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一)农业、工业考情分析:考点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课标要求:①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②运用案例,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考点2: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农业生产对地形、土壤、水文、气候、植被、市场、交通运输等方面来分析命题方式:1.以示意图、坐标图等来考查农业的分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考例1】(2008全国卷Ⅰ)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 3℃。完成(1)-(2)题。(1)张某承包了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考例2】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图4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值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A.E、F B.F、G C.E、H D.F、H(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2.结合区域地形图、气候资料等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区位条件。【考例1】图13为两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是 ,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和 。(2)两地发展农业相似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3)与甲地相比,乙地农业具有的显著优点是. 。答案: (1)小麦 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政府扶持(3)良性的农场生态系统;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灵活适应市场【考例2】(2008江苏)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http: / / www. / )(1)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2)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答案:(1)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 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2)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3.结合一定的背景材料,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世界粮食问题。【考例1】(2008天津)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答案: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答案: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考例2】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等。图6为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片,读图完成下题。丙农业地域类型区若采用大水漫灌,则可能引起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酸化 D.土壤盐渍化4.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重大社会问题,体现地理学的实用性。【考例1】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资料1:见图18-20。 资料2:见表4和图21。表4:2000-2003年我国粮食供需状况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总产量(亿吨) 4.62 4.53 4.57 4.31总需求(亿吨) 4.79 4.83 4.88 4.93供需平衡(亿吨) -0.17 -0.30 -0.31 -0.62注:供需平衡=供给量-需求量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1)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 趋势。就各地区耕地数量占全国的比例来看,增加幅度最大的是 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地区。(2)在非农建设用地中,占用耕地数量最多的类型是 。2000年以后,非农建设用地的势头还呈 趋势。(3)2000-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呈 趋势。(4)1950-1960年,J省玉米种植重心向 方向移动;1960年以后,J省玉米种植重心的总体移动方向是 。(5)你认为我国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案:(1)下降。东北,华北。(2)独立工矿。加速上升(或增长)(3)下降(4)西南,向东(或先东北再西南)。(5)①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②耕地(持续)减少,粮食供需矛盾加剧(或粮食生产压力大);③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考点3: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课标要求:①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工业区位的分析方法。②运用案例,分析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考点4: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从工业生产对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②从工业生产对人口、聚落、城市的分布等方面来分析命题方式:1.以坐标图、示意图或一些热点问题(首钢搬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为背景材料,结合城市及附近地区简图分析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考例1】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1978年 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13中,字母A表示________工业,B表示________工业。(4)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产工艺过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发的旅游项目。开发工业旅游最主要的条件是(填代号)________。A.资源的游览价值 B.地区接待能力 C.市场距离 D.旅游环境承载量(5)试分析图13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答案:(1)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3)钢铁森林(4)A(5)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考例2】(2006江苏)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图16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17是设想“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2)图17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3)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4)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答案 :(1)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地形起伏大,平地少。(2)铁矿石 煤炭 钢铁(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4)铜矿资源丰富;水电充足。【考例3】下图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依次是A.④②③ B.④⑤② C.③②① D.①③⑤(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是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④⑤2.以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图(柱状图、三角坐标图等)为背景,考查某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工业化程度。【考例1】 图8为某地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在I阶段A.工业布局在原料产地 B.生产技术条件要求高C.企业专业分工程度高 D.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2)与Ⅱ阶段相比,Ⅲ阶段的新变化有A.劳动力和资金需求增多 B.工业产品更新周期缩短C.企业规模大,数量减少 D.对交通通达度要求提高3.以某地工业集群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产业集聚的意义,产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地域的特点。【考例1】(2008海南)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开发区兴建生产厂。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图1),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加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完成(1)~(2)题。(1)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的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A.海运方便 B.市场潜力大 C.研发力量强 D.生产成本低(2)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地 B.接近市场 C.接近研发中心 D.接近国际航空港(3)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应商的是A.化工厂 B.食品厂 C.电子元件厂 D.家具厂4.以区域图切入考查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考例1】图19为“江苏省示意图”,图20为“徐州市和苏州市工业总产值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下表,比较徐州市与苏州市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2)简述振兴徐州市工业经济的措施。答案: (1)(2)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防治环境污染(二)地域联系考情分析:考点1: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课标要求:①列举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②知道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各自的特点。③根据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考点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课标要求:①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②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命题方式:1.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考例1】如图是“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比较”示意图,图中1至5表示从最高到最低的五个等级。读图回答(1)—(2)题。(1)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应选择图中的( )A.a运输方式 B.c运输方式C.d运输方式 D.e运输方式(2)若在两山村之间修建b运输方式,选线时应注意( )A.尽量穿越林区,以直达为主B.尽量避开陡坡和沼泽地C.尽量通过当地居民点和农田D.尽量通过人口稀少的地区2.以重点工程建设为背景材料,结合区域图考查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因素、意义及沿线地理特征,尤其是借助线路图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联系区域地理分析区域地理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例1】(2008海南)如图8所示,拟在A地与B地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有两种选线方案:方案①通过半荒漠地区,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5亿元;方案②通过地形破碎、人口较稠密的区域,所需建设成本10亿元。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答案要点:方案①优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少缺点:建设成本高,干扰半荒漠地区的植被(环境)方案②优点:建设成本低,有利于沿线村镇的发展缺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多(2分),建设过程中会加重沿线地区水土流失【考例2】投资估算1300亿多元,设计时速达350千米的京沪高速铁路于2006年开工,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北京至上海只需5小时。读“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图17),回答下列问题。(1)决定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首要区位因素是 。(2)京沪高速铁路将全线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3)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是 。答案:(1)经济因素(2)节约耕地(3)加速了南北的经济联系;增大了沿线地区的客货流量;缓解了京沪线紧张的运输局面3.以某城市地域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考例1】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1)该城市老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2)你认为老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较早,原因是什么?(3)新城区出现主要是受什么区位因素影响? 。我国省会城市中受此因素影响的有 、 等。答案:需准确提取图中河流、铁路线分布及旧城区、新城区的位置等信息来解题。21世纪教育网(1)河流,煤铁资源、(2)该城市为历史名城,形成较早,而早期城市的分布往往选择在有丰富水源的地方,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形成较早,②区域是开发利用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钢铁工业出现的历史相对较短,所以②区域是后形成的。(3)交通(铁路的兴建) 石家庄 郑州4.通过交通线、点的区位分析考查对商业贸易的影响。【考例1】(2007北京)读图9,完成下列问题。简述途经乌鲁木齐的铁路线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答案:使亚欧大陆交通更为便捷,贸易距离缩短,推进商品交换,促进国际贸易发展。www.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