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突破雪线-基础知识+专题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全面突破雪线-基础知识+专题训练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全面突破雪线——基础知识+专题训练
基础知识
一. 雪线的含义用特点:
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水多,每年降水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即为终年积雪区的下界线,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气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把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实为一个地带,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在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有多年积雪和冰川的形成。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再往北到北极地区,雪线降至海平面。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雪量的多寡。在青藏高原,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为500~800毫米,雪线高5500~6000米;阿尔卑斯山脉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雪线高度仅2700米左右。祁连山东段的年降水量大于西段,雪线由东(4600~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地形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而间接影响雪线高度。在同一山地,南坡的雪线通常比北坡高。但在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气温和年降水量相差极大,致使南坡雪线(4500米)比北坡雪线(5900~6000米)低1400~1500米。
雪线高度不仅有空间差异,在时间上也有一定变化。空气变冷、变湿,导致雪线降低;反之,引起雪线上升。这种变化有季节性的,也有多年性的。第四纪时期几次大的气候波动,出现冰期和间冰期,都引起雪线的大幅度升降。故古雪线升降是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雪线可分为以下两种:(1)气候雪线:夏季中高山上成片雪层的最低高度。(2)地形雪线:夏季中雪以孤立分片形式持留在地表的最低高度。
二. 影响因素:
雪线高度受气温、降水、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地而异。
1. 气温:
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如赤道附近的安第斯山为4800~5200米,天山为3500~4200米,北新地岛为600米。
2. 降水:
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否则,反之。副热带高压区降水量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量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水量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高达5800米。
3. 地形:
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的影响。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雪线高,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雪线较高,坡缓的地方则相反。
4. 气候: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根据材料可知,昆仑山冰川融化速度加剧,雪线每年最快上升可达百米。
三. 雪线的应用
例1. 我国天山北坡的降水量较南坡__________,雪线较南坡_________。
答案:多 低
例2.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 S坡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答案:B
例3. 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为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时,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雪线的纬度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北半球雪线最大高度应出现在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阿尔卑斯山_________(南、北)坡雪线高度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喜马拉雅山_________(南、北)坡雪线高度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由副热带向高低纬度递减
(2)副热带地区 纬度低、热量充足,积雪比较容易融化;多下沉气流,晴天多,易融化,降水少
(3)北 北坡为阴坡,蒸发量小,加之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4)南 南坡为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水汽在南坡产生大量降水
四. 拓展
为什么珠峰雪线南坡比北坡低?
解析:积雪冰川的补给来源是固体形式的降雪,消耗的主要形式是受气温因素影响显著的蒸发和消融。
雪线以上,补给量大于消耗量。
雪线以下,补给量小于消耗量。
雪线处,补给量与消耗量大致相等。
雪线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冰雪的补给量与消耗量的动态平衡。气温高,冰雪的蒸发量和消融量大,雪线上升,反之雪线下降。降雪量大,冰雪和冰川的补给量大,雪线高度降低,反之雪线上升。
珠峰南坡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海拔较低,北坡冰川属于大陆性冰川,海拔较高。
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则是根据冰川的物理性质对冰川进行的一种分类。海洋性冰川(又称暖冰川),主要发育在降水丰富的海洋性气候区。它的主要标志是冰川恒温层的温度接近零度或压力融点,这类冰川的冰温较高,故又称为“温性”冰川。而大陆性冰川(又称冷冰川),主要发育在干燥少雨的大陆性气候区。它的主要标志是冰川恒温层的温度处于负温状态,这类冰川的冰温低,故又称为“冷性”冰川。
海洋性冰川由于冰体的温度较高,补给量大,冰体的运动速度快(年运动100米或更快),雪线分布低,冰舌能够深入森林。大陆性冰川由于温度低、补给少,冰川运动缓慢(年运动约30~50米),冰舌高居森林之上。
由此可见,山地的雪线高度主要受气温和降雪两大因素的综合影响,由于气温和降雪都有季节变化,因而雪线的高度也可能居于森林之上。
珠穆朗玛峰南坡为阳坡,从气温考虑,南坡雪线应比北坡高。从降水考虑,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雪线应比北坡低,由于南坡气温高,降雪量大,因而南坡冰川为海洋性冰川。北坡刚好相反,为大陆性冰川,在气温与降雪两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南坡补给量大于消耗量,故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
专题训练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
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3.依图示资料可知(  )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4.读图“四个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可能位于智利 B. ②可能位于加拿大
C.③可能位于西伯利亚 D. ④可能位于澳大利亚西部
5.下图为阿尔卑斯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影响图中阿尔卑斯山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①热量因素 ②降水因素 ③相对高度 ④海陆位置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6—7题
6.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 S坡是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7.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气温T(T冬表示冬季气温,T夏表示夏季气温)应是(  )
A.T冬<18℃  B.T夏<18℃
C.T冬<10℃  D.T夏<20℃
8.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下图是雪线地球上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
(1)、从图示信息看,造成地球上雪线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海拔高度     D. 洋流
(2)、与雪线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
A. 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      B. 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C. 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D. 对流层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3)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4)雪线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一般来说,降水量、——、——是影响雪线的三大因素。
(5)由图中可以看出纬度和雪线高度的关系是————————————。
(6)该图表明,雪线位置最高处并没有出现在赤道,而是出现在南北两侧的副热带高压带,请说明原因。
9.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为积雪且终年不化时,这个高度就被称为雪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雪线的纬度分布特征是 。
(2)由图可知,北半球雪线最大高度应出现在         原因是         
                            。
(3)阿尔卑斯山 (南、北)坡雪线高度低,原因是
              。
(4)喜马拉雅山 (南、北)坡雪线高度低,原因是
参考答案:
1-7ABACBBB
8.(1)、B ( 2)、C ( 3)、B ( 4)气温 地形
(5)低纬度雪线位置高,高纬度雪线位置低。或答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6)南北两侧的副热带高压带同赤道带温度差别并不显著,降水量却相当悬殊,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急剧减少,气温高,因而使雪线上升到最大高度。
9.(1)由副热带向高、低纬递减(2)副热带地区(或20°-30°N)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积雪容易融化;多下沉气流,晴天多,积雪易融化(3)北北坡为阴坡,蒸发量小,加之北坡为迎风坡,大西洋水汽在北坡产生大量降水(4)南南坡为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水汽在南坡产生大量降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