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 复习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区域农业发展 复习学案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________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_____
但农作物易受到_______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地形类型齐全,_____、黑钙土广泛分布。
3.社会经济条件:重要的 基地,交通 ,开发较晚,
人口密度 。 u ·一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 平原、辽河平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 ⑨、大豆、水稻。这里是我国重要粮
食生产区。’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 平原西部及部分
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 牲畜生产基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全国最大、比较 的商晶粮基地, 是我
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大规模 化生产,地区 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的方向
1.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坚持开发、利用与 相结合,
坚持 效益与 效益的统一。
2.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强化 、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推进农
业向 化、专业化 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 (2)西部草原区:围绕 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
主题,大力发展 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以 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3.社会经济条件
归纳 东北主要农作物分布:小麦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集
中,玉米以中部松辽平原最集中,水稻分布在东部山区河谷盆地
及辽河、松花江流域大型灌区;大豆以平原地区最多,北部多于
南部,甜菜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及三江平原。
5二、如何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
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
会经济基础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因素
这是促进其形成关键
归纳
中芙两国的玉米带的异同点:
东北中部的松辽平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其自然条件可以
与美国的玉米带相媲芙。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是我国重要
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吉林省是输出玉米最多的省。
(1)相同点
我国的“玉米带”和美国的“玉米带”农犟地城类型相同,均
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
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
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的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
玉米面积比重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较高。
(2)不同点 。
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田营大农场,芙固的农
场一般为家庭经营;美国玉米带的区城专业化和经营专门化以
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纬度相对较
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这主要与雨热同期的季
风气候有关。 -
撬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规律●
图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形成及特点:
3考点分类剖析
考点1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特点及成因
命题规律
(1)结合具体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
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 一
’ (2)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和农作物特性:分析区域农业布局
特点机器成in. .
【例l】(2004年天津文综)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
气候材料,回答(I)一(4)题。
《l)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个城市更强 请用图表中.
的数据加以说明。
(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商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陌辐射总 l
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l
(3)据图文信息判断c山脉的名称是 。 l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
【解析】第(1)题,由表中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可知。甲城市气
温年较差(46.7℃)大于乙城市的气温年较差(42.4℃,);从
图上可知,甲城市年降水量约为320mm。少于乙城市(约
490mm),所以甲她气候的大陆性更强些。第(2)题,从图中
甲、乙两城市的位置看。甲城市位于乙城市的西北方向,即甲
城市纬度高于乙城市。两地每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的原
因有两个:一是甲的纬度高,夏季昼长,因而得到的光照时间长于乙
地;二是因为甲诚市气候大陆性较强,晴天较多.故接受到的太阳辊
射量也多。因此,尽管甲、己两城市纬度不同、海陆位置不同,但每年
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总量却基本相‘同。第(3)题,从图中积温的数值
和年降水量分布看,该地区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综合地形剖面的逛伸
方向及其他信息,图中的C山脉为大兴安岭。第(4)题,A、B、 C三处
地势、气候条件不同,适宣发展的农业部门亦不同:A地位于大兴安岭
西侧,地处半干旱草原区,宜发展畜牧业;B位于大兴安岭东侧的东北平
原,地势平坦,降水丰富,宜发展种植业;C为山地。是宜林地区。
【答案】(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甲城市气温年较差大,约
46.7℃,年降水量少,约320mm;乙城市气温年较差小,约
42.40c,年降水量大,约490mi;。 (2)甲城市比乙城市纬
度高,但夏季日照时伺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
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相当。 (3)大兴
安岭 (4)A地—一畜牧业,B地一种植业 C地—一 林业。
【点拨】本题通过区城地形剖面爵和相关气候资料为切入点,要
求分析该区域曲自然条件特征,并结合图表分析该区域农业
生产部门,将区域农业形成的原理与实际区域的地理特征紧密结合。
。 ,。
考点2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命题规律
(1)根据实际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嶷晨特点、分析该区域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结合l区域地理特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园地制宜,
寻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 ·
【例2】(2003年全国文综)读图 并回答(1)一(4)题。 (1)从建河河口至Q湖北岸
的距离约为( )。
A.180千米
:: B 280千米
C.380千米
D.480千米
(2)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3)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
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
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4)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
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 A.天然林 8.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试解】——。(做后再看答案,发挥母题功能)
【解析'】第;(1)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跨纬度判断两地间距离的能
力。判断此题的基本依据是一个经线圈的长度大约为
40 000千米,而一个经线圈为360°本题答案为B项。
第(2)题,可通过图中所_旁区域以及河流、沼泽、纬度等信息,确
定开垦该平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改造此限制性因素是为开发
该平原而实施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颢。本题答案为D项: ’
第(3)题在第(2)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这里生产
粮食的不利自然条件,从该地区所处的纬度可得出结论。本
题与上题联系在一起,考查了学生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影响农
业区位选择因素的能力。本题答案为A项。。 ’
第(4)题引导学生对第(3)题提到的开发进行反思,并通过
正确答案点出本组题的主题。本题答案为C项。
【答案】(1)B(2)D(3)A(4)c
【点拨】过去,人类对湿地以开发利用为主,而对湿地的保护并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受到越来
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并且与森棒保护相提并论,成为生态
环境保护的一大热点。本题以我国三江平原的治理、开发和
保护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尤其是对湿地的保护)之间关‘系的认识。全题仅以区域地
形图为题干信息,从而考查学生闲读、运用地围的能力和基
本的地理判断能力。
潍坊调研题
(做一做,有何不同,人家比我们强在哪儿?
以学习为主)
【典例解析】 1.(2008·山东)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
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
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下题。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每年2月2日为。世界土地曰”。土地主要
是指沼泽、泥发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
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非湿地为
A.①8.②c.③D.④
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图是我国某省四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
分率回,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该省地理事项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季节时,全省由南向北先后进
入种小麦季节
B.梅雨和伏旱是乙图所示季节的主要天气现
象 .
c.丙图所示季节时,因受暖锋的影响,各地
降水量差异较小
D.丁图季节时,受副高控制,全省降水稀

4.该省区的农作物有
A.花生、甘蔗 8.油菜、柑橘
C.小麦、棉花 D.水稻、油菜
我们的屯子东面原是一片开阔的革句子。春
天,青草初生,满地黄色的。波波丁” (蒲公
英),云雀在空中婉转,“白云下面马儿地”。如
今,早已成为寂静的庄稼地。……矗屯子二十多
里外的山林中,有一片我们生产队的“飞地”,
称为“大荒地”。当年是十分肥沃的新开垦的山
坡地,四周便是成片的树林。……这片山林是我
们始终难以忘怀、必须朝拜的“圣地”。……它
其实早已消失,仅存于我们心中。当我们重新走
上变得低矮的山冈,I+1及之处已全部是耕地,没
有一片树蚌,没有一棒白掉。当年肥沃的黑土,
目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脊的砂石地,长
着低鬈的小走……根据材料回答5-7题
5.与四川盆地相比,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
件是
A.光热充足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便利 D.灌溉方便
6.目前,影响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
了水土流失外。还有
①土地面积日益增多 ⑦±地沙化、盐碱化
和草场退化加剧③自然灾害频繁 ④环境
污染
A,①⑦④ 8.①③④
C.⑦③④ D.①②④
7.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应当
A.在平原区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确保商品
粮供应基地的地位
B.在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这一主题,大
力搞好生态环境
C.在山区以森林的开发为核心,走好多元开
发的路子
D.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
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
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8.下图代表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的是
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
及谷曲单产比较(2002年)表,田答9一ll题。
9.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
A.上海 B’黑龙江
C.吉林 D.浙江
10.表中六个行政区中,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的是
A.上海 B.黑龙江
C.江苏 D.浙江
11.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
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
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东
北地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可以是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C.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
D.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
12.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多针叶林,小兴安岭和长
白山地带多混交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
因是 +
A.东北地区降水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B.纬度高低不同,热量北少南多
C.人工营林树种不同
D.开发历史长短和生产方式不同
读下图,完成l3—14题
13.图中阴影地区的土壤是
①黑土 ②黑钙土 ③褐土 ④灰化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图示阴影地区都种植的农作物是
①小麦 ②玉米③甜菜 ④亚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
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
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B.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
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
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
D.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高考真题演练
专家提示:高考真题具有很高的训练价值
1.(2005年江苏地理)(双选)关于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
是I )。
A由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
B.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
c.年降水量小于8(X)mm,但属于湿润地区
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带
2.(2006年广东地理)(双选)“湖广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下游
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其主要原因是( )。
A.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
c.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D.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
(+2005年江苏地理)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
据此回答3、4题。
3.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 )。 : !
A.3、4月 K 5、6月 C.7、8月D.9、10一月
4.导致这种于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 、
A.副高控制 B.湖泊减少 . ..
C.全球变暖 . ,D|。地形影响
5.(2005年上海地理).黄淮海平原地区适宜发展(。 )。
A.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
B.以甜菜、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
c.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
D.以瓜果、甘蔗为主的灌溉农业 、
6.(2005年广东地理)(双选)关于西部并发的战略部署,要求根
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
地带开发。以下各地区与其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
'’
是( )。
A.河湟谷地——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B.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
C.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葡萄酒业
D.云贵地区——烤烟、花卉、药用植物
高考试题预测
专家揭秘:2009年高考这样考
下图为我国商品性农作物基地分布图。读图,回答l、2题。
1.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
地,起决定性的区位因素是( )。
A.巨大的市场需求量 B.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农业科学技术
2.B地区盛产长绒棉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肥沃的黑土 8.丰富的水源
C.充足的光照条件 D.平坦辽阔的地形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据此回答3、4题。
3.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意有( )。
①太阳辐射⑦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⑦③ c.③④ D.①④t ’
4.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
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裁上块柴火也开花……”足见其土壤
肥沃。但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
①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②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③不
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 ④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大兴安岭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 )。
A.充分利用林区资源优势,加大对林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
力度 ,
B.改变单一林业经济,向多种经济发展,如旅游业、养殖业等
C.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实现全面发展
D.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木材采运业
读我国部分地区简图,回答6—8题。
6.下列对①和③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索是( )。
a.干旱b.洪涝 c.水土流失d.风沙危害
A.ab ‘ B.ad} C.bc、D.cd
7.关于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以喜牧业为主 .
b.①③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c.③④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d.④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ab B.bc
C.ac D.cd
8.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a.①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②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e.!③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④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ab B.ad C.bc D.cd
答案分布
同步训练
1-5 CBBDB 6-10 CDABA 10-15DBAAB
高考真题
1BD 2.AD 3.C 4 A 5.C 6.AD
高考预测
1-5 BCBAB 6-8 BBD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