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年级 八年级【学习目标】1、讲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沦亡(重点) 2、知道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史实,把握一二·九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掌握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难点)【课堂教学流程】【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任务1:【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九一八事变1.时间:__1931年9月18日__。地点:_____沈阳________。 2.爆发:日本以__柳条湖事件__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___北大营___,炮轰__沈阳城___。 3.各界的反应 (1)国民政府:__蒋介石__下令__不抵抗__。结果:只有四个多月,__东北全部__沦陷。 (2)全国人民:要求____停止内战______,抵抗日本的侵略。 (3)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_____抗日义勇军_______。 (4)中国共产党:派___杨靖宇______等在东北组织____游击队_____,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4.影响:成为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 的起点,揭开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华北,制造“__华北事变___”,使华北危机空前严重。这年7月,何应钦与日本签订了___《何梅协定》___。 2.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动了抗日救亡游行示威活动,运动迅速扩大到全国,这就是著名的___“一二· 九运动”___。这次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西安事变时间:__1936 年12月12日__。 2.人物:___张学良_____、___杨虎城_____。 3.目的:____逼蒋抗日_____。 4.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从___全民族的利益___出发,主张__和平解决__。党中央派_周恩来__等到西安 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5.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__停止内战__、__联共抗日____的主张。 西安事变得到____和平解决______。 6.意义:___十年内战___基本结束,__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____初步形成。【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务2:【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86—87页“九一八事变”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说出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经过是什么? 问题2.列举伪满洲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 任务3:【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88页“华北危机与一二?九”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列举华北危机的表现有哪些? 问题2.说出一二?九运动的时间、领导党派、口号、意义? 任务4:【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89页“西安事变”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说出西安事变的时间、人物、目的、结果、意义?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时间: 借口: 九一八事变: 概况: 结果: 影响:时间: 领导者: 一二·九运动 主力军: 口号: 结果: 意义: 时间: 目的: 发动者: 西安事变 经过: 结果: 意义:【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A??)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2、八十多年前,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B?) A.俄国割占库页岛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3、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试问:“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B??)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C??) A.变法维新 B.民主科学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 5、如果你来编写《西安事变》课本剧,代表中国共产党出现在西安谈判桌上的应该是(?A??) A.周恩来 B.杨虎城 C.张学良 D.毛泽东 6、“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松花江上》时刻告诫着我们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距今(2019年)(?B??) A.74年 B.88年 C.95年 D.100年 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河山”主要是指(?A??)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华南地区 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的迁徙路线图(局部)。1931年9月,东北大学从沈阳迁往北平的原因是(?D??)?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课后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8课 《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教学课件 观察右侧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图中手持钢枪要冲上前线的战士形象代表着要抗日的东北军,但脚上拴着一副沉重的镣铐不能动弹。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东北军被迫执行哪一政策的史实?你知道漫画中的这一场景同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吗?新知导入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基础知识,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目标2:阅读教材,结合史料,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总结归纳出蒋介石不抵抗日军的原因。观看视频,了解抗日英雄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培养分析、归纳、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列举华北危机的表现有哪些;说出一二?九运动的时间、领导党派、口号、意义。(重点)目标4: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小组探讨: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的原因;结合材料,合作探讨当时日本、美国、南京方面在西安事变问题上各自的目的是什么;归纳西安事变的意义是什么?培养小组探讨,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学习目标【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自主学习九一八事变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归纳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材料二:“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材料三: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材料四: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日本通过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消除经济危机;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新知讲解九一八事变爆发前,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什么事件? 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军事上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1、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 欺骗世界舆论。 2、日军想在事件后迅速对北大营和沈阳进行攻击。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九一八事变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沈阳经过请同学阅读教材,举手简述九一八事变经过事变名称 简单经过 结果 九一八事变 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亡。意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旧绝的抗战。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发给张学良的电文“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力 避 冲 突 , 以 免 事 态 扩大.”前后不抵抗政策2.阅读下列材料,总结归纳出蒋介石不抵抗日军的原因。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 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样《我所认识的蒋介石》材料二:“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1931年9月23日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日本国力强大,抗日会亡国。把希望寄托于国联,希望联能主持正义。蒋介石对共产党的仇恨。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东三省沦亡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后果蒋介石的态度:不抵抗结果:东三省沦陷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是否其他社会阶层也在坐以待毙呢?共产党的态度:坚决抵抗中国共产党派出了以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党员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在东北地区抗击日寇,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杨靖宇赵一曼东北人民的态度: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 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许多东北军将士也不愿意离开家乡进入关内,而是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奋勇抗击日本的侵略。爱国将领马占山“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 蒋介石为什么要实行“不抵抗政策”?(1)惧怕日本,认为武器装备不如日本,抵抗必亡国。(2)幻想国际联盟能主持公道。(3)出于反动阶级的本性,以反共为第一要务。(4)蒋介石集团的官僚资本主要集中于华东、华中地区,利益受损不大,让出东北三省以换得暂时苟安。(5)与英美的对日政策密切相关。合作探究奴化教育掠夺资源细菌实验血腥屠杀中国人民我们身边的历史位于长春市东北角 的伪满洲国皇宫知识扩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伪满洲国八大部伪满新皇宫 旧址(地质宫)2.伪满国务院(白求恩医大基础部) 3.司法部(医大校部) 4.交通部(医大卫生系) 5.治安部(医大一院) 6.文教部(师大附小)7.民生部(省石化设计院) 8.外交部(省社会科学院)我们身边的历史华北危急!!!华北危机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形势图表现1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2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新知讲解经过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表年学生。经过一二·九运动反动军警镇压爱国学生时间1935年12月9日领导党派中国共产党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一二·九运动意义1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2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3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北京一二·九运动北大学生黄敬在电车上演讲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6000多人示威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搏斗,这便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背景1: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调整了党的斗争方向,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的背景2:国民党: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同时为了排除异己,蒋介石将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调到西北围剿红军,企图一箭双雕。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军事上遭到红军的打击,屡次失败。不甘心东北沦陷,想打回老家,内心同意中共的停止内战的号召。西安事变时间1936年12月12日人物张学良、杨虎城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 杨虎城《西安文化日报》报道西安事变的消息兵谏亭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在西安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亭(捉蒋亭)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介石的卫队交火。蒋介石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10余人拘押。问题1.小组探讨: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并多次要求蒋介石抗日。蒋介石不接受建议,并到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何应钦扩大内战,借机杀掉蒋介石,从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美国担心亲日派掌权会排挤美英在华势力,主张释放蒋介石;南京方面亲日派主张“讨伐”张学良,亲英美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释放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会怎样做呢?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不主张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明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以民族利益为重。秦邦宪 叶剑英 周恩来解决西安事变的中共代表问题3.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南京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到南京,蒋背信弃义,软禁了张学良。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1975年,蒋介石逝世。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享寿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张学良90大寿合影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张学良的幽禁岁月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 ——张学良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市民自发为杨虎城将军等烈士送行 西安事变后被迫出国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迫出国“考察”。1937年,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在戴公祠被军统局人员杀死,后被证实这次屠杀行动的终极命令者是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此后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日本侵占东北后,继续侵略华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方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再一次握手言和,共赴国难。课堂总结板书设计谢谢观赏!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试卷 (解析版)一、选择题1.《盛京时报》报道:“……晚间,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湖附近之南满铁路,因而引起中日两军之大冲突。”该亲日报刊扭曲了以下哪一事件的真相?(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八一三事变【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的“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湖附近之南满铁路,因而引起中日两军之大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故A符合题意;BCD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湖附近之南满铁路,因而引起中日两军之大冲突”,依据此信息可以判断是九一八事变。2.“我的家乡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我的家乡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结合所学知识,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A选项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B选项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选项不符合题意;华北事变:日本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的一连串事件。使得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加深。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3.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项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排除B项;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C项;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排除D项;故选择A。4.中华民族的14年抗战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一二·九运动的爆发C.西安事变的发生 D.七七事变的爆发【答案】A【解析】14年抗战是指从1931年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A符合题意;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是1935年,B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发生是国共由对峙走向合作的标志,C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D不符合题意。故选A。5.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西安事变爆发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不顾前嫌,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B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并不能消除与国民党的矛盾,A不符合题意;1934年7月,中国共产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积极准备北上抗日,C不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1937年9月,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6.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A.星火燎原1931年 B.出师北伐1931年 C.星火燎原1937年 D.出师北伐1937年【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年代尺上①处对应的是与“军旗升起”同样发生在1927年的事件,“军旗升起”可知是指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人民军队的创建,发生在同一年的还有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受挫后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②处对应的是抗日战争的开始时间,应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1936年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材料中的“汉卿”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张学良;而“迫以兵谏、1936年12月”这些关键词又可以告诉我们,此事件指的就是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8.下图“历史在这里拐弯”,正确的理解是指(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培台【答案】C【解析】根据“193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逼蔣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9.小芳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一份《西北文化日报》,其中如图所示版面涉及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谈判【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由此判断《西北文化日报》是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就是西安事变,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事变,选项C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选项D是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的谈判,因此选项ACD不符合材料内容。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0.下图材料中“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可知,“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西安事变爆发。因发生在12月12日,又被称为双十二事变。B项符合题意;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A项不合题意;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北京宛平城,发动了卢沟桥事变。C项不合题意;1937年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点晴:题干中“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解题的关键,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1.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 D.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日本不断侵华,民族危机严重。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项不合题意;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项不合题意;1937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D.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可知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九一八事变;选项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与西安事变无关;选项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是西安事变的目的,不是影响。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3.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A.B.C.D.【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东北组织游击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武装的力量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4.(题文)下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该标语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时期,半殖民地化加深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三省沦陷【答案】D【解析】关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军队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命令东北军采取不抵抗政策,这样不到半年时间,东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敌手,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ABD与图片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理解图片中的信息,在熟悉“20世纪30年代”背景的前提下,判断得出正确答案。15.“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促成上述协议达成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中共七大的举行 D.重庆谈判的成功【答案】B【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伟大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党中央派出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材料二“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材料三 ?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达的?材料二是谁下达的命令?【答案】蒋介石。张学良。【解析】根据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根据材料二“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的信息可知,这是张学良下达的命令。(2)材料一这份电令说明对日本采取什么态度? 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答案】说明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后果是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解析】根据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的信息可知,这份电令说明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 这份电令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3)?如何评价材料二所说的这件事?【答案】张学良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将东北军撤至关内,致使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是错误的。【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所说的是张学良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将东北军撤至关内,致使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这是错误的。(4)材料三中“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答案】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学良会“彷徨无策”的原因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与材料三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答案】西安事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三有关的重大事件是西安事变,这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的兵谏,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日本侵华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蒋介石开始是不抵抗的政策,给东北人民带来了灾难,后来西安事变转变了蒋介石的态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给中国的抗日战争带来了希望。17.阅读材料: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摘自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请回答: (1)材料中的“此案”指什么事件? 【答案】九一八事变【解析】依据材料的“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借口诉诸国联,“以待公理之解决”,命令军队不准抵抗。因此,材料中的“此案”指九一八事变。(2)上述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 【答案】不抵抗政策【解析】依据材料的“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借口诉诸国联,“以待公理之解决”,命令军队不准抵抗。因此,上述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3)国民政府对此案的态度导致了什么结果?【答案】导致东三省沦陷,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膨胀。【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借口诉诸国联,“以待公理之解决”,命令军队不准抵抗,最后导致东三省沦陷,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膨胀。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的含义,明确材料的此案指的是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借口诉诸国联,“以待公理之解决”,命令军队不准抵抗,实质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敌手。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漫画名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材料二材料三西安事变发生后,掌握实权的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竭力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亲自到西安和张、杨进行谈判。(1)材料一反映的是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答案】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46年的15年前指的是1931年,另据漫画可知,发在在1931年的东北,蒋介石不允许张学良抵抗的史实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战争开始;漫画中的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行为采取的是不抵抗的政策;该政策导致东三省迅速沦亡。(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发动者是谁? 【答案】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解析】材料二为张学良、杨虎城发表的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的全国通电,所以事件是西安事变,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3)结合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有哪两种不同主张。【答案】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置蒋介石于死地;而以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解析】据材料可知,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置蒋介石于死地;而以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4)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答案】第二种观点(和平解决)。因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因此支持第二种观点。原因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因为此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全国抗战有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试卷 (原卷版)一、选择题1.《盛京时报》报道:“……晚间,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湖附近之南满铁路,因而引起中日两军之大冲突。”该亲日报刊扭曲了以下哪一事件的真相?(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八一三事变2.“我的家乡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3.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4.中华民族的14年抗战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一二·九运动的爆发C.西安事变的发生 D.七七事变的爆发5.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6.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A.星火燎原1931年 B.出师北伐1931年 C.星火燎原1937年 D.出师北伐1937年7.1936年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8.下图“历史在这里拐弯”,正确的理解是指(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培台9.小芳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一份《西北文化日报》,其中如图所示版面涉及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谈判10.下图材料中“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11.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 D.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1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D.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3.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A.B.C.D.14.(题文)下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该标语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时期,半殖民地化加深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三省沦陷15.“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促成上述协议达成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中共七大的举行 D.重庆谈判的成功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材料二“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材料三 ?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达的?材料二是谁下达的命令?(2)材料一这份电令说明对日本采取什么态度? 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3)?如何评价材料二所说的这件事?(4)材料三中“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5)与材料三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17.阅读材料: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摘自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请回答: (1)材料中的“此案”指什么事件? (2)上述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 (3)国民政府对此案的态度导致了什么结果?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漫画名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材料二材料三西安事变发生后,掌握实权的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竭力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亲自到西安和张、杨进行谈判。(1)材料一反映的是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发动者是谁? (3)结合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有哪两种不同主张。(4)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一二九运动.swf 教学视频:《抗战》之抗联领袖杨靖宇h264_720x576_800k.mp4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原卷版).doc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解析版).doc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导学案.doc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