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 地形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时 地形图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课时 地形图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地面高度必须用垂直距离,相对高度随比较对象而变化,因此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
如图中甲的海拔高度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是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就是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的特征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相同。
②全图的等高距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如图: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而山脊往往会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地面坡向的识别:示坡线、等高线间垂直于两条等高线的最短线段的方向,即斜坡方向(指向低处)如图所示: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2)五种地形种类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降低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降低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山麓凸出的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线之间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
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线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边缘是悬崖,或称陡崖
三、等深线
1.概念:水域中某点的深度叫水深点。把相等深度的水深点连接成封闭曲线,叫等深线。它的原理和等高线的原理基本相同。
2.应用
①从地图上等深线的疏密,可以判断海洋、河流、湖泊等水底的高低起伏。
②建港的区位条件。
A 港湾内部利于避风,关于避风还要考虑风向和地形,例如在上风向有山地就有利于避风。
B 建港需要水深。判断水深的方法就是通过等深线,等深线密集表示海底的坡度大,在岸边的坡度大说明水深条件较好,利于建港。
③建海滨浴场:
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