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能力提升指导学案-专题三 等值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能力提升指导学案-专题三 等值线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三 等值线
一、命题分析
等值线的类型有很多,如等温线、等高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盐度线、等替水位线等,因其所代表的含义不同,而考查不同的知识主干。等值线专题复习不仅要掌握判读等值线的一般方法,还要以等值线为切入点深入理解学科主干知识,既要注重方法,又要关注知识联系,研究高考命题趋向。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能力考查中最常见的形式和核心知识之一,通常涉及根据各种等值线图提取相关登信息、定性描述其特点和变化规律、定量分析数值特征、判断或推导等值线发布与变化的原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内容。考查的内容有根据等高线推断相对高度和海拔、瀑布位置、合理利用地形地物来布局度假村、寻找林木茂密地与安全宿营地、推测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水库位置与地质灾害多发区、区域开发等;有根据等温线推测两地温差大小及成因、风向与高空等压面形态;还有根据气压推测气流、天气、气压梯度力等。命题在考查主干上着力,突出能力考查,注重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考点精讲
1.等值线的共性特征
(1)同线等值:据此可比较不同点的数值大小。
(2)等值距相同:要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判读相临两条等值线的差值(可多看两组)。
(3)等值线是闭合曲线,但在一幅图中因受图幅限制,某此等值线不一定闭合。
(4)等值线不相交(除陡崖外)。
2.三种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
等高线 等温线 等压线
数值范围和极值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②海拔最大、最小值 ①所在南北半球: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②区域气温差的大小 ①判断高低气压中心②区域气压差大小
延伸方向 地形走向 ①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②与海岸线平行(海陆位置)③与等高线平行(地形地势)
疏密程度 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②坡面凸凹:凹坡是高密低疏;凸坡是高疏低密 ①温差大小:密大疏小②冬季密,夏季疏③温带密,热带疏④陆地密,海洋疏 风速大小: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
弯曲方向 ①山脊:凸向低数值处②山谷:凸向高数值处③鞍部:两山或两谷之间 ①向高纬凸:夏季的陆地、冬季的海洋、暖流经过和地势低的地方②向低纬凸:冬季的陆地,夏季的海洋,寒流经过和地势高的地方 ①高压脊:凸向低压处②低压槽:凸向高压处
局部小范围闭合 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①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②山地高原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区;③表示温度不在正常范围,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①高气压中心:中间高,四周低;②低气压中心:四周高,中间低;③表示气压不在正常范围。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判读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分析成因。如下表: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1)概念
把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太阳高度线,用等太15日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图称为等太阳高度线图。
(2)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①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时;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②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③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此图是昼半球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即晨昏线。
④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4.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判读
⑴潜水等水位线图及其绘制
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一般埋藏较浅,分布较广,便于开采。但由于在含水层以上无稳定的隔水层存在,所以容易受到污染。
潜水的自由水面即潜水面,通常是一个起伏的曲面,一般向邻近的低洼地区,即潜水的排泄区,如河谷、冲沟等倾斜。在地形图上往往用潜水等水位线来表示潜水面的形状。所谓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的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高度(海拔)绘制的,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但要注意的是:
①在绘制潜水等水位线图时,必须利用同一时期的水位资料,因为潜水面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②在绘制潜水等水位线图时,等水位线只能与地形起伏保持一致,在一般情况下决不能与地形等高线垂直。
③在沼泽地区,若地下水出露地表,则等水位线应与地形等高线重合。
④等水位线不应直接穿过河床,只能连到两岸为止。
⑵潜水等水位线圈的应用
下图为一潜水等水位线(单位:米)图,通过分析,可以解决下列问题:
①潜水的流向。潜水是沿着潜水面坡度最大的方向流动的。因此,垂直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如图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
②潜水面的坡度。确定潜水的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的实地距离,即得潜水面的坡度。
③潜水的埋藏深度。将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绘于同—张地图上时,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之点,二者高程之差,即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④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潜水等水位线上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流水位低于潜水水位,则潜水补给河流水;相反,河流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河流水补给潜水。如下图中,a为潜水补给河流水,b为河流水补给潜水,c为右岸潜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潜水。
⑤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合理布置水井和排水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般应沿等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如下图,显然,1、3布置水井是合理的,1、2取水有“冲突”,是不合理的;同理,排水沟5是合理的,4不合理。
三【高考题回顾】
1. (2008年全国文综)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解析: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白天尤其是正午前后太阳位于天空南侧,不论山水还是人文建筑,均以朝阳(也就是能被太阳长时间照射)的为阳,背阳为阴,也用图可以说明。我国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答案:D
(2008年全国卷Ⅰ)读图,完成2-3题。
2. 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A.① B.② C.③ D.④
3.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为
A.0.05km2 B.0.5km2
C.5km2 D.50km2
解析:第2题:同一幅图中,等高线愈密集,坡度越大。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图中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很不规则,因此还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
答案:2.D 3.A
4.(2008年广东卷)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等高线示意图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第4题:沙丘的地貌最常见的新月型,而通过读等高线图,呈新月型的只有A。
答案:4.A
(2008年重庆卷)某次地理夏令营活动的主办者策划了一次“寻宝”活动。在活动前,每位营员均会获得一张地图(图3)和一张瀑布照片(图4)。据此回答5-6题。
5.图3中藏宝地及其相对于营地的方位是
A.甲,西北方 B.乙,东北方 C.丙,西南方 D.丁,东南方
6.为更好地欣赏瀑布美景,拟修建一处观瀑台。最佳选址是
A.①B. ② C.③ D.④
解析:第5题:学生首先要弄清瀑布就是藏宝地,而图中四处中有甲、丙、丁三处有瀑布,而符合藏宝地是海拔228米的则只有丁一处。
第6题: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是在恰当位置仰视,在甲、丙、丁三处对应的①、③、④三处中只有③处符合这个条件。
答案:5.D 6.C
7(2007年全国II卷)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1)—(3)题。


(1)R、 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800米  B.900米  C.1000米  D.1100米
(2)M、 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M,N  B.M,P   C.M, Q  D.P,Q
(3)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A.风沙   B.洪涝   C.滑波   D.寒潮
解析:第(1)、(2)题都是考查初一年级一单元第三节地图部分“等高线”的特征和原理。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即相对高度是用最高地点的海拔高度减去最低地点的海拔高度。从图中可以得知Q地海拔在200-300米之间,R地海拔又是在1200-1300米之间。所以,用1200-1300米减去200-300米就是1000米。第(2)题,从图中可以得知M地可能是山峰,也可能是盆地,如果是山峰海拔就应该在500~600米之间;N地的海拔在500~600米之间;P地的海拔在400~500米之间;Q地海拔又是在200~300米之间。所以如果M地为山峰,那么其高度就和N地相同。第(3)题是考查“等高线”的特征和原理以及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从资料“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可以排除A、D答案。Q点所在地为山谷一侧的陡坡地区,不是在谷底中间,洪涝可以排除,所以,Q点需要防治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C A C 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关注的是等值高线图中数据计算及运用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考查。
8(2007年宁夏文综卷)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回答(1)—(3)题。
(1)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
A.4℃ B.3℃ C.2℃ D.1℃
(2)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3)下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属于等值线命题,背景为美国某城市夏季夜晚等温线水平分布图。第(1)题首先要分别求出两点各自的温度范围:25∠O∠26,29∠P∠30;然后求得两点温差范围3∠△OP∠5,就所问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多少,结合所提供的选项可确定答案为4℃。第(2)题:P、N之间应该形成一个顺时针的热岛环流,近地面风向由N吹向P,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故吹东南风。第(3)题考查热力环流影响下的等压面(上空指高空)分布。P点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P点上空等压面将向上凸出,相应地M、N两地气温较低,高空等压面向低空凸出。
答案:A B C
点评:试题搭建的是气温与气压的联系,对热力环流形成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四、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站在图中MN与XY的交点,不能看到的点是
A.a B.b
C.c D.d
2.若a、b、c、d为四个居民点,该地区拟建一座水库,计划蓄水位达到175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小部分面积被淹没,将出现一个岛屿
B.只有d居民点可以不搬迁
C.该地区将出现两个小岛,b、c、d将被水淹没
D.四个居民点都不必搬迁
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3~5题。
3.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地形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4.图中M、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为
A.700km B.550km
C.1100km D.850km
5.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
A.0℃ B.— 5℃
C.2℃ D.— 8℃10.C
下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发现的树桩年龄特征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6.根据树桩年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④→①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B.靠P一侧枝叶茂密,水分较多
C.靠P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
D.靠P一侧光合作用强烈
7.若此图为等高线示意图,甲地与乙地相比,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A.降水:甲>乙 B.气温:甲<乙
C.海拔:甲<乙 D.坡度:甲<乙
读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回答8~9题。
8.此时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中山站进入极昼期 B.尼罗河进入汛期
C.长城站进入极昼期 D.中国北极黄河站进入极昼期
9.如图所示①地的天气状况是
A.炎热干燥 B.阴雨连绵 C.天气晴朗 D.狂风暴雨
下图是海口(20°N,110.3°E)周边地区太阳高度等值线图,数值代表太阳高度。读后回答10—12题。
10.图中位于晨昏线上,且刚好有极昼现象出现的点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1.图中B点的地理坐标是
A.(70°N,69.7°W)
B.(90°N,110.3°E)
C.(70°N,110.3°E)
D.(66°34’N,20°W)
12.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相比较,正确的是
A.这一天①点比②点先见到日出
B.①点盛行西北风,③点气温年较差较大
C.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是②点
D.④点的自转线速度约等于②点的一半
读下面是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图。回答13—15题。
13.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14.下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河流①处月平均流量分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沿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植被类型的变化依次是
A.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绿硬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二)填空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该地甲镇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在秋分日这一天,测得该校旗杆在不同时刻的影长,其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旗杆长为17.32米。
北京时间(时) 10 11 12 13 14 15 16
旗杆影长(米) 14.2 12.8 11.4 10 11.4 12.8 14.2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镇的地理坐标为
(2)图中D点海拔是 米,C陡崖的相对高度最多不会超过 米
(3)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依据是
(4)根据所在区域的资源状况,最可发展的工业企业是( )
A.橡胶厂 B.毛纺厂 C.石油加工厂 D.制糖厂
(5)图中甲镇相对于乙、丙村镇形成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有
(6)甲镇所在的省资源丰富,其中常规能源 储量居全国首位。为解决甲镇的用水问题,镇政府拟在图中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你认为建在何处比较合理?并说明理由
(7)近年来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在我国方兴未艾,可甲镇居民按说明书正确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后,结果发现热水器的效果不理想。居民纷纷找到商家,要求退货,可商家和厂家均证明,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不给退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代表商家向居民解释清楚使用热水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1—5 A B D B B 6—10 A D A C B 11—15 A B D B C
16.(1)北纬30°、东经105° (2)900 800 (3)背斜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4)D (5)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丰富 (6)天然气 A处,建大坝工程量小 在甲镇的上游,库区不会淹没城镇 水质好 地势高于甲镇,水可以顺流至甲镇。 (7)该地位于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湿润,云雾量大 盆地地形对流不畅 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