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地理“小而精”模块复习学案-地质地形专题(带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年高考地理“小而精”模块复习学案-地质地形专题(带解析)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地质地形专题
⑴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 刚果盆地(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⑹ 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洲:
①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
①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 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
① 欧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②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 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①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①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② 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7)开凿隧道问题: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
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练习读图,回答
1.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解析:该景观是喀斯特地貌。
答案:D
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第2题。
2.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解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主要是冰川堆积产生的,而雁荡山陡崖峡谷则是由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
答案:B
3.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解析:B、C、D三个选项都重要是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A
4.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根据图例,知道①处是石灰岩,地表崎岖不平,是因为流水机械侵蚀和化学融蚀的结果;②处是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表现之一,也是融蚀作用造成的;③自然弯曲的岩层被破坏,发生在上部,显然是外力的风化和侵蚀造成的;D,岩层的弯曲,只能是水平挤压的结果,属于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
【答案】C
图3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5~6题。
5.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解析】先确定沉积岩的顺序——应该是沉积岩3、2、1;火成岩2破坏了火成岩1的结构,比较新;火成岩都比沉积岩3和2年轻;火成岩往往是地壳运动剧烈,断裂作用明显时期形成的。当地壳稳定下沉后,沉积形成了沉积岩1.重新排序: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本题的选项首尾都确定了,其实就是辨别火成岩1和2的先后问题。
【答案】D
6.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3中
A.火成岩1为喷出岩 B.火成岩2为喷出岩
C.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 D.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
【解析】岩石的类型看成因,也看产状。火成岩1显然是侵入岩,而火成岩2位喷出岩;沉积岩不存在侵入或喷出的问题。
【答案】B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7.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8.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9.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查转化的模式图是
【答案】7.C 8.D 9.C
10.(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解析:(1)做该题最好还是准确判断出区域所在地,便于准确推理后面题目。根据图中经度纬度和河流特点可以得出是非洲刚果盆地和刚果河流域。
(2)从水系关系呈现众多支流向中心干流汇入,可以判断四周高,中间低;且图中500m等高线相对较闭合,内部登高线稀疏,地势较平坦,而四周较密集,坡度大,符合盆地地形特点。本题较简单,只要稍微熟悉当地气候地形就可以做出。
(3)本题难度一般,对当地环境熟悉的话一般能找到2到3点原因。
答案:(1)河流流向有地形决定,水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在图中直接看不出流向,但可根据干支流关系(支流要汇入干流)可推断出流向,然后反推地形,另外图中给的500m等高线也可作为判断依据。所以答案可以是:盆地
(2):河流流域主要分布于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上升气流控制,全年多雨,降水丰富;位于盆地,形成众多支流汇入干流,汇水面积大,汇水量大。
(3):①植被:流域内为热带雨林,植被繁茂,水土流失较轻②地形:河流M点以上流经盆地地形区,内部平缓,河流中所带泥沙大部分在盆地内部即沉积,到河口泥沙少;③该河流流量大,而河口又位于盆地出口,地势落差较大,流速较急,泥沙容易被冲走而不是沉积。
1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图中,陡崖出现在___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__,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__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______性。21世纪教育网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地貌之间的判断和演化,相对比较简单。
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
(2)、④;②;①
(3)、不可逆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