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新课标高考地理复习拓展精细学案-产业联系专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届新课标高考地理复习拓展精细学案-产业联系专题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三二轮《产业联系专题》教学案
09考纲解读与考情预测
考纲要求: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近年考情分析:
1、 从考核内容看,侧重于对区位因素的分析以及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 从考核形式看,选择题、综合题都经常出现,信息呈现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出现。
3、 从能力考核上看,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规律、原理的灵活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区位分析论证能力。
高考猜想:
今后命题可能侧重由区域知识考查向模拟现实,反映时代特色的方向发展,特别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
课前预习与探究 预习案
预习目标 掌握产业地域类型成因。
预习方法 记忆笔记中的基础知识。
预习内容
知识网络构建:
课堂突破与演练 课堂案
突破目标 明确高考试题考查方向,掌握解题的技巧及方法
突破方法 以高考试题为典例分析总结考查方向,教师指导总结答题思路。
突破内容
【一题引路】重难点突破
读图1和图2,完成1—2题
1.图2中①处的农业发展可以借鉴图7中何处的农业发展经验 A
A. a B. b C. c D. d
2.图1中b处的粮食生产与图8中的哪处相似B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工业结构关系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各地区工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根据这种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互补型工业关系和竞争型工业关系。读表1,回答3~4题。
表1 “泛珠三角”区域内9省区工业结构相关系数表
地区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福建 海南
广东 1 0.42 0.27 0.47 0.76 0.58 0.54 0.82 0.32
3.表中数值为某两省(区)工业结构的相关系数,其含义为①数值越小,工业互补性越大 ②数值越大,工业互补性越大 ③数值越小,工业结构越相似 ④数值越大,工业结构越相似 A
A.①④ B ①③ C.②③ D ②④
4.与广东省存在强竞争关系的省份有① 黔 ②滇 ③ 闽 ④川 D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技巧点拨与规律总结】
1、本试题主要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2、对上述知识点我们解题的技巧及方法怎样构建?
【限时训练】(10分钟)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之一的某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口岸的公路瘫痪,全球70%的电脑将加价。现在,东莞约有3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
阅读世界电脑产业空间发展示意图(3),完成1—2题。
1.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有利条件是 A
A.交通便利,劳力充足 B.高校众多,技术先进
C.地形平坦,气候优越 D.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2.大量电脑等生产企业在东莞投资建厂,不可能 C
A.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B.提升产业结构层次
C.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 D.吸引大量移民迁入
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20分)
材料一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表(8分)
地区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甲 人均耕地多 热量不足
乙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不足
丙 光热水充足 旱涝灾害频繁
(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原因是:6分
自然原因:地块小、土壤粘重、河网多
社会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6分,)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6分)
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6分)
课后巩固与反思 巩固案
必做题(10分钟)
下表为我国二种工业生产布局的变化,回答1~2题。
甲工业 乙工业
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2008年主要生产省份 山东、安徽、河南、四川、江西、湖北 北京(29%)、上海(25%)广东(22%)
1.按主导因素考虑,甲工业属于 B
A.原料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动力导向型 D.市场导向型
2.决定乙工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C
A.原料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3、(12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江经济地带是兼顾自然地理、人文脉络、经济区的整体功能和行政区的完整性等诸诸多因素的一种经济区形式。图15为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长江上游区域各大城市的等级体系
城市 面积(平方千米) GDP(亿元) 人口(万人) 城市级别
重庆 82403 3486.20 2808 直辖市
成都 12400 2750.0 1234 副省级城市
昆明 21111 1203.00 619 地级市
贵阳 8032 603.00 395 地级市
怀化 27600 334.1 500 地级市
(1)简要说出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中的主轴与辅轴的分布规律。(2分)
主轴沿长江干流分布,辅轴沿铁路(或沪杭浙赣一湘黔贵昆线)分布(2分)
(2)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基地,是长江经济地带上最重要的经济区域。说明该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6分)
有利条件:①水源充足;②地形平坦;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劳动力丰富;⑤工农
业基础好;⑥技术力量雄厚;⑦工业协作条件好;⑧市场广阔;⑨地理位置优越(任答4点
得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不利条件:能源、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用地紧张(任答2点得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长江上游区域的各大城市服务功能差异明显,简要分析重庆市发展成为本区域中心城市的条件。(4分)
地处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交通枢纽,有利于得到周围广大地
区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供应和广大市场;面积、人口、GDP规模最大,城市级别最高。
选做题(5分钟)
2008年7月23日晚,宝钢集团宣布,宝钢与世界主要铁矿石生产商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公司终于达成2008年度铁矿石价格协议。将在2007年基础上分肘上涨96.5%。至此,2008铁矿石价格暴涨已成不争事实,将对钢材以及下游企业造成严重影响,据此回答1—3题。
1.在铁矿石价格急涨的情况下,我国钢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钢材涨价对下列部门冲击最大的是 D
A.石油化学工业、运输业
B.汽车制造业、采矿业
C.建筑业、电子工业
D.机械制造业、造船业
2.下图反映了每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图,在1800年,钢铁工业的分布类型为 C
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动力指向型 D.劳动力指向型
3.铁矿石的涨价,我国钢铁工业将面临又一次整合,大型企业的产值在全行业的比重越来越高,钢铁产业生产集中度提高的有利影响是 ( ) A
A.获得规模效益,提高竞争能力
B.就近获得各类原料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C.有利于提高钢铁生产区域的环境质量
D.有利于减轻铁路、海运等交通压力
下图表示某地区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与销售情况,读图完成4—5题。
4.阶段I,该地区企业生产特点有 A
A.专业分工程度低 B.总体生产能力强
C.各企业团结协作 D.交通运输高度发达
5.阶段II与阶段I相比,该地区企业发展的优势有 D
A.环境污染减轻 B.原料渠道拓宽
C.产品为多样化 D.交易成本降低
【课后反馈】
自我评估内容 掌握程度
完全掌握 初步掌握 没有掌握,需要老师再次讲解 备注说明
区位专题 1、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反思】————
(1)09高考知识点的覆盖方面:
(2)学生高考目标的达标度方面:
(3)还有什么其它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
农业
区位因素
地域类型
区位分析
特点
开发利用原则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工业
经济要素
环境要素
大气环境保护原理
水环境保护原理
最小风频
城郊环流圈
河流上下游方向
工业指向原理
工业区位选择
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工业区
图2 中国部分地区土地利用类型
图1 美国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d
a
b
c
图例

草场



旱地
水田
水田
图3
本节课您有什么收获?不足在哪?如何改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