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2份打包)

资源简介

课件13张PPT。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2)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列举哲学家的经典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验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对于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正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拓展名词解释:可知论、不可知论和二元论
(1)可知论是主张世界可以被认识的哲学学说,认为我们的感觉、表象、概念、思想能够正确认识世界。一般来说,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是物质派生的,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所说的世界可知只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2)不可知论是否认人们认识世界或彻底改造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学说。其本质是把人的感觉看作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屏障而不是桥梁,不承认在感觉之外有确实可靠的客观外部世界的存在。
(3)二元论是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的哲学学说,与一元论相对立,它把物质和意识绝对对立起来,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各自独立、相互平行发展着的实体,谁也不产生谁,谁也不决定谁,都是世界的本原。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题1】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
①唯物主义 ②唯心主义 ③不可知论 ④可知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从地位和作用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切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一切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对世界本质问题的回答,关系到世界观的根本问题。
2.从世界观角度看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谁先谁后、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哲学的性质和回答哲学其他问题的方式和方向。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由于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才成为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是错误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从方法论角度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它决定着实际工作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客观实际。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题2】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①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③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④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课件19张PPT。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知识目标
(1)识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含义。
(2)理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学会判断什么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
培养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目标导航预习导引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知识点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特别提醒比较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一方面要看到三者之间的历史联系,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必须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正确主张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明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局限性,因而具有科学性。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题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知识点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温馨提示(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里一定要注意是“从根本观点上看”。
(2)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3)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
(4)不能认为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题2】 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源 
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正确理解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哲学史上,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互斗争的同时还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毛泽东形象地将其称为哲学中的“两个对子”。但不可以将这两个“对子”并列而等量齐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个“对子”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从基本派别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各种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关系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题3】 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