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土地资源和农业考点1 世界土地资源及农业世界土地资源及农业概况 一、土地蕴育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土地资源因能循环使用,属可再生资源。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世界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如图2-2-1。耕地多分布在温带湿润的平原地区,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和亚孙平原、刚果盆地是林地主要分布区,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土地资源的流失原因有:(1)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大量耕地被挤占为建筑用地,如图2-2-2。(2)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草地,使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水土流失严重,沙漠面积扩大。如图2-2-2。(3)部分地区利用污水灌溉和污泥作肥料,使土壤受到了严重污染。例:导致世界水土流失,沙漠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放牧,滥伐森林 B.人口增长C.连年干旱 D.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点拨】水土流失与沙漠扩大,主要是由于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植物保护,这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载牧、过度垦殖造成的。【答案】A二、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五个部门。农业生产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种植业是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一方面要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另一方面要有可供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所以世界上温带和热带的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往往成为人类发展种植业最早的区域,并因此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林业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效益,而且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林业是利用森林生长而获取产品的生产部门。林业的产品除木材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如橡胶、水果、茶叶等。例:提倡“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 ( )A.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B.减少个人经济支出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点拨】贺卡与一次性筷子的主要原料,都属森林资源。【答案】A畜牧业是靠放牧或饲养牲畜而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称为渔业。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日本 日本岛国海岸线曲折,多港湾,有利于渔业发展,成为渔业大国。其森林覆盖率居世界前列,在保护本国森林资源的同时,又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东南亚 东南亚耕地较少,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种植,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湿热的气候也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下游平原及河口三角洲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例:一艘货轮正在们于泰国的某港口装船处运,装船的货物可能是 ( )A.小麦 B.石油C.水稻 D.电脑芯片【点拨】泰国是世界重要的稻米生产国,也是其主要的出口产品,稻米种类包括“黑米”、“香米”驰名世界。【答案】C印度 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________革命”,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粮食供应得到改善。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口众多,农业发展面临压力。经济作物中,黄麻在恒河三角洲大量种植,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例:目前,印度农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是 ( )A.耕地面积太少 B.粮食单产太低C.生产方式落后 D.人口增长太快【点拨】印度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这是影响印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单是满足人口对粮食的需求这一方面,就对印度农业形成巨大压力。【答案】C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以平原为主的地形与温和多雨的气候,有利于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的比重很高,在________国甚至达到70%的比例。本区的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例:欧洲西部某一岛国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的70%以上,首都有著名的塔桥游览景点,该国是 ( )A.法国 B.英国 C.受尔兰 D.冰岛【点拨】从岛国、畜牧业产值高、塔桥三个要素可判断该国是英国。【答案】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长期以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这里的许多居民,特别是常受旱灾威胁的东非热带草原国家的居民,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例: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生产状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农牧业落后 B.农产品产量太低C.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比人口增长的速度稍快 D.粮食供应量不足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点拨】A、B、D项都是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生产的正确描述,只有C项说法有误,原因是本区人口增长速度是世界最快的地区,高达3%,远高于粮食增长的速度。【答案】C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形成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粗放牧羊带、粗放牧牛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70%以上的羊只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沿海的________带。澳大利亚农场大,_________化水平高,主在农牧产品除羊毛外,还有牛肉、小麦等。例:关于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农牧业国家B.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C.全国只有两个农牧业区D.中部大自流盆地是产值最高的农牧业区【点拨】澳大利亚农牧业是由于欧洲移民的到来发展起来的,美利奴羊就是从西班牙引进的,所以A项说法不正确;澳大利亚东部、中部、西部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形成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所以C项说法有误;四个农牧业区中,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营带,所以,D项说法也不正确。【答案】B美国 美国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为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美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地区生产的_________化和________化,生产规模大、效率高、产量大,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农业生产大国。例:读2-2-4美国本土图,完成下列各题。(1)一艘客轮走是最近的路线从①城——大西洋——__________——太平洋——②城。(2)图中农业带反映了美国农业地域生产的________特点,我国在________基地建设方面体现了也体现出这一特点。(3)美国农业生产的另一特点是________,这种农业生产效率高,节约大量人力。(4)美国农业因耗能多,被称为“石油农业”,请写出这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到全国人口的3%,生产过程依赖机械化,是美国农业的突出特点。其又一鲜明特点就是专业化生产,这种特点是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决定的。【答案】(1)巴拿马运河 (2)专业 商品粮 (3)机械化 (4)美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以大型农业机械集约化生产为主,以机械代替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但耗能太多巴西 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在众多的农作物中,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为巴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例:读图2-2-5,回答下列问题。(1)巴西主要有哪些农作物?这些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分析巴西是怎样利用本国的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经济的?这种优越的气候资源和巴西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巴西热带面积广,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为该国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出口国。【答案】(1)咖啡、甘蔗、香蕉、剑麻、大豆、玉米、棉花等 东南沿海一带 (2)巴西充分利用其优越的气候资源,大量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大量出口 巴西绝大部分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广的国家,水热条件好考点2 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我国土地资源及农业概况 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________的矛盾尤为突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合理,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就地形分布而言,耕地主要是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乱占耕地等。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农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分布着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不同温度带,其种植作物、耕作制度有着较大差异,如下:温度带主要作物耕作制度寒温带早熟的春小麦一年一熟中温带春小麦一年一熟暖温带________、玉米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亚热带水稻、油菜一年两熟到三熟热带水稻________我国农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其解决对策是,一要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二要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例:分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构成表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耕地面积表,回答下列问题。表一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沼泽其他面积(万平方千米)96.1133.340017211147.6%1013.9241.717.91.1515.33表二国家中国加拿大美国印度日本世界平均人均耕地面积0.081.690.750.190.030.25(1)表一反映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二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印度人口多于日本,但人均耕地面积却高于日本,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分析图表是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以图表一为例,包含的地理信息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种类多;第二,耕地、林地比重小,而荒漠等难利用的土地所占的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答案】(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2)人均耕地占有量少,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印度国土面积广大,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广的国家 (4)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主要地区的农业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多为旱地,以种植________、大豆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多水田,以种植________、油菜等为主,一年二至三熟。例:导致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条件 B.气候条件C.土壤条件 D.地形条件【点拨】南方与北方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这一线既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吻合,又与8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南北方气候的差异是造成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B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________牧场,新疆是________牧场,青海和西藏是________牧场。优良畜种有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青藏牦牛、宁夏滩羊等。西北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利用黄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发展河谷农业。例:我国青藏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雨量充沛C.气温偏低,太阳辐射强 D.品种优良 【点拨】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主要农业区位于河谷地带,本区虽然海拔高,气候较低,但是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适宜喜温凉的作物生长,并且单产较高。【答案】A台湾 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岛上约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____________”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例:台湾主要农林产品是 ( )A.稻米、椰子、可可、樟脑 B.甘蔗、菠萝、稻米、樟脑C.茶叶、甘蔗、桐油、稻米 D.咖啡、棉花、茶叶、小麦 【点拨】台湾地处热带、亚热带,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答案】B新疆 绿洲是新疆农业生产基地,坎儿井是特有的灌溉工程,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等。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短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它们以产量丰富、品质优良而闻名全国。发挥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是新疆绿洲发展特色农业的希望所在。近年来,新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为缩减,而________、蔬菜、孜然等作为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大大超过粮食作物。例: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的绿洲居民所利用。请观察2-2-6“坎儿井剖面示意图”,说明“坎儿井”的开凿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1)坎儿井的水源来自__________________。(2)绿洲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3)坎儿井适合于(高山、低山)地区开挖,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特殊的灌溉系统是坎儿井,坎儿井主要作用是地下输水,因为新疆地处内陆,降水少,蒸发旺盛,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灌溉水源,采用坎儿井这种设施,有效避免因蒸发过多造成的水分流失。【答案】(1)山区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2)山麓地带 (3)高山 只有山体达到一定高度后,才有积雪或冰川融水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随着人口增加,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高粱、谷子等耐旱作物广泛种植。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式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载牧等。例:要使黄土高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下列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中不合适的是 ( )A.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梯田,修挡土坝C.大力植树造林 D.禁止过度放牧【点拨】由于过度垦殖,黄土高原环境脆弱,所以重建其生态系统,必然采取植树造林等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同时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保证基本生活用地的前提下,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载牧等。【答案】A……………………………………………………达标训练………………………………………………………据报道,我国新疆地区在草地面积不增反降的条件下,2000年全区牲畜已达4500万头,自治区计划以后每年增长100万头,到2010年,力争达到产畜5500头。读材料,完成1~2题。1.由上述材料,新疆可能会因________问题引起草场资源退化、沙化 ( )A.降水量少 B.人口增加C.载畜量多 D.扩大特色作物品种种植面积2.若要顺利实现自治区2010年的生产发展计划,主要必须采取的措施是 ( )①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场资源 ②建设人工草场③培育优良牧草 ④绿洲地区大幅缩减特色作物面积,退耕还草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关于土地资源叙述正确的是 ( )A.荒山、沙漠、戈壁都不属于土地资源B.土地资源是取之不尽的C.林地、草地、建筑用地、湖泊占地等都属于土地资源D.由于人口增加,使土地资源不断减少4.关于土地资源与人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与土地的关系,好像鱼与水的关系 B.土地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C.土地利用应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建设 D.应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土地资源5.东南亚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红薯 B.小麦 C.水稻 D.玉米6.印度的棉花产区主要分布在 ( )A.恒河平原地区 B.德干高原西北部C.恒河三角洲 D.喜马拉雅山南坡7.非洲的一些地区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过大吹走了表土 B.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C.工业十分发达,污染严重 D.由于大量开发矿产品,破坏了土地8.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国家,其农业特色是 ( )A.农业主要分布在该国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B.全国共分为四大农牧业区,小麦、羊毛大量出口C.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D.地处赤道附近,水热条件好,柑橘、咖啡等产量大9.关于澳大利亚农牧业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农场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很高 B.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营带产值高C.由于工矿业和服务业的兴起,农牧业不占重要地位 D.农牧产品除羊毛外,还有牛肉、小麦等10.建国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不快,其主要原因是 ( )A.粮食产量增长缓慢 B.自然灾害频繁C.人口增长过快 D.粮食浪费严重11.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要“靠天吃饭”,因此农业生产要充分利用 ( )A.土壤条件 B.光热条件C.风力资源 D.水资源12.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必须依靠 ( )A.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B.科学技术水平C.优越的自然条件 D.精耕细作13.下列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农业生产与地理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 )A.柑橘、荔枝——东北平原 B.棉花、花生——华北平原C.水稻、甘蔗——吐鲁番盆地 D.谷子、甜菜——珠江三角洲14.下列关于华北平原耕作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C.一年两熟到三熟 D.一年三熟15.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长白山区C.江淮地区 D.塔里木盆地16.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分布”的原则,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 )A.西北地区——发展林业 B.南方丘陵、山地——开发梯田,发展种植业C.长江中游地区——围攻湖造田,扩大商品粮基地 D.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16.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分布”的原则,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 )A.西北地区——发展林业 B.南方丘陵、山地——开发梯田,发展种植业C.长江中游地区——围攻湖造田,扩大商品粮基地 D.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图中阴影表示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图2-2-7,完成17~18题。17.下列关于长江沿江地带商品粮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我国位置唯一位于第一级阶梯的九大商品粮基地B.②③两个商品粮基地分别位于江西、安徽境内C.⑤是江淮地区,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也称为江淮平原D.⑥地处鄱阳湖流域,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18.全国建立九大商品粮基地,其主要目的是 ( )A.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B.便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C.建立生态农业,出产绿色食品D.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读图2-2-8,完成19~20题。19.该漫画所示的现象,在我国下列哪个地区最为显著? ( )A.东北平原 B.准噶尔盆地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20.下列关于这种现象的治理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满足我国人口增长的需要,继续伐林开荒,增加耕地B.禁止滥砍滥伐,退耕还林,增加植被,改善环境C.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D.将植树造林与修梯田、建挡土坝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二、综合题21.读图2-2-9,完成下列各题。(1)填表:图中字母 A B C D土地利用方式(2)一般情况下,A、C、D三处的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3)如果A处过度砍伐森林,遇降雨,可能产生现象________;如果B处过度开垦,可能造成土地________现象;如果此地区人口断增加,________处面积会不断扩大,而________和________处面积将不断减少。22.读2-2-10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美国农业特点之一是地区生产__________化,形成一系列的农作带和农业区,这咱划分的根据是__________,其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③代表的是带__________。(3)小麦区分布在中部和北部两块地区,北部主要种植__________,中部主要种植__________。(4)图中①代表的农业区是__________带,这里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玉米带分布在图中数字__________代表的地区23.读2-2-11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2-2-12农牧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2-2-2可知,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着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北侧是热带草原气候区,这里主要分布着______________带;在热带沙漠带南侧的亚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分布的农牧业带是带。(2)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主要气候类型有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______________气候,由于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农牧业带,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这里。24.读图2-2-13,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以世界__________%的耕地养活了世界__________%的人口。(2)从我国人口与耕地关系的发展趋势的比较看,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目前,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政策或措施是:人口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耕地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图2-2-1图2-2-3图2-2-2图2-2-4图2-2-5这里是山麓地带,地下水富集修凿竖井是为了方便人们疏通暗渠暗渠可以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珍贵的水资源顺着倾斜的地势,通过暗渠输送到盆地里,维持着绿洲的生存图2-2-6⑥①②③④⑤图2-2-7图2-2-8图2-2-9图2-2-10图2-2-11图2-2-12图2-2-13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