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三二轮复习地理备课参考教学案-专题九 城市与城市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高三二轮复习地理备课参考教学案-专题九 城市与城市化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九 城市与城市化
【基础要点归纳】
知识网络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
举例 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5、功能区比较
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小城市 大城市 特大城市
服务种类 少 多 更多
级别 低 高 更高
服务范围 较小(本县) 较大(各县乃至全省) 可扩展至全国
服务设施 百货公司、县医院、高级中学、汽车站等 除了有小城市的一般职能以外,还有大型专业商店、商品批发中心、专业医院和大专院校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中心地理论
前提: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
分离的圆形服务范围相切的服务范围六边形的服务范围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
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此外,使城乡人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比重是最重要指标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产业革命前缓慢
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
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度空间: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镇、数目增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
3.达国家城市化
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4.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975年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占世界城市总人口的60%
起步晚,发展快:速度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的最高速度要快
城市化水平较低:1990年比重为33%
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70%,较高 迅速 快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例如下图)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来源 危害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等)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经典高考题】
1.(2008年江苏卷,地理,《城乡规划》)
图18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2.(2008年山东卷,文综,28)
材料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8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9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读图8、9,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高考题答案】
1.(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集中式或团块式;P。
(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2.(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
(2)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有不同规模
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之间的组合
(等级体系)
城市化的概念
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个体)
(城市群体)
城市化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1) 每一个高等级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次一级的城市在高一级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六个顶点上)
(2) 每一个高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低的城市服务范围
(3)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