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日本”(第二课时)一探究式教学设计作者:hanyixiao由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入手,开门见山,提出问题:“说说你所熟悉的日本工业产品有哪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能列举出的日本工业产品,画面最后定格于“日本出口的汽车”。展示材料:①世界前十位经济大国排行榜(日本位于第二位);②世界前十富国排行榜(日本位于第三位)。感性认识和理性材料结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日本是“经济发达国家”,与第一课时所学过的日本“自然条件弊多利少”对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种反差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究日本经济发展奥秘的愿望,教师趁机提出问题:“小日本”是如何做出“大经济”的呢?个人——小组——班级学习方式相结合,探究日本经济发展的奥秘。继兴趣化的导入之后,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个日本人,想白手起家开工厂,你将怎么去创业?角色置换很容易使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如何利用日本优越的自然条件,克服不利条件把工厂办好。学生通过思考——查资料——小组讨论形成初步的认识后,进行班级交流。展示日本实际发展过程的资料:“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的百分比示意图”,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证实了设计思路的正确性,教师再通过反馈性语言进行激励,如:真棒,你的设计思路竟同日本的发展之路不谋而合!你一定会成为优秀的老总,希望你将来把自己的公司做大,赶超日本。正确的推理和教师适时的语言激励使学生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此时学生领悟到了“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教师再进一步提出:假如你是日本商人,你会把你的工厂布局在哪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了“临海、在太平洋一侧”的结论。日本农业的处理思路也大体一致。①展示材料:世界主要农业大国排行榜(日本农业总产值占世界第三位);②展示人们为日本的农业发展提出的建议,提出“假如你是日本领导人,你将采纳哪些建议?”情境设置和开放型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讲解日本工业区和城市的分布时,利用多媒体和“三板”艺术巧妙结合,借助口诀,突破了记忆难点。处理过程如下:①多媒体闪现日本主要工业区和城市,使学生产生初步印象;②教师在板图上注意贴出主要城市并进行位置指导。③口诀指导:东京横(横滨)躺着一个有名(名古屋)的大(大板)神(神户)仙叫北九州;④揭贴活动:请一名同学上讲台,教师说出一个城市该同学揭下一个城市的图例,然后贴回原处;⑤填图练习:二名同学填板图,其它同学填空白图。本课时设计特别应用了一条德育主线贯穿,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处理达到教学目标:1、提前埋下伏笔。第一课时结束时,展示日本地理教科书扉页上的话:“日本是一个地窄人稠、资源贫乏的国家”,学生课后思考:日本人为什么把自己的缺陷写在教科书上?而本节课上,学生作为“日本商人”探索日本发展奥秘便会逐渐领悟原因。此时“正视自己,扬长避短”绝不再是说教和口号,而变成了学生的感悟与愿望。2、抓住细节拓展,进行环保教育。在处理“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示意图时,其中有日本的木材进口率占55.5%这一细节,我浓墨重彩进行渲染。首先追问: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8%,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木材?学生把结论主要集中于日本人的环保意识强,然后我带感情讲了一次性筷子的故事:日本人首先发明了一次性筷子,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的森林,而是从少林的中国和其它国家进口木材来生产,使用后再回收,用先进的技术制成其他工业产品,向中国和其它国家出口,日本人回收木筷生产的产品价格远远高于他们进口木材的价格,这意味着日本人在保护了本国森林的同时还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这时学生在惊叹日本人精明的同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保护中国的森林,赶超日本的技术。谁能否认这种愿望会在他们现在和未来转化为真正的行动! 3、小结提出发散性问题。新课学习结束后回扣导入提出的问题:小日本是如何做出大经济的?日本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这些问题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并对本课进行了总结。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通过这节课学生学到的远不止日本的知识,他们学到的是日本人的忧患意识、环保意识、扬长避短、重视教育的思想,更有由此树立起来的建设强大中国的决心!4、落脚于正确看待中日关系。日本曾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国人对日本的感情是复杂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如何处理中日关系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铿锵有力的诵读中结束本课,给学生留下了无穷的回味。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