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世界地理概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世界地理概况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世界地理概况
【知识网络】
世界的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七大洲的名称、分布、洲界;地形特征世界的海洋:洋、海、海峡的概念;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岭、洋盆
气候与天气:气温的分布与变化;降水的形成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自然景观的差异:自然景观的分布;自然景观的成因
世界自然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点;水资源的特点矿产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世界居民:人口数量、增长、分布;人口问题:增长过快、老龄化;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政区:国家、国界、领土的概念;世界区划、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
【考点透视】
一、世界地理概况
1.七大洲的概况
七大洲按面积排序: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架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重要的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拉布拉多半岛等
2.四大洋的概况
四大洋的面积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约占总面积的1/2
界线:太平洋与大西洋:南美洲火地岛南端合恩角670W
印度洋与大西洋: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200E
太平洋与印度洋: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1470E
重要海峡:白令海峡、朝鲜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
二、世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由赤道向两极,由于热量和水分的变化,自然景观的分布大体上与纬线平行,东西延伸。在中纬度地区,由于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有规律变化。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组合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出现垂直分布的规律。
三、世界的自然资源、居民和政区
1.土地资源
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目前尚不能利用的有沙漠、石山和荒地等。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的平原地区和大河流经的冲积平原。林地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的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分布地区。当前面临的问题:耕地面积有不断缩小的趋势;水土流失愈来愈严重,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土壤污染严重。
2.水资源
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一般来说,降水量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的地区一般淡水资源比较贫乏。我们常说的水资源是指径流量,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之间的关系。保护水资源的途径: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用最经济的办法淡化海水,扩大淡水的来源
3.世界的居民
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洲的东北部人口最为稠密;严寒的极地地区、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和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地球上的人类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人种:白种、黄种和黑种
4.世界的政区
按面积排序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国界线和领海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将世界分为13个地区
【典例精析】
例1:读下面六幅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问题
(1)煤铁资源丰富,第二次技术革命形成了著名工业区,现在仍是世界工业大国的序号是 ,该国领土地跨五带中 (填名称)。
(2)耕地广阔的传统稻米产区的国家序号是 ,其东北部茶叶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3)铁矿丰富,热带农产品出口多的国家序号是 ,它的人口大多分布于 。
(4)地广人稀,气候呈半环状分布的国家序号是 ,该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港口是 。
解析:根据剖面图判断区域位置是地理高考中基本的要求。图中各剖面图表示地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结合海拔高度和经纬度就可以确定某地的具体区域。①剖面图应是德国从南向北的剖面地形,②是美国沿400N的剖面图,③是南亚沿780E的剖面图,④是南美洲沿100S的剖面图,⑤是中国沿30.50N的剖面图, ⑥是澳大利亚沿290S的剖面图。
答案:(1)② 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2)③ 湿润的热带季风气候和利于排水的坡地地形
(3)④ 东南沿海
(4)⑥ 悉尼
例2:下图是某海陆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各题。
(1)若图中F点常年受西风控制,则该点可能位于 、 两大洲,该地的气
候特点是 。
(2)若图中F点只有一个季节受西风控制,该地的气候类
型是 。
(3)在亚欧大陆上,图上G点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
主要成因是 。
解析: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本区域是某大陆中纬度地区。而40°纬线大致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分界线,如果在北半球,40°以北终年受西风控制,以南只有一个季节(冬季)受西风控制。
答案:(1)南美洲 大洋洲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比较多,季节分配均匀 (2)地中海气候 (3)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例3:(2004年 全国文综卷二)下表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题
城市 ① ② ③
平均气温 1月 5 11 21
7月 29 27 26
平均降水量 1月 47 75 1
7月 150 5 610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 )
A.上海、莫斯科、孟买 B.上海、罗马、孟买
C.北京、罗马、雅加达 D.北京、罗马、雅加达
(2)城市②所处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②城市雨热不同期,最低月(1月)气温大于0℃,故此城市位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内;③城市全年气温均在20℃以上,雨热同期,可以判断为热带季风气候;①城市最冷月(1月)气温高于0℃,雨热同期,可以判断该城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30°~40°大陆的西岸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1)B (2)A (3)D
【常见误区】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
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一般方法是:年气温曲线图首先读最冷月、最热月的气温,说明冬夏温差的大小,判断热量带。一般说,最冷月气温大于15℃为热带,0~15℃为亚热带(含温带海洋性气候),0~-15℃为温带。最热月气温低于0℃为冰原气候,0~5℃为苔原气候。其次是读春(4月)、夏(7月)、秋(10月)、冬(1月)各自代表性的四个月份(北半球)的气温值,进行比较,得出季节变化的不同特点。降水柱状图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坐标,读出每个月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说明该地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全年各月的降水量等。
人种和民族是两个概念,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如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鼻型等,地球上可分为黄、白、黑色三大人种,各人种的外部特征有许多差别,但无优劣之分,他们共同创造了人类的文化。民族是指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人们,经过长期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共同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具有这些共同特征的人们,就形成了一个民族。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2003·年上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各大洲之间的距离今后将逐步扩大的是( )
A.非洲、欧洲 B.亚洲、北美洲 C.非洲、南美洲 D.北美洲、南美洲
2.下列各山脉降水西侧多于东侧的是 ( )
A.大分水岭 B.英国奔宁山 C.台湾山脉 D.马达加斯加山脉
国家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加拿大 3 35
美国 30 156
埃及 70 3503
中国 129 934
英国 241 963
印度 313 559
日本 336 3054
荷兰 432 1601
孟加拉国 910 1359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回答3—5题
3.“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4.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加拿大
5.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 )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为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为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二、综合题:
6.(2001·年上海高考)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 ,P处为 ;B处是 物质上升处。
(2)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 ( )
A.玄武岩 B.页岩 C.花岗岩 D.石英岩
(3)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由老到新依次排列是 。
(4)如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 板块,当M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面,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 山系。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 )
A.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B.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2.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极地区是陆地 B.南极地区是海洋
C.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D.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人们把海洋誉为“蓝色国土”,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3—4题
3.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c为大陆架,d为海沟
B.b~d海水温度垂直变化不大
C.f处为板块的生长边界
D.d处是板块张裂的地区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处是世界渔场主要分布区 B.a处有利于发展海水养殖业
C.e处有石油、天然气资源 D.c~d处是目前海洋污染最严重地区
5.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海峡是 ( )
A.马六甲海峡 B.白令海峡 C.麦哲伦海峡 D.英吉利海峡
下图为我国江南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6—8题
6.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7.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8.此天气系统易造成 (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华北、东北地区的夏季暴雨天气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做9—11题。
9.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
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10.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
西海岸最热月均温约为16℃~21℃,产生这
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11.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D.喜阴喜湿的特点
12.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地图变化最大的是 ( )
A.南美洲与北美洲 B.欧洲与非洲 C.亚洲与非洲 D.欧洲与亚洲
13.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其不良后果的实质是 ( )
A.生产力不断衰减 B.土壤盐渍化
C.沙化土地面积增大 D.耕地面积减少
14.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质与能量 B.生产和生活中所有物质与能量
C.自然资源就是矿产资源 D.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矿产资源
15.下列国家森林覆盖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中国、美国、日本、巴西 B.日本、巴西、美国、中国、
C.美国、巴西、中国、日本 D.巴西、日本、美国、中国
二、综合题:
16.我国的一艘综合科学考察船于3月2日8时从上海出发,先跨越太平洋,途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经过整整20天的航行到达了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鲁首都利马(770W,12°S)。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再从利马航行到澳大利亚的悉尼。读图回答:
(1)当船只航行至利马时,当地时间(区时)为 月、 、日 时。
(2)从上海到利马的航行过程中,在北半球的航行基本上是 (逆或顺)洋流而行,到达利马后,船员发现正午时人影朝向 (南或北)。
(3)在航行中,可信的现象有( )
A.从圣弗朗西斯科到利马途中,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B.从圣弗朗西斯科到利马途中,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C.从上海到利马的航行中,跨越的风带依次有西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
D.从上海到利马的航行中,全球昼夜等长
(4)从上海出发三个月后,轮船到达悉尼,此时当地的气候特征为
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地位于④地
的 方向。
(2)①地区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其自然植被是 。
(3)当①地潜水位为一年中最高值时,
一艘自东向西经A海峡的轮船,
其航行情况(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18.读阿以冲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地区的居民以 人种为主。与以色列为
邻的各国,居民多信奉 教,通用 语。
(2)图中字母A表示的是1967年以色列占领的
(国)西奈半岛,约旦河向南注入 海。
(3)图中所示西亚地区是三大宗教发祥地,它们都
将 的旧城尊称为圣城。影响阿以和平
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阿以冲突既有内部矛盾,也与少数国大国为维护
其 利益,插手 事务有关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1.C 2.B 3.C 4.C 5.B
二、综合题:
6.(1)海沟 海岭 地幔 (2)A (3)ECD (4)美洲 科迪勒拉
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 2.D 3.C 4.B 5.B 6.C 7.D 8.B 9.A 10.C 11.B 12.D 13.A 14.D 15.B
二、综合题:
16.(1)3月21日19时 (2)顺 南 (3)C (4)温和少雨(或低温少雨)
17.(1)东北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D
18.(1)白色 伊斯兰教 、阿拉伯 (2)埃及 死海 。
(3)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被占领土问题、水源问题。
(4)全球战略 中东
www.
海洋
西岸
中部
东岸
F
40°纬线
G
陆地
高潮水位
低潮水位
b
c
d
e
f
a
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