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节 初识自然灾害(第一课时)课程标准: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一、导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的力量及其威胁。(2)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自然灾害类型的多种分类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认识自然的力量,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二、 导与学过程:(一)情景设置:1.春花烂漫,秋实累累,日月轮回,天地悠悠,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是多么的祥和有序。然而,美丽的背后有恐怖,祥和有序时而会被暴烈无度所替代。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沿岸发生死伤空前惨重的海啸灾难,近30万人遇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读图1-1-1“旱地祈雨”,你有何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然的力量:读P2图1-1-2 , 以闪电为例,说明自然灾害的双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自然力量的威胁:读P4图1-1-5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 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有哪些?世界主要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自然灾害及其类型:阅读P6-7教材内容,思考:1. 什么是自然灾害?————————————————————————————————————————————————————————2.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承灾体相同吗?致灾因子呢?—————————————————————————————————————————3.自然灾害是如何分类的?——————————————————————————————————————————————————————三、典例分析1、下列能源属于自然的力量的是( )A、风能 B、水电C、柴油 D、煤气解析:判断能量是否是自然的力量关键应看它是不是自然的存在和来自于自然界。水电、柴油、煤气虽属于能源,但不是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能量,而是经过了人类的加工和转换。答案:A读材料,回答2~3题。印度洋海啸波及到东南亚、南亚数个国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这次海啸灾害给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印度洋沿岸七国造成了重大打击,影响最大的行业是( )A、交通运输 B、旅游业 C、金融业 D、工业3、联合国警示这次海啸还有可能产生疫病等次生灾害,理由是( )①地处热带,气温高,湿度大 ②海啸携带海洋生物病毒进入陆地 ③经济欠发达,卫生防疫条件差 ④旅游人口多,交叉感染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解析:海啸发生季节正值北半球的冬季,中高纬度的发达国家到印度洋热带海滨渡假的人口众多。并且,印度洋沿岸国家的沿岸地区旅游景观多,旅游业发达,当海啸发生时,旅游业受到的冲击最大。瘟疫的流行,主要是病毒繁殖传染而得不到控制所致。海啸发生后,各种尸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孳生各种细菌病毒,若受到医疗水平的限制,而又得不到控制,极易造成瘟疫流行。答案:2、 B 3、 D四、系统归纳与整理(学生自主构建)五、学以致用[基础过关] 1、下列能量不是自然力量的是( )A、彗木相撞引发的能量 B、闪电产生的能量C、海浪蕴藏的能量 D、原子弹爆炸释放的能量读右图回答,2~3题。2、该图显示的自然力量是( )A、地光B、彗木相撞C、闪电D、水灾3、图中的自然力量有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A、损毁高层建筑物 B、击落宇宙飞船C、击毁飞行中的飞机 D、损伤牲畜4、下列对待自然灾害的正确态度是( )A、通过“征服自然” 彻底“消灭”B、自然力量巨大,不可战胜C、掌握变化规律,趋利弊害 D、任其发生,消极躲避5、关于恐龙灭绝之迷的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①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②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灾难 ③恐龙灭绝宣告人类的新生 ④和恐龙同时灭绝的是一半以上的植物和陆生动物门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6、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的主要表现是( )A、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B、心理伤害和精神痛苦C、秩序混乱和社会动荡 D、贫困和粮食不安全阅读下列图表,回答7~8题发生时间 灾害地点及灾情摘要1920年 华北大旱,灾民2000万,死亡50万1937年 印度加尔各答飓风,死亡30万人1976年 中国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7、表中即属于缓发型灾害,又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大旱B、飓风C、地震D、大旱和飓风8、表中灾害发生时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少,这说明( )A、人类的抗灾能力越来越强 B、自然灾害的强度越来越小C、人类已能控制灾害的发生、发展 D、人口的密度越来越小[能力提升]9、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名称。A_____B_____C_____(2)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物是岩浆和气体B、活火山是不定期经常喷发 C、休眠火山是周期性喷发D、火山喷发一般发生在地壳的薄弱地带(3)火山喷发按表现特征分属于_____型灾害,按发展过程属于_____型灾害。(4)我国昆仑山中的火山和日本富士山若同时喷发,何处的灾情严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读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图(1990~1995年),回答下列问题:(1)将图中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由大到小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____、____、____、____。(3)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原因是( )①释放的能量大 ②突发性强 ③防御难度大 ④社会影响深远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读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同一次地震中,东西两坡相比,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的是__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两坡在暴雨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__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水井已出现____问题。若继续发展下去,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信息反馈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本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惑和困惑?“学以致用”参考答案第一节1.D 2.C 3.D 4.C 5.D 6.A 7.A 8.A9.(1)火山通道 火山口 火山椎(2)D(3)突发性 原生性 (4)日本 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10。(1)地震、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滑坡、风雹、泥石流(2)地震、火山爆发(3)B 11.西 有城镇分布,人口和经济密度大。(2)东 缺少植被保护,坡度较大(3)水位下降 地面沉降并引起地上建筑物倒塌。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