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了解黄河的概况及黄河的贡献;认识黄河突出的水文特点(含沙量大)及给人们带来的忧患;理解科学开发和治理黄河的方法。(二)能力目标:增强阅读地图的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情感目标: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二、学科与民族精神的结合点(德育内容)(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黄河流域创造了古代灿烂的文明,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二)黄河源远流长流经9个省区哺育了黄河两岸的各族人民,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三)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成为一条“地上河”,在抗战时期黄河两岸人民用自己的生命保卫黄河,保卫祖国不受外敌侵入。(四)黄河水患成灾,古代大禹用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治理黄河水患,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怕艰难,舍小家、保大家的民族精神。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黄河突出的水文特点(含沙量大);在教学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难点:地上河的形成;理解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与黄河水文特点密切相关四、教学方法:故事导入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图文结合法、问题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等。五、课前准备(一)制作PPT课件《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二)查找资料: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三)课前休息10分钟时播放视频音乐《黄河黄》和视频朗诵《我的黄河》片段,渲染气氛) 六、教学过程导入(一)用故事《中华民族的来源》引出“黄河”;(二)用视频诗歌朗诵感受中华民族与黄河共患难的悠久历史;(三)用《我的中国心》的歌词把学生带入“爱我中华,爱我黄河的”情感共鸣之中,激发学生认识黄河的求知欲望;(四)揭示课题。(插入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请同学们说说我国有哪些主要河流)正课 A 黄河的概况:(一)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感受黄河的雄伟与博大,并且从视频里提取信息回答两个问题:1、 黄河全长多少千米,是我国的第几长河? (5464千米 我国的第二长河)2、黄河流域面积是多少? (约75万平方千米)(二)读图(课件提供的图或《地理地图册》八年级上册P13的黄河流域图):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湾。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 渤海湾) 2、 找出黄河上中游,中下游的分界点,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游 中游 下游(源头————河口————旧孟津————入海口)3、找出黄河流经的九个省级行政单位;找出黄河流经的四个地形区。 游戏:龙腾黄河展雄姿 (青海 四川 甘肃 宁夏 内蒙 陕西 山西 河南 山东)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4、黄河外形像什么汉字?(“几”字形 ,河流弯曲,有黄河九曲回肠的说法。) 5、找出黄河的支流,看谁记得又快有准。 巾帼不让须眉,须眉不输巾帼的抢答 (湟水 洮河 汾河 泾河 渭河 洛河)B 黄河的奉献:(一)丰富的水能资源 1、读图,找出黄河流域的主要水电站(巾帼不让须眉,须眉不输巾帼的抢答)。 (龙羊峡——青海;李家峡——青海;刘家峡——甘肃;盐锅峡——甘肃;大峡——甘肃;青铜峡——宁夏;万家寨——山西 内蒙;天桥——山西;三门峡——河南;小浪底——河南)2、合作探究:哪一河段水电站更密集?为什么会这样?(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第二级阶梯,穿过高原山地,水能资源十分丰富)3、播放视频:穿过“高原山地的黄河上游”;让学生深入理解: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第二级阶梯,穿过高原山地,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你还能从哪些方面谈谈黄河的奉献?(拓展) 老师也再说说:(二)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三)黄河是形成华北平原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些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展示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景观图片。C 黄河突出的水文特征与忧患:黄河作为“母亲”,她无私地奉献,作为大自然,她又无时不在严峻地考验着人们。(一)展示资料资料一:“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每立方千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为35千克,高峰时达570千克。每年输入下游泥沙达16亿吨。古人称黄河“一石水,六斗泥”。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长宽各一米的沙坝,其长度是到月球长度的3倍。(让学生知道含沙量大是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资料二: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图片。(二)合作探究:1、为什么黄河会有那么多的泥沙?(黄河流经质地疏松,易受侵蚀的黄土高原,加上黄河流域多暴雨,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含沙量大是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2、地上河是怎么形成的?演示:地上河形成的动画。(黄河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流入黄河,黄河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床上升,形成地上河)(三)泥沙过多,下游形成地上河,河道宽浅,河床很不稳定主流经常摆动,遭遇大洪水时,很容易决口。决口以后,居高临下,难以立即堵复,就容易酿成改道。 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黄河下游的洪泛区。展示资料:“痛苦的记忆” :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20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一次大的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了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更是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花园口惨案),滚滚洪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 ( 略提花园口惨案 ) 展示资料:“新中国成立后河南黄河开发与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科学治理与开发:中华民族一直在用自己的智慧,以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在治理黄河,历史上有许多黄河治理的故事与英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归 。现在的我们继续治理黄河,更要讲究科学合理。合作探究:根据黄河上中下游的特点,分别要如何开发和治理?( 上游穿过高原山地 ,水能丰富 梯级开发,兴建水利) (中游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植草种树) (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固堤分流)关键是治沙E 轻松一下,请你欣赏:《保卫黄河》 播放视频:《保卫黄河》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唱着《保卫黄河》,以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捍卫了家园,保卫了祖国。 和平建设的今天,我们一样要以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去开发和治理黄河,让黄河与中华民族一起走向民族复兴的辉煌。F 小结:学了什么?1、黄河的概况 2、 黄河的奉献3、黄河突出的水文特征与忧患 4、 科学治理与开发 G 作业课堂:一、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以下练习:1、黄河发源于( )高原的 ( )山脉 ,流入3( ) 海湾,全长( )千米,流域面积约( )平方千米,是我国第( )长河。2、A和B 分别是有“塞上江南” 之称的( )平原和( )平原;黄河下游流经的平原C是( )平原,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河床上升,形成地上悬河,易于河堤决口,河流改道,形成洪水灾害,主要是因为黄河中游流经我国的地形区D是土质疏松的( )高原,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最好的方法是在黄河中游( )。3、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游,因为( ), 甲是位于黄河上游的( ) 水电站;乙是 ( )水利枢纽工程。 4、在图上标出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课外:二、默画黄河图,看谁画得像(尽量标出支流、水电站等地理事物,越详细越好) 三、课外大家搜集关于黄河的资料,然后汇集起来,以“爱我中华,走进黄河”为主题,办一期小板报。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自学指导 一、黄河的概况: 1、黄河全长多少千米,是我国的第几长河? 2、黄河流域面积是多少? 3、黄河的发源于哪里和注入到什么海湾?。4、 读地图册P13的图,找出黄河上中游,中下游的分界点,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5、找出黄河流经的九个省级行政单位;找出黄河流经的四个地形区。 (青海 四川 甘肃 宁夏 内蒙 陕西 山西 河南 山东)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6、黄河外形像什么汉字? 7、读“黄河流域图”(教材P28),找出黄河的支流,看谁记得又快有准。 (湟水 洮河 汾河 泾河 渭河 洛河) 二、黄河的奉献 (一)丰富的水能资源 1、 读“黄河流域图”(教材P28),找出黄河流域的主要水电站。 (龙羊峡——青海;李家峡——青海;刘家峡——甘肃;盐锅峡——甘肃;大峡——甘肃;青铜峡——宁夏;万家寨——山西 内蒙;天桥——山西;三门峡——河南;小浪底——河南) 2、哪一河段水电站更密集?为什么会这样? (二)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 烂文化 。 (三)黄河是形成华北平原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了 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些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三、 黄河突出的水文特征与忧患 为什么黄河会有那么多的泥沙?地上河是怎么形成的?四、 科学开发与治理 : 根据黄河上中下游的特点,分别要如何开发和治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