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2009】高考地理综合题(简述题)分类突破精要剖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决战2009】高考地理综合题(简述题)分类突破精要剖析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决战2009)
---------------------题型归类、方法探析---------------------
高考地理综合题(简述题)分类突破
综合题(简述题)是高考中广大考生较为重视的高分值题型,但结合不同类型考生的试后分析,往往会出现“高分值考题失高分”的情况;因而,此类试题历来是考前备考、辅导的重点所在,那么,如何突破高考综合题得分的瓶颈?这便是本文撰写的目的所在。
【命题类型】
(1)理论解释类
(2)读图分析类
(3)信息迁移类
(4)判断说理类
(5)条件评价类
【分类突破】
(1)理论解释类
【真题详解】
(07,广东)对大城市功能区中CBD(中心商务区)描述正确的是:( )
A.应布置在居住区中心,靠近工业区
B.应布置在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带
C.应布置在城市中心,靠近居住区
D.区内金融、邮电等服务机构集中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地理基本概念的题。
教材课文对此概念进行表述的同时。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材结合插图“纽约的CBD—曼哈顿”又作了一些补充。
中央商务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在地理特征上,处于城市相对中心的位置,接近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重心,人际交流和信息交流最为密集。②在产业特征上,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主要是金融、保险、证券、商贸、以及广告、法律、会计、信息、咨询等占地小、高增值的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级零售、酒店等相关服务业。③在经济特征上,位于城市地价最高的地区,具备最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是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大企业和大财团总部和分支机构最集中的区域,是城市的经济核心。④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的标识,具有能够展现城市特色风貌的景观,是城市标志性建筑最集中的区域,代表着一个城市景观的精华。
答案:C、D
【规律提升】
答好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依据题意找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相关理论。力求:1.细审题,找准切入点。
2.回归教材,选准落脚点。
3.因地制宜,打准关键点。
(2)读图分析类
【真题详解】
(08,海南)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下图显示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
1.图中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
A.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   B.NPP与温度变化都成正相关
C.②的NPP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    D.NPP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
2.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至高依次是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①③②
3.若①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可能位于
A.河南省 B.吉林省 C.安徽省 D.福建省
【解析】读图分析:
温度的变化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明显,NPP随温度变化而降低,是负相关;三类森林NPP受降水量的影响不大。所以选A。
答案:A
从两图中看,有机物质干重都是①最高,③最小;说明光合作用有强到弱,温度有高到低,海拔自低至高。
答案:C
①位于海拔最低处,相当于基带地区的针阔混交林,分布于东北。
答案:B
【规律提升】
用好图中的信息,是此类问题的答题关键所在。1.读图---提取信息---明确题意---通读全图---识别图中有用信息(包括:图名、图例、注记等)。2.分析比较,根据答题要求,对提取的信息进行揣摩---比较---分析---归类,甄别有效、无效信息。3.归纳推理,用好信息;依据显性信息,发掘隐含信息,理清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选准切入点。4.立体思维,反思信息;注意图中信息和题目要求的对应性、准确性、全面性。
(3)信息迁移类
【真题详解】
(08,上海)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1.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
2.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
①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②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
③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 ④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组试题运用实验呈现背景材料,考查分析信息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题,该实验模拟是北半球物体的偏转,因此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向右偏转。
第2题,实验中墨水由顶部向下流,模拟了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第3题,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是为了缩短距离,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是因为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以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是因为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的密度不同,形成了密度流;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是因为在向北运动的过程中,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
答案:1.B 2.A 3.D
【规律提升】
此类题的解答关键是:读懂信息材料。1.仔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关联的知识、规律、原理;明确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社会经济原因,辨别人类活动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找取关键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掌握材料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2.联系教材,拓展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虽然信息迁移题提供的材料情景是联系社会实际的热点问题情境,对考生而言是新情景、新问题,但其必须是教材内容的折射点、涵盖面,因此,建立试题材料与教材知识的有机联系,以教材的原理、规律、知识、模式进行横向延伸和纵向拓展,力求触类旁通,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3.解析中尤其要注意利用材料中的“设问”,以设问为线索,联系原理、规律,联系教材中、生活中的现货案例,发现问题原因、探索解决措施。4.针对设问,组织解答,力求简明、扼要、全面。
(4)判断说理类
【真题详解】
(08,江苏)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
1.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A.用水量大 B.降水丰富 C.干旱少雨 D.污染严重
2.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节约用水 B.国内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水 D.循环用水
【解析】该题考查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第1题:该小题属于探究性判断试题,需要考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分析才能得出判断答案。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什么区情导致的。首先这是一个海洋中的小岛,其次能够提出这样的规划,表明大气降水还是比较丰富的,故B正确,则C错误。D解决污染严重问题,该规划不符合要求,A用水量大是客观前提,是该项规划的基本前提。
该小题只要考生认真、仔细分析和探究,不难得出AB是正确选项。
第2题:该小题需要考生有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客观的解决实际问题。淡水资源不足问题的解决途径——开源和节流。该区域是一个小岛,人工降水太难实现。国内跨流域调水,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而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符合该小岛实际的措施。
答案:1.AB 2.AD。
【规律提升】
理由要充分、明晰。审明题意,找准关键词,回归教材,分析信息,理清理由细则,分析判断结论。
(5)条件评价类
【真题详解】
(08,海南)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下图为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下表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的调查结果。完成下列要求。
客源地 游客比例 客源地 游客比例
广东 19.03% 北京 6.72%
上海 13.81% 江西 5.22%
浙江 10.82% 湖南 4.10%
江苏 8.96% 福建 2.99%
山东 8.21% 其他 20.14%
(1)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2)与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区位评价: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与中心城市的关系,环境承载量,服务设施等方面。
答案:(1)(主要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省市区):(其次是)邻近(周围)地区(省市区)。
(2)进出交通便捷(黄山市的机场、火车站和长途客运汽车站都位于屯溪区)(或交通通达性强);与市内其他景区距离较均衡;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规律提升】
此类题的答题关键在于:要点全面。依据题目要求,评价要从利弊两方面阐述;条件要从自然、社会经济两方面设想。
【小结】
综合题解题的方法:
第一:仔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
解题时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综合分析,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它们与地理学科中哪些知识、规律和原理发生联系;明确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辨别哪些是人类活动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主导性作用,哪些是关键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样,通过阅读从材料中提取关键性信息,掌握材料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
第二:联系教材,拓展思维,探索解决措施和对策。
虽然材料分析题提供的情景是联系社会实际的问题情景,对学生而言是新情景和新问题,然而它必然是教材内容的“折射”。以教材的原理、规律和模式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材料,进行横向的延伸与纵向的深入拓展,以求触类旁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第三:针对设问,组织解答答题。
①做到答案科学、完整、周密。
②层次分明地回答,尽可能地使用地理原理
③规律中的科学术语,使回答简明扼要
第四:辩证思维。
第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第六:术语要专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