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免费资料)高三地理复习第一章学案9(人教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特别免费资料)高三地理复习第一章学案9(人教版必修1)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9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要点·疑点·考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①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②特点:传播速度随着 而变化。
③分类:(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 ,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2)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 ,只能通过 传播。
表1.地震波的特点列表对比:
地震波的类型 传播速度 通过的物质
纵波(P波) 快 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横波(S波) 慢 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2、不连续面:
①概念: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②分类:(1)莫霍界面:地面以下 千米处,该界面以下,纵波(P波)和横波(S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 ;
(2)古登堡界面:地下 千米处,在这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 ,横波(S波)的传播速度 ;
3、地球内部圈层:
表2.地球各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列表分析、对比: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不连续界面  (圈层界线) 深度(千米) 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壳 (莫霍界面) 1790029005150 (纵波和横波速度加快)(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消失)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地幔 上地幔 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较大,有软流层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古登堡界面) 外核可能为液态,内核可能是固态
内核
4、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①组成:(1)大气圈:主要成分是 和 。
(2)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地球表层水体组成,主要包括 水、
水、 水、 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 运动之中。
(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 部、水圈的 部和岩石圈的 部、
②相互关系: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二、能力·思维·方法
【例1】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解析: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读图、析图的能力。从图上看:A、B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壳的厚度不均,A处是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方,有60多千米;B处是海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C+D+E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点评: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部分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莫霍界面的深度、地壳厚度不均的特点、软流层的位置、岩石圈的范围等。读图时要注意图上深度数值的变化。
  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
  (2)莫霍界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
三、延伸·拓展
【例2】合作讨论
1.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
  我的思路:地震发生时,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从震源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的震动。地震波分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传播的速度较快,最先到达地面,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的速度较慢,随纵波之后到达地面,引起地面左右晃动。所以,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然后左右晃动。
2.你知道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时速度有什么变化吗 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我的思路:从课本图1.26可以看出: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一般认为是由于温度和密度都明显增加造成的;在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一般认为地球的外核是液态。
3.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构成的,你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我的思路: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其大陆部分较厚,约33千米,海洋部分较薄,只有几千米,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四、反馈测试
一、单顷选择题
  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震波的知识,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物质,而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的物质。
  答案:B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球内部的知识,目前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获得。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说明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是变化的,变化明显的地方形成了不连续界面,不连续界面成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答案:C
  3.莫霍界面是(  )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解析:此题考查了不连续界面的位置,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答案:A
  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岩石圈的知识。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上部。它和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
  答案:C
  5.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
    A.上地幔    B.下地幔    C.外地核    D.内地核
  解析:地震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所以推断外核物质为液态。
  答案:C
  6.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知识,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答案:B
  7.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A.外地核            B.内地核
    C.软流层            D.上地幔
  解析:此题考查了软流层的位置。软流层是上地幔的一部分,但最准确的答案是C项。
  答案:C
  二、综合题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________,F________。
  (2)不连续界面:A________,B________。
  (3)圈层;D________,C________。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解析:此题考查了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E的传播速度慢,并且不能通过外核,应该是横波;F是纵波。从深度上和内部圈层的划分的图上信息可以看出:A是莫霍界面,B是古登堡界面,C是外核,D是地壳。
  答案:(1)横波纵波(2)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地壳外核 (4)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