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区域地理复习精选学案-中国北方地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届高三区域地理复习精选学案-中国北方地区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国地理——北方地区
一【学习目标】
1.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东北地区农业、森林、湿地的开发
二【09定位】
年份及试卷 考点 题型 赋分
2007 全国Ⅱ 东北(吉林)农业发展的条件 综合题 6分
2005 全国Ⅱ 渭河平原农业发展条件 综合题 8分
2004 天津文综 东北地区地形气候及农业 综合题 25分
2003 山东、海南 华北地形及气候特征分析 综合题 24分
三【学习过程】
【预习作业检测】
(在图上画出经纬线,确定其位置)
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重难点突破】
1、对比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并评价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3、北方地区的水旱灾害及其治理
4、分析东北地区森林及湿地资源丰富的原因
【预习作业检测】
1、北方地区主要的工业基地及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重难点突破】
2、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措施
四【限时训练】 (10分钟)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21世纪教育网
1.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21世纪教育网
A.水能、风能 21世纪教育网
B.太阳能、地热能21世纪教育网
C.生物能、核能 21世纪教育网
D.天然气、石油 21世纪教育网
2.A地形区土地利用主要类型是( )21世纪教育网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沙漠21世纪教育网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21世纪教育网
B.A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21世纪教育网
C.B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 21世纪教育网
D.夏季A、B、C三地,气温的日较差最大的是A地21世纪教育网
4.经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7年8月20日正式公布。这份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组织编制的“中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地区性发展规划提出,未来要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中国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并确立了“四基地一区”的目标定位。读东北地区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用粗线在图中画出大兴安岭的位置
(2)图中甲处湖泊属于 (淡水湖或咸水湖)。
(3)试评价乙所在的平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4)分析丙处湿地形成的原因。
(5)材料中的“四基地”不可能是下列中的( )
A.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和制造业基地 B.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
C.有色金属冶炼基地 D.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
E.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
五【日作业】
(基础作业)
读我国部分图,回答1—3题。
1.该地区高产田分布在图中的 (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该地区有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分布,其主要原因错误的是 ( )
A.春季干旱 B.土地渍涝 C.土地盐碱化 D.水土流失
3.该地改造盐碱地的关键是( )
A.使土壤脱盐 B.秸秆还田
C.发展立体农业 D.鱼塘——台田模式
从山东省东营市中心向东南13公里,就可到达一片海边的盐碱地。2008年底,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将诞生出一个世界级的化工厂——杜邦化工厂,它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湿地25公里。读图,完成4—5题。
4.杜邦化工厂在此设厂的区位优势有
①沿海的地理位置 ②有胜利油田的资源优势
③靠近黄河水源 ④该地区技术高度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急剧萎缩。对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
A.气候干旱,黄河断流
B.小浪底进行的调水调沙实验
C.石油勘探和开采
D.滥垦滥牧、建筑占地
下图是黄淮海高中低产田分布图,判断6~7题。
6.①地区为高产田 ②地区为低产田,形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降水不同 B.热量、蒸发条件不同
C.地势、水源条件不同 D.农业技术水平不同
7.改造黄淮海平原大面积中低产田,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排灌结合,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②兴修水利
③大量增施有机肥,改良红壤
④实施平原绿化工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读下面相关材料,并根据材料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回答以下各题。
材料一:“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图11
⑴简要阐明“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⑵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阐明该地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⑶要解决该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是我国主要的商品棉基地。该基地形成与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4分)
(2)近年来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天津、青岛、大连,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有那些?(2分)
(3)图示平原地区地面沉降严重,简述地面沉降形成的人文原因及其影响。(4分)
(拓展作业)
1.2008年春节前后,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在中国各大电视台热播,并在全国老百姓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19世纪开始的国内人口迁移,迁入东北地区的规模很大,使东北人口由1897年的700多万猛增至1933年的2910万。这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1949年以后,中国也向东北等地进行了有组织的移民。
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闯关东》剧中主人公朱开山一家从华北地区迁入东北地区,试比较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5分)
(2)1978年以后,东北地区又有大批原籍山东的人迁回山东原籍,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雁南飞”,试分析引起这种现象的经济原因是什么。(2分)
(3)图示闯关东迁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威胁和障碍有哪些?(3分)
2. 读图20“东北地区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东北平原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1996年为2.2元/公斤,2001年为1.6元/公斤,降幅近30%。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
产地 含油量 运输费用(元) 生产成本(元/kg)
国产大豆 17% 0.18 1.60
进口大豆 19% 0.16 1.28
注:运输费用以大连为例
(1)简述东北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
(2)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分析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
(3)简要分析东北地区工业的区位优势。
六【课后反馈】
本节内容还存在那些疑惑;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
七【预习内容】
1、熟悉西北地区的位置,主要地理特征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八【教学反思】————
参 考 答 案
选择:1.B 2.D 3.c 4.D 5.B 6.C 7. A
8.答案及评分细则
⑴成因:(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1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1分);受永久冻土层的隔水作用,地表水不易下渗,造成土壤积水(1分)。(本设问3分)
(评分细则:本设问共3个答题要点,每个要点1分,共计3分)
⑵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1分);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1分);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1分);水土流失严重(1分)。(本设问共计4分)
(评分细则:本设问共4个答题要点,每个要点1分,共计4分)
⑶植树造林(森林采育结合)(1分);保护湿地(保护沼泽)(1分);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1分)。(本设问共计3分)
9.(1)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棉花的生长、秋季雨水少,有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黄河水提供了灌溉水源。(任答2条得4分。)
(2)交通;政策;技术;(任答1条得2分。)
(3)成因:该地区水源短缺,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漏斗)
影响:①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恶化,引起盐碱化;②危及建筑物的安全;③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内涝加重。④引起局部地质灾害(任答2条得2分。)
(拓展作业)
1.(9分)
(1)(3分)地形平坦,黑土肥沃,雨热同期。
(2)(3分)含油量高,生产成本低,运输费用低。
(3)(3分)工农业基础较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交通便利。
2.(1)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冬季更漫长、寒冷;东北地区三面环山,南面临海,中部为平原,华北地区西部为太行山,东面临海,地形以平原为主;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华北地区黄土分布较广;东北地区森林面积大于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河流径流量更大,含沙量较小,结冰期更长。(5分)
(2)山东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较快,生活水平提高,就业机会更多。(2分)
(3)冬季严寒气候,风沙,食物和水缺乏,跨越河流、山地障碍,海上风浪大。(3分)
www.
图11
图20
本节课您有什么收获?不足在哪?如何改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