各地理要素的分布具有了关联性,利用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进行空间定位,所以在学习地理尤其是探究区域地理特征时,必须注重抓住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4.充分利用地理景观图由于各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在不同的地区往往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如不同的植物动物、地貌景观、建筑景观、服饰景观、农田牧场等。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图往往成为空间定位的指示物,如幽深曲折的峡湾景观可以指示挪威西海岸。充分利用这类景观图有助于进行迅速。准确的空间定位。地理景观图在地理教学中常被忽视,主要是不重视培养景观图的提取信息和分析解题能力,因而许多同学对此类问题感到棘手。比如2004年上海地理试卷第31题,如果不能判断出图所示的是巴黎和上海,即空间定位发生错误,下面的解答也就可想而知。所以在平时学习及复习过程中不能“歧视”地理景观图,而是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地理景观图首先要知道图的名称,了解与该图有关的背景材料。教材中的每一幅地理景观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些景观图还有一定的文字说明,要做到图文结合,透彻理解。5.根据特定的地理数据定位某些地理数据具有特定性或唯一性。例如,在阅读1月份全球气压分布图时,可以发现出现在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或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最高值一般为1036百帕或1040百帕左右,而且在全球气压分布图上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地区的气压高于这个数据。这一特殊数据可以成为判读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进行空间定位的依据。当然,我们还应综合利用其他因素和方法来对空间定位的准确性加以验证。 6.根据特定地理事物的分布定位有些地理事物受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强,往往分布在特定的地区。例如,黑土在全球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乌克兰以及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三个地区。在读图时若根据其他条件难以作出空间定位,但如果提供了该地是世界黑土分布区的信息,就可将其范围缩小到三大黑土区内,然后再结合其他条件进行空间定位。7.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有些地理事物有时可能直接辨认不出来,但其周围有我们熟悉的地理事物,这时候就可以借助这些熟悉的地理事物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通过对相关事物与这些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综合分析来定位。8.根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原理来定位任何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征及规律,特定的分布规律就可以推测特定事物的特定位置,如根据某个地方具有地中海气候特征,就可以推测这个地方可能位于南北纬30 ~40 的大陆西岸。所以根据具有显著特征的地理事物规律,如气候类型、河流径流量变化、农作物及其熟制、自然带和洋流、日影朝向等的分布规律,再结合相关的文字、数据或图表等,就可以准确推测出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复习过程中尤其是南北半球的判定方面遇到的内容较多,下面就南北半球定位的主要方法列表如下:定位依据 定位在南半球 定位在北半球地球的自转方向 顺时针 逆时针气旋及反气旋的气流方向 顺时针流入或逆时针流出 逆时针流入或顺时针流出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方向 左偏 右偏气温的分布 南冷、北热 北冷、南热大陆(海洋)等温线 夏季南凸,冬季北凸(海洋反之) 夏季北凸,冬季南凸(海洋反之)纬度 从上至下变大 从上至下变小大陆(海洋)气压场分布 7月高压,1月低压(海洋反之) 7月低压,1月高压(海洋反之)中低纬海区洋流 逆时针方向 顺时针方向风带的方向(西风为例) 西北风 西南风不同坡向山地自然带出现高度 北高南低 北低南高较高纬度正午影子朝向 朝南 朝北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6~9月为例) 干季 湿季9.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判断如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等图例、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比例尺的大小往往可以初步确定区域范围的大小,有利于定位;特别是考题中有些特殊地名信息(但不一定是大纲要求的内容),对定位是有帮助的,如太白山、神农顶、小五台山、神女峰、青海湖、开普敦等。10.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判断有的题目在题干或问题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对缩小定位的范围和提高定位的速度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上述方法不是孤立的,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作战”。平时解题要注意培养地理空间的整体定位意识和能力,即综合考虑经纬度、区域轮廓、相对位置.以及地理特征、特殊地理事物、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和文字信息加以判断,必须从地理事物的整体性规律出发来考虑它们内在的空间联系与定位问题,这样才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或判断失误。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