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免费资料)地理: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 复习学案(湘教版必修iii)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特别免费资料)地理: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 复习学案(湘教版必修iii)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
复习教学案
【考试要求】
1、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发展这例,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
2、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为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入区和迁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3、运用地图或资料,分析资源地区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4、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5、通过读不同区域资源分布图,增强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不同区域之间的关联图,增强学生运用地理观点评价地理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
【知识疏理】
二、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 区域空间结构特点 产业结构 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人地关系
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区域内城镇很少 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空间结构复杂,城市和工业区向外扩展 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区域发展的衰退阶段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总结: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案例分析:以长江中下游为例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A使开垦困难
B成为交通的阻隔
总结:在开发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土质粘重,稠密的水系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这样的自然条件限制了耕作业的发展。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地。
3.工商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小结: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的南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其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口增多,人均耕地少,农业生产的规模小,粮食商品率低。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粮仓”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如下图)
总结:通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对不同阶段农业发展的不同,使我们认识到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不是说随着人类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关键要看区域在一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
三、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来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类型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产业转移
(2)推力:劳动力价格上涨,地价房价的上涨,用地紧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还有交通拥挤,争地争水争基础设施等。
拉力: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房价的便宜,土地资源丰富,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好;还有基础设施完善等。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转入地区:
对转出地区:
四、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西气东输的必要性
①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与消费存在显著差异


②调整能源结构的需要
特 点 利用状况 对环境的污染
优 点 缺 点
天然气
煤炭
3、西气东输对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典型例题】
例1。下图是我国某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回答(1)~(4)题(图中A、B、C、D均为发达国家)。
(1)该产业属于( )
A.劳动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 C.市场指向型 D.技术密集型
(2)在Ⅱ、Ⅲ阶段中,企业在产品激烈竞争中,始终充分利用了我国优势的是( )
A.人力资源 B.市场巨大 C.技术优势 D.自然资源优势
(3)在Ⅲ阶段中,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知识和人才优势,开设生产研究所,创立品牌;产品以____和____战胜竞争对手。
(4)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走过了____技术和技术_____的两个主要阶段。
1.⑴CD   ⑵A   ⑶质量 价格  ⑷引进  创新
例2.“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轮南油气田,它位于图中A所表示的 自治区,东到B表示的 市、C处的 盆地、D处的 盆地、E处的 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2)“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经过的F处(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是 G处是当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以 (省级行政区)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3)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由东向西途经的地区中,属于全国性农业生产基地的依次是 、 、 、 。
(4)这条输气管道沿线,多经过平原地区,但需三次跨越 河,一次跨越 江,在山西与河南交界处还需翻越 山。
(5)假如你带领一个旅游团沿第二亚欧大陆桥赴俄罗斯考察,请在下列 ① -- ⑦ 备选文物遗迹中,找出沿陇海、兰新线附近可供参观的一组( )
① 莫高窟 ② 嘉峪关 ③ 都江堰 ④ 秦陵兵马俑
⑤ 云冈石窟 ⑥ 北京故宫 ⑦ 龙门石窟
A. ① ② ③ ⑦ B. ① ② ④ ⑦ C. ① ③ ④ ⑥ D ② ④ ⑥ ⑦
(6)用管道运输天然气有什么优缺点?
(7)陕西省天然气大量供应京津地区,对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有何影响?
答案(1)新疆 上海 塔里木 准格尔 四川(2)河西走廊 山西(3)太湖平原、江淮地区、黄淮平原、南疆(4)黄 长 太行(5)B(6)用管道运输天然气,不挥发,损耗小,安全可靠,而且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大;缺点是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7)北京城市污染比较严重,环境问题影响北京申办奥运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因而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为此北京已经准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境治理,其中大气污染的治理最为重要。陕西等省区的天然气输送到北京,对改善北京过去以煤和石油为主要能源结构,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会大大减轻大气污染,从而为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作出突出贡献。
【当堂训练】
我国某电冰箱生产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产品单一的电冰箱增加了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电视机等,成为一个企业集团。该企业集团产品开始在国内销售,以后产品逐渐销往国外,目前已经在数个国家投资办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回答1—2题。
1A.影响该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 B.动力 C.原料 D.资金
2C.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仍然保持在国外的生产布局,是因为这样仍利于:( )
A.利用廉价劳动力 B.降低能源消耗 C.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D.提高管理水平
全球最大的信息产业制造商之一——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北京,据此回答3-5题。
3B.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建分院其主要因素是 ( )
A.知识与技术 B.市场
C.交通 D.生产协作
4C.微软仅用了20年时间完成了汽车
行业、钢铁工业近百年的财富积累,
其主要原因是 ( )
A.管理优势B.经营优势
C.知识和技术D.市场优势
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C.“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
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6D.“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煤炭丰富的陕晋,其主要目的是( )
A.解决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C.该地区煤炭产量大,可以为西气东输补充气源
D.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
7.下图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回答:
(1)图中箭头①→④的含义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
箭头①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和 。
(2)简述箭头④产生的原因。
(3)箭头②调配的资源主要来自于
和 地区。简述②工程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答案.(1)晋煤外运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铁路 高压输电
(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我国北方耕地面积不大,水资源的需求量大。
(3)塔里木盆地 陕甘宁地区促进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沿线经济增长。
生产规模小
人均耕
地少
人口、城市密集
工商业发展
农业地位下降
机械化难于推广
耕地分割破碎
稠密水网
粮食商品率低
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大
资源贫乏区
自然资源
区域分布不平衡
地区发展的水平不平衡
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小
资源富集区
经济发达
经济水平低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能源短缺
能源需求量大
能源富足
能源资源 丰富
能源相对贫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