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人文地理专题复习学案-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人文地理专题复习学案-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三人文地理专题复习学案——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
【直击考点】
1.结合实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结合实例,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扫描】
1.产业转移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②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因素;④国家政策影响;⑤原材料和土地价格;⑥环境因素等
有利:利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于改善区域环境
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
不利:减少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有利: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加强与外界联系。
不利:加速资源消耗,加重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资源跨区域调配:
实施原因: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①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资源勘探开发和深加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②东部: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实施原因:我国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水资源南多北少,水土资源配合欠佳,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调入区:改善水源严重短缺局面,缓解用水需求;缓解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灌溉不当,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
调出区:影响长江口水质量;下游泥沙淤积加重。
【过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15小题)
读某类型产业迁移过程图,回答1—3题: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后期
1.符合上述产业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A.技术指向型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动力指向型产业
2.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污染严重    B.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C.我国服务业发达   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3.关于这种产业转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利于迁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B.导致迁入地失业人口增加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加剧迁出地的环境污染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建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回答4—5题。
4.三家企业在中国内地投资建厂的共同原因是
A.环境效益的需要 B.新产品开发的需求
C.扩大占有中国市场 D.追求更高的利润
5.图示外资与港资企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有利于
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②引进国外与香港地区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③我国经济的合理布局 ④安置劳动力,扩大就业机会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07.镇江模拟)目前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B.环境污染减弱
C.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保护 D.有利于产生新的发达国家
7.下列不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是             
A.劳动力因素 B.内部交易成本 C.市场 D.国际间的友好援助
(07.南京模拟)2006年9月16日,南京市主城区天然气置换工作顺利完成,上百万市民从此告别使用了35年之久的管道人工煤气,迎来了一个新的能源时代。据此回答8—9题。
8.南京使用的天然气主要来自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9.用天然气替代人工煤气的好处有
①更加清洁、污染小 ②燃烧效率高 ③比较价格高 ④储存、运输方便
A.②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10.下列不属于我国实施西气东输重要原因的是
A.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D.我国其他能源资源短缺
11.西气东输工程完工后,可以
A.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B.向沿线城市输送部分电能
C.缓解沿线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 D.解决新疆地区能源短缺,促进西部开发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13.为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坑口电站”适用于
A.①输送线路 B.②输送线路
C.③输送线路 D.三条输送线路均可
14.“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15.(07.扬州模拟)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中不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
A.西气东输 B.西电东送 C.青藏铁路 D.南水北调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题目选A,错误的题目选B。(共5小题)
16.(07.南京模拟)产业转移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
17.(07.江苏学业) 产业转移既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能加重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
18.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19.“南水北调”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缺水问题
20.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都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三、综合题(共2题)
21.(06.山东学业)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运用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归纳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特点          
                                     。
(2)结合表格中的相关信息,说明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除此以外,还有哪些人为因素加剧了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程度

(3)南水北调改变了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它是通过对水循环中的 环节施加一定的影响而实现的。
(4)利用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线路,其优点是降低了投资成本;其不足之一是:当沿岸局部地区潜水位 (低于或高于)输水河道的水位时,该地区会出现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问题。
(5)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试分析保障该工程优质供水的主要措施

22.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黑龙江和新疆两省区储量都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以此为基础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
(2)为了优化资源配置,黑龙江和新疆两省区资源都大量输往        地区。这对资源输出地区有什么重要的地理意义?

练习参考答案
1C2B3A【解析】1—3题:结合材料信息,联系世界地理背景,可知题中转移的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可有效降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成本,这是吸引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最主要原因;对于迁出地,产业转移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对于迁出地,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 4D5C6A7D8A9B10D11A12A13A14C15C16B17A18A19B【解析】南水北调一定程度上可以缓急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但要从从根本上解决,应注意节约用水,同时要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保护生态环境。 20A【解析】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调入区(华北地区)如果灌溉不当,会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对调出区(长江)河口水质产生影响,还会导致下游泥沙淤积加重。
21题答案:(1)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西北更少 (2)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经济较发达,需水量大 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 (3)地表径流 (4)京杭运河(大运河) 低于 (5)有效控制长江流域的排污量,确保取水源地水质清洁;对沿线地区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实现达标排放。
【解析】第(1)(2)问:需要从材料中捕捉信息,同时结合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生产、生活利用状况,归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特点及北方地区缺水的原因。第(4)问: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线路可直接从图中捕捉答题信息,当河水补给地下水时,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加剧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第(5)问:保障优质供水,应注意防治水污染。
22题答案:(1)石油(煤炭) 石油(煤炭)开采与加工业或电力工业 (2)东部沿海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解析】本题主要要考查区域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其开发利用,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迁出地
(2)产业转移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迁入地
影响
(1)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西气东输为例)
(2)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影响
日本
韩国,我国台湾、香港等地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我国西部地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