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学案设计初稿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学案设计初稿教案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学案设计初稿
第1节 日 本 (何佩琼、沈澄、杨远珍)
知识点一:日本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国土组成
自主学:
1、日本位于亚洲的 部,太平洋 岸,与中国隔海相望。请在右图中填注日本海、东海、太平洋、中国。
2、日本领土由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请在右图中填注四个大岛名称。其中________岛面积最大,该岛的北面是________岛。
3、日本领土大部分位于 (温度带)。
4、日本面积 万平方千米,
海岸线 ,形成很多优良港湾。
5、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南北狭长,
并且与经线斜交。英国也是一个岛国。
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范
围,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
杂程度有影响吗
知识点二:日本的板块位置和地形特征
( 多山、多火山多地震)
自主学:
1、日本的地形以______、 为主,仅在________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2、邻近 的 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3、日本最高山峰是 山,它是一座 火山。
4、日本的民居,多用 的建筑材料建筑的,目的是 。
5、日本位于____板块和_____板块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碰撞,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请在下图中填注出这两大板块。
6、日本的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火山灰为人类提供丰富的 资源,利于 生产。
7、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知识归纳:
海陆位置: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板块位置:
国土范围
地形特征
知识点三:日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自主学:
1、日本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拥有 带和 带 气候。
2、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纬度位置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
东京 36 °N 3.7° 25.1° 21.4° 1610mm
北京 40 ° N -4.7° 26.1° 30.8° 636mm
(1)冬季,东京比北京 (冷还是暖),夏季呢?
(2)降水量,东京比北京 (多还是少)。
(3)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 
知识归纳:
气候特征
知识点四:日本的资源状况和分布特点
自主学:
1、日本是一个岛国,海岸线 ,渔业资源丰富,北部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其名称是_________渔场。
2、由于日本山地多,且降水丰富, 生长好,覆盖率高达70%,请选择:日本全国大部分覆盖的植被是:
A、温带草原 B、温带森林 C、热带雨林 D、热带草原
3、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 ,所以日本 资源丰富。
4、日本 和 丰富,但用来发展工业的矿产资源 。
知识归纳:
资源特征
知识点五:日本经济特点、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
1、目前,日本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的第 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形成了以 为主的经济。
2、读课本“图7.9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回答:日本从澳大利亚进口 矿,从中东进口 矿,从印度进口 矿,从中国进 和 。
3、日本国家地域面积 ,资源 ,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需要的工业原料和资源就得 。
4、二战后,日本依靠本国的①科技优势、②劳动力优势、③岛国优良港湾、④发达的海运等优势条件,对原料进行加工,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制成品大量 ,形成了以 为主的经济。
5、日本本国的工业区充分利用本国的优势条件,在 (数字代号)建立了两大工业区,名称分别是 和 。
知识归纳:加工贸易经济发达的成因
岛国
具有
外贸
优势
加工贸易工业布局的特点及原因
高度集中
于沿海地区
加工贸易经济的影响
知识点六:日本东西兼容的文化和主要城市
自主学:
1、日本兼有 方文化的特点。其文字、古代建筑深受 的影响。近代日本学习 科学技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美文化也深入到日本社会,例如许多日本人平时已不再穿传统的服装—— ,而穿上了 。饮食也由于进口小麦,吃 的人逐渐增多。
2、日本文化既有 文化传统,又有 文化气息,日本的民族为 民族。
3、在右图中填注:
首都:东京
主要城市:横滨、名古屋、大阪、
神户、北九州、长崎
知识归纳:
本节知识结构(小结):
综合练习:
基础题
1、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著名的富士山就是一座火山,它是日本最高的山,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解答:众多 频繁 富士山 樱花
2、日本首都东京,它与横滨港口最近。
解答:东京,横滨
3、按照地理方位,下列属于东亚群岛国家的是( )
A.日本 B.菲律宾
C.沙特阿拉伯 D.印度尼西亚
解答:A
4、在我国东面的太平洋西北部,有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它是( )
A.日本 B.韩国
C.印度 D.新加坡
解答:A
5、日本从板块位置看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解答:亚欧 太平洋 环太平洋
6、日本多火山、地震,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灾难,但也使日本成为旅游胜地,地学科研基地,还带来了肥沃的火山灰。日本人们采取了很多办法来防震减灾,例如(1)进行抗震宣传;(2)进行抗震演习;(3)建筑抗震
解答:人员 财产 旅游 地学科研 火山灰 进行抗震宣传 进行抗震演习 建筑抗震
7、日本气候与同纬度亚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多
B.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多
C.年较差大,降水多
D.年较差小,降水少
解答:A
8、日本太平洋沿岸夏秋季节常见的天气灾害是( )
A.台风B.梅雨C.寒潮 D.地震
解答:A
9、日本的主食是( )
A.面食B.大米C.紫菜 D.牛排
解答:B
10、下列自然资源中,日本比较丰富的是( )
A.森林资源 B.水能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
解答:A B
11、日本地形3/4以上是( )
A.平原、高原 B.山地、丘陵
C.盆地、山地 D.山地、高原
解答:B
12、离中国最近的大港口是( )
A.东京B.横滨 C.神户 D.长崎
解答:D
13、日本北部的世界著名渔场是( )
A.秘鲁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北海渔场 D.墨西哥湾渔场
解答:B
14、日本与英国的共同点是()
A.都是海洋岛国B.都濒临太平洋 C.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D.都是温带海洋气候
解答:A
15、下面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稠密
B.森林覆盖率低,每年大量进口木材
C.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D.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农产品大量出口
解答:A
16、目前,日本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的第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形成了以加工为主的经济。
解答:一 加工
17、日本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主要不是依靠( )
A.矿产资源丰富
B.岛国有优良港湾的优势
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D.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解答: A
18、日本同中国的贸易中,向中国输出的产品是( )
A.木材、电子产品
B.钢材和纺织产品
C.汽车和家电产品
D.录像机和照相机
解答: C D
19、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是( )
A.沿海地带城市人口集中
B.沿海地带多矿产资源
C.沿海地带风景优美
D.便于原料、燃料输出和工业产品输入
20、我国上海没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却有全国最大的宝山钢铁厂,这种布局特点与哪个国家相似( )
A、英国 B、日本
C、印度 D、美国
解答:B
21、我国西部大开发中,东部产业大量转移到内地主要是为了(解答:C)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资源丰富
D、劳动力廉价
22、日本兼有个东西方文化的特点。其文字、古代建筑深受中国的影响。近代日本学习欧美科学技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美文化也深入到日本社会,例如许多日本人平时已不再穿传统的服装——和服,而穿上了洋服。饮食也由于进口小麦,吃面食的人逐渐增多。
解答:东西 中国 欧美 洋服 面食
23、日本文化既有东方文化传统,又有西方文化气息,日本的民族为大和民族。解答:东方 西方 大和
能力题
1、(质量抽测体验题—05广州)按照地理方位,下列属于东亚群岛国家的是( A)
A.日本 B.菲律宾 C.沙特阿拉伯 D.印度尼西亚
2、(质量抽测体验题—04广州)日本的主食是( )
A面食B.大米C.紫菜 D.牛排
3、(质量抽测体验题—04广州)日本与英国的共同点是( )
A.都是海洋岛国B.都濒临太平洋 C.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D.都是温带海洋气候
4、(质量抽测体验题—03广州)日本和马来群岛相似的地理现象是( )
A.火山众多,地震频繁 C.气温湿热、高温多雨
B.渔业资源贫乏 D.金属资源丰富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5、日本是位于 洲东部,太平洋 部的岛国,英国是位于 洲西部,大西洋 部的岛国。
6、两个国家的海岸线都比较曲折,多优良海湾,这对日本和英国的 业、
运输和 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7、英国发展工业有丰富的 资源
与英国相比,日本则 。
8、日本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主要依靠( )A、矿产资源丰富
B、国内市场广阔
C、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
D、多优良海湾
E、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9、试解释下列现象:
①日本人喜爱吃寿司、鱼生。②英国人喜欢吃牛排和奶酪。
迁移题:
1、近些年,日本工业加速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将本国许多重污染的制造业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样做有哪些原因?这样对本国有哪些好处?
原因:资源贫乏,国内市场小;近些年国内因工业集中,使供水、供电、用地紧张,工业污染加重;国内劳动力工资较高;加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降低工业成本;将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等。
2、(抽测体验题-05广州) 日本的服饰是
3、(抽测体验题-03广州)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水源条件好
B.接近原料、燃料产地C.气候条件优越
D.港口众多,原料、燃料进口和产品出口运输方便 解答:D
创新等级测
4、日本的农业单位产量很高,试分析影响日本农业发展的因素?
解答:(1)日本国土狭长,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使日本耕地少,地块小,但日本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粮食。所以,日本利用其温湿的气候条件,栽培果树、蔬菜,种水稻,制造小型机械,发展水利,实现精耕细作,所以农业单位产量很高。
体验题:
1、 读“日本经纬线地图”可知,
(1)日本领土大致在北纬23.5度重要的纬线和北纬46度之间,属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2)日本是太平洋(大洋)边上的岛国,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带上,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3)日本的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部分组成,领土形状特点是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
解答:(1)北纬23.5度,北温带(2)太平洋
亚欧 太平洋 火山地震 (3)北海道、本州、四国、九
2、北京的一批学生准备寒假到日本东京考察学习,他们正在讨论有关问题呢!同学们看你能否帮忙。要到日本去,采用哪种交通方式呢?
①、下面是他们提出的四个方案,你会建议采纳哪一种?( )
A、汽车 B、火车 C、飞机 D、轮船
②、请说说你提出此建议的理由:
③、读右图,日本领土主要由国个面积较大的岛屿组成。
北京学生准备要去的东京是在日本的哪个岛屿呢?
3、分析回答下列日本国是如何利用本国的环境,快速发展经济的一系列问题。
(1)日本国家地域面积 狭小,资源 贫乏,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需要的工业原料和资源就得进口。
(2)二战后,日本依靠本国的①科技优势、
②劳动力优势、③岛国优良港湾、④发达的海运等优势条件,对原料进行加工,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制成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3)日本本国的工业区充分利用本国的优势条件,建立在 太平洋沿岸 和 濑户内海沿岸 两个地区。(4)近些年,日本工业继续发展,加速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
4、日本人爱吃鱼,渔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1)北海道附近有寒、暖流相汇,饵料丰富,鱼群密集,成为世界著名渔场。
(2)有庞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和近海捕捞船队,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
(3)沿海和陆上养殖业也很发达。
(4)鱼是日本人重要的食品
5、北京学生考察团到达日本后,一切都让他们觉得熟悉又陌生。同学们,你们猜猜他们会见到什么?
1、东京是世界时装之都,但大街上既有最新潮的时装,又有日本人传统的服装( )
A、旗袍 B、西装 C、和服 D、牛仔服
2、日本人的外貌看起来跟我们中国人一样。按世界的人种分,日本人也属于是 种人。但跟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不一样,日本只有单一民族——
3、在大街上走丢了也不怕,虽然北京学生不会说日语,但日文基本上都能看懂,虽然发音不同却能理解。因为
4、日本的文化、艺术深受中国的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 )
A、农业技术方面 B、工业技术方面 C、文字方面 D、现代建筑方面
5、最后两天,北京学生在古色古香的京都寺庙拍照留念后又到了亚洲最大的迪士尼乐园尽情游玩!他们纷纷说出对日本文化的感受( )
A、东西方文化兼容动脉 B、现代和传统文化不相容
C、以西方文化为主 D、以东方文化为主
大致位于东经125度至145度、北纬25度至45度的中(高、中、 低)纬度间
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
首都东京
多山,平原狭小
国土南北狭长
中部山地
沿海平原
海岸线曲折
多优良港湾
气候复杂
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有利
具有海洋性特征
夏季凉爽,
冬季温暖,
降水丰富。
南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部
温带季风气候
以季风气候为主
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
太平洋西北部
亚洲东部
岛国
森林、水力资源丰富
耕地、矿产资源缺乏
森林覆盖率高
工业原料靠进口
地域狭小
市场小
海岸线曲折、
多优良港湾
资源贫乏
国土狭长
原料要进口
产品要出口
劳动力充足
科技先进
分布
濑户内工业区
北九州工业区
阪神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
名古屋工业区
太平洋沿岸
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
城市和人口多
优良港湾多
海陆联运便利
填海造陆造价低
效益高
可促使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
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形成日本品牌牌”
加工贸易型经济

利:
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更难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
弊:
建筑:和屋、洛都与洋房
服饰:和服与洋服
医学
文字:日文中的汉字
宗教
绘画艺术
东西兼容的文化
传统与
现代并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