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山东郓城一中2009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难点突破: 三角坐标图难点概述【知识整合】:平面正三角形是一种坐标图模式,它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条三边的平行线,标明三个坐标代表的变量,要求考生读取一些重要的人文要素(如三类产业构成、就业构成等)数据,并根据数据去分析、比较地理事象间人文特征的异同及产生原因。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命题角度十分巧妙,要求考生注重社会统计资料的阅读和理解及地理信息的提取,并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因此,考生应予以特别关注。【综合延伸】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属于结构图的一类,一般用来表现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部组成,比重变化,演变趋势等。通过分析地理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分析其形成原因、影响机制、发展趋势,明确其内外因共同作用的联系与规律,可以考查学生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结构图来表现的地理事物有:1.运用平面正三角形结构图来表现自然环境中某种地理事物的组成成份,如大气成份的组成,地球表面各种水体的组成,地壳岩石的化学成份组成等。2.运用平面正三角形结构图表现农业地理中某种事物的内部结构。如全球、某国。某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土地资源构成、农村劳动力组成、农业收入等。这种农业结构的比例往往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尤其要注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3. 平面正三角形结构图表现工业的产业结构、地城组成、原材料进口与出口,贸易结构等,尤其是南北差异明显,其结构图显然不同。4. 平面正三角形结构图表现人口的年龄、学历、就业、城市化、地城差异等。尤其是人口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产业结构。典例调研【调研1】 如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第(1)~(3)题。 (1)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3)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解析】:第一题问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通过读图可以看出,④地区第一产业的就业率为40%少一些,第二产业的就业率接近25%,第三产业的就业率也是40%少一些,通过比较可得出D项是正确的。 第二题问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哪个地区。通过高中地理有关城市的内容我们知道,城市中的人口大都是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而农村人口大都从事第一产业。因此,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那么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就越少,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就越大。通过读图可看出,①地区在四个地区中第一产业就业比例最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比例都最高,因此,答案应是A项。第三题问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哪一个。既然工业化程度低,则第一产业的就业比例就大,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则小。读图可知,③地区第一产业的就业比例占到70%还要多,而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只占到10%左右,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也不到20%,因此答案应是C项。【答案】:(1)D(2)A(3)C【方法指导】:本题是 “三角形坐标图”的形式,巧妙地将中学地理有关工业的内容融为一体,题目设计新颖、灵活、综合性较大、质量较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此图,在阅读这种三角形坐标构成图时,需要把握几个关键:1. 此图因为是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2. 各构成要素所占比例的总和必然是100%,而不能是小于或大于100%,若是需要估计值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3. 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能是三项,不能随意增减。大多数题目都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4. 三项要素在数轴上的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一致,每一点的数值向上延伸区方向也必然一致,都是向右上方。而不是既可向右上方,又可向左上方。【调研2】:读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差异的两类国家三大产业部门结构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数码①、②中,____________表示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图中数码①、②表示的国家的农业产值结构是______________;图中数码②表示的国家农业产值结构是______________.(3)图中数码①表示的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大部分处在______________;图中数码②表示的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______________.(4)图中数码①表示的国家工业布局趋向是______________;图中数码②表示的国家工业布局趋向是______________. (5)图中数码①表示的国家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状况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6)图中数码①、②表示的国家相比,②的城市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图中①表示的国家第一产业是60%,第二产业是30%,第三产业是10%,总和为100%.根据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小的特点,可断定①为发展中国家类型;同样,②表示的国家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65%,总和也为100%,第三产业比重远远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可断定其为发达国家类型。弄清以上问题后,再结合高中地理知识,此题就不难解答了。【答案】:(1)②(2)种植业产值大于畜牧业 畜牧业产值大于种植业 (3)过渡型 现代型(4)由分散趋向集中 由集中趋向分散 (5)人口增长过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同时,又没有采取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6)速度慢,水平高【调研3】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盛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读图、表回答:2000年上海产值构成(%) 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8 │ 47.6 │ 50.6 │└──────┴──────┴─────┘(1)根据“2000年上海产业构成”表中的数据,图1中正确表示2000年产业构成的是 点(填写字母)(2)随着上海经济迅速发展,预计今后变动的趋势是向 点(填写字母)方向发展。【解析】:正确读取数据是该类题解答的关键。按照“平三对一,平一对二,平二对三”的方法读取数据。如本题,在三角形内的A点分别作第三产业坐标的平行线,读平行线与第一产业坐标的交点数据即为A点的第一产业值;作第一产业坐标的平行线,读平行线与作第二产业的交点数据即为A点第二产业值;作第二产业坐标平行线,读平行线与第三产业坐标交点数据即为A点第三产业值。B、C、D、E、F点产值构成亦如法读取。通过对数据的比较、鉴别,再根据上海经济发展特点得出答案:C和E。【发散类比】本类型题也可以图解图;把此平面三角形坐标图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即使每条轴都竖直起来,具体做法就是让其和与之原点相交的坐标轴垂直。如图所示:转化之后,再按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读取方法来读取,也可得出正确结果。如F点:第一产业为26%,第二产业为26%,第三产业为48%。其他点也按此方法都可读出。经过最后分析,再根据上海经济的发展特点得出答案:C和E。【答案】:C和E。【调研4】如图中的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布局的市场、动力和劳力因素,则①②③④所代表工业中最适宜在发展中国家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题中的关键要素是“市场、动力和劳动力”及“工业”,对“工业”还有限定语“发展中国家”。“市场、动力和劳动力”这些要素在图中“哪里呢”?市场在三角坐标中A所在的边上、动力为B边、劳动力是C边。要读中“劳动力”所占的百分比,则要找到表示劳动力的C边,看C边的极值分别是0%和100%(“数量特征”),再看C边数值由小到大的“变化方向”,从而找到C边最大数值100%所在的角是三角形的左下角,由这个角对应的三角形右边即B边,是表示劳动力最小数值0%的起始线,那么经过点与起始线平行的线,就是所要读的劳动力数值的线,它与C边交点的数值20%就是中劳动力所占的百分比。同样的方法,可读出的市场、动力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0%和30%、的市场占30%、动力50%、劳动力20%;的市场占20%、动力30%、劳动力50%;的市场占30%、动力40%、劳动力30%。由这些百分比可推知工业为市场主导型,为动力主导型,为劳动力主导型,则受市场、动力、劳动力的影响差不多、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适于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答案】:C.【思维延伸】四步探究法提取地理地理信息:审题时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前提,而提取有效信息则要找到题目中包含的关键点。哪些是地理题中的关键点呢?它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1、关于“是什么”的要素。它们是题中的文字概念(或地理名词)、图象的图例、坐标轴等。能够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其中还要特别注意对概念、名词的修饰词或限定语,以明确概念的外延范围。2、关于位置、方向的要素。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地缘位置、政治地缘位置等等。回答在哪里?什么方向的问题。3、关于数量特征的要素。特别要注意极值,即最小值和最大值,并要审清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及单位等。4、关于时间、变化方向、变化过程的要素。有些题包含了全部四方面的要素,有些题则未包含全部。审题时总的思路——就是与上述四方面要素对应的四步探究,即是什么?在哪里(或什么方向)?有何数量特征?几时(或有何变化)?有些题要用到完整的四步探究,而有些题只需用到其中的一步或几步即可。用四步法找到题目里的关键要素,再加以综合联系推理,难题可变为易题。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