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导学提示】内容精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的影响;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章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大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方法指导(1)采用逆向思维法,突破思维定势,开拓思路,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假如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那么对同纬度地区地方时的早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再如,假如地球只公转不自转,考虑是否有昼夜交替现象 是否是周期24小时的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2)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复习地转偏向力时,可以探讨河岸两侧的不对称,风向改变,行驶的火车对两侧轨道的压力,沿河港口的建设,砂金矿的选择等等一系列的现象,来锻炼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规律和方法,如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日照图的判读,地方时和日期的计算方法。(4)复习本讲内容要迁移物理知识,利用左右手定则判断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向。掌心向外,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那么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物体的偏向。【能力提升站】请思考: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如何?提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地表的晨昏线不断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自东向西。请讨论:地球只公转,不自转,地球上还有无昼夜现象?有无昼夜更替现象?周期是多少?提示:有昼夜现象,也有昼夜交替现象,但昼夜更替周期为一年。请思考:若地球的自转周期同月球一样长达27天,那么地球上的气温将如何变化?提示:白天和夜晚将会长达13天以上,白天气温很高,夜晚气温很低,气温的日较差将增大,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想一想:位置偏东的地点一定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吗?为什么?提示:不一定。在同纬度地区是这样,在不同的纬度地区还与昼夜长短有关。【自主探究】一、昼夜交替(1)关于昼夜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B.地球的自转C.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表一半D.地球的公转答案:AC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1)将下列地球所处的昼夜状态,与太阳高度连线答案:(2)在晨昏线中如何判断晨线和昏线?答案: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夜半球跨越到昼半球的为昏线,从昼半球跨越到夜半球的为晨线。3、昼夜交替周期及意义(1)昼夜交替的周期为 ( )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C.24小时 D.23时56分4秒答案:AC(2)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这就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夜晚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二、地方时1、地方时产生的原因是 ( )A.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有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B.由于地球自转,同纬度地区东边的时刻要比西边早C.纬度的差别能造成地方时的差别D.经度每隔300地方时相差1小时答案:AB2、时区和标准时间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标准时间。相邻两个时区的标准时相差1小时。3、下面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时间是指北京的地方时B.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时区的标准时间想一想:北半球使用的远程大炮,在校正瞄准仪时,应如何调整炮弹的落点?提示:向左偏一点请分析: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间隔,理论上应比南方宽的理由是什么?提示: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讨论: 同一时刻和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提示:(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2)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请总结: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提示: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900减去太阳直射点与当地地理纬度的纬度差。公式为:H=90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角;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为正值;δ为直射点的地理纬度,夏半年为正值,冬半年为负值。C.北京时间是指1200E的地方时D.北京时间是指1160E的地方时答案:AC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转B.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左偏转C.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D.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为地转偏向力答案:BC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1)关于北半球夏半年(春分→秋分)昼夜长短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B.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C.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D.赤道上昼夜平分答案:ABCD(2)关于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昼夜长短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B.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C.冬至日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D.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答案:D(3)春秋二分日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A.太阳直射赤道B.全球昼夜平分C.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D.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答案:AB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1)时间变化时间 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二分日 赤道 由赤道向南北递减夏至日 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冬至日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2)空间变化地区 冬至日 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 最小 最大南回归线以南 最大 最小回归线之间 太阳直射某地时,其太阳高度最大,为900请思考:地球上形成四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方向不变想一想:如果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则对五带范围的变化有何影响?提示:变大则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变小;变小则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变大。思维启示:(1)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夜现象。(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3)一个太阳日为24小时,则地球在自转一周的过程中,每转过150所用的时间为1小时。五、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1、关于四季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文四季是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而划分B.天文四季中的夏季是指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C.我国传统四季的划分是以“四立”为起点划分的D.气候四季中的冬季为12月、1月和2月答案:ABCD2、下面关于地球上五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B.地球上五带的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C.温带地区有时候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D.热带地区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的机会答案:AB【典例导考】例1 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以下问题:(1)据甲图所示在乙图上画出夜半球图。(2)A点 月 日 时。(3)B点昼长 小时。点拨:这是一道综合考查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画图能力的题目。解题时应审好两幅图,正确判断两图中的地理信息。解答第(1)小题时,要准确地在乙图上画出昼夜半球,最关键的一点是能在甲图上判断出晨昏线的位置,应首先分析甲图,由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甲图中所示的极点是南极点,而且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此时北极圈内应出现极昼。由顺地球自转方向增大的经度为东经度,可判断00经线右侧的450经线为450E,由此可判断晨昏线过450E经线和赤道的交点,这样乙图上昼半球的范围是:北极圈内的极昼,其余部分是过450E与赤道交点和极圈与450W交点的连线以西部分。因此乙图上的夜半球就是上述两点连线以西部分,用斜线标出即可。第(2)小题,从图中可判断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间是6月22日,昼半球的平分线即1350E经线的地方时刻为12时,过A点经线与之相差450,时间上则相差3小时,在其西侧,应减去3时,所以时间为6月22日9时。第(3)小题,通过在乙图上画晨昏线可知,B点位于晨昏线上,因此经过B点的纬线,被夜弧所夹的度数为450×2即900,可判思维启示: (1)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向下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顺时针方向。(2)当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的夏至,时间为6月22日。(3)一年四季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断夜长为6小时,因此B点昼长为24-6=18(小时)。答案:(1)见下图(2)6月22日9时 (3)18例2 读下面6月22日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 半球;图中E点的纬度是 。(2)图中AEC表示 线,图中所示地区是 季。(3)此刻,图中A、B、C、D四处的地方时是:A 时,B 时,C 时,D 时。(4)这一天,A地昼长 小时,E地昼长 小时。(5)此时 半球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一天。(6)从D点处向E点方向吹出的风,偏向后变成 风。点拨:本题是考查地球运动综合知识的一道题目。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观察时,地球自转方向表现为逆时针的运动方式,在南极上空观察时,地球自转方向表现为顺时针运动方式。6月22日为北半球的夏至。观察图形即可判断此半球为北半球,AEC区分了昼半球与夜半球,因此,AEC是晨昏线。由图可知,此时为6月22日,晨昏线应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而E点正好位于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上,因此,正点的纬度应为66034/N。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因此,图示地区应为夏季。根据图中阳光的方向,太阳光线正对着B所在的经线,因此B点应是中午12时,A点与B点相隔900,且在B的西方,因此相差6(90÷15)小时,应为清晨6时,C在B的东面也相差900,因此应为18时,D与B相差12个小时,因此D应为0时或24小时;A点在赤道上;昼夜永远平分,因此,昼长为12小时,E地处在北极圈上正处极昼,因此昼长为24小时;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依次向南北递减,因此是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一天,即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为最小值的范围是南半球。从D点吹向E点的风是南风,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要向右偏转,因此,偏向后应为西南风。答案:(1)北 66034/N (2)晨昏 夏(3)6 12 18 24(0) (4)12 24(5)南 (6)西南【自检自测】1、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旗杆的影子与旗杆等长时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取北京地理纬度为北纬400) ( )A、50N B、00 C、50S D、23026/N解析:国旗旗杆的影子与旗杆等长说明了正午太阳高度为450,据此可求出直射点纬度。答案:C2、关于晨昏线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以东是昼半球,昏线以西是夜半球B.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晨昏线与经线之间始终存在一个大于、等于00、小于、等于23026/的夹角C.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D.晨昏线任何时候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晨昏线的知识。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晨昏线在地表移动方向是自东向西的,进入白天的是晨线,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所以晨线以东是夜半球,昏线以西是昼半球。答案:A3、东经1210比东经1200的地方 (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C.一定先看到日出 D.日期早一天解析: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又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地方时早,所以东经1210比东经1200的地方时早。答案:B4、下图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黑夜),据图判断:四城市中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是 ( )解析:在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水平运动物体左偏的城市一定位于南半球。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则四城市中,昼长夜短的位于南半球,因此C位于南半球。答案:C5、有关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A、B、C、D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BCDB.图②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23026'S,1500EC.图③中的AB为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D.图④中A点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解析:6月22日,为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点的太阳高度角全天为0,处于极夜,则一定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地区,C点出现极昼现象,并且太阳高度有较大变化,则位于北极圈上,B、A的纬度逐渐降低;图②中太阳直射点应位于1800以东,为西经度;图③中的AB为昏线,则弧线以上为夜,北京应为12月22日;图④中A点位于南半球,经度应为1600E,在1200E以东,所以在北京的东南方向。答案:D下图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完成6-8题。6.此刻北京时间是 ( )A.10:00 B.14:00 C.08:40 D.15:207.①②两地经度相同,①③两地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 )A.①>② B.①=② C.①<③ D.①=③8.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极夜 D.极昼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100N、700E,由700E的地方时,求得北京时间为15时20分。经度相同的①、②两地,地方时相同,太阳高度不同,而纬度相同的①、③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太阳高度不同。7、8题可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答案:6.D 7.A 8.D9.关于A(100N)、B(100S)两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永远不能相等 B.一年中只有两天相等C.A>B的日期约达半年之久 D.在某一天,A、B同时达到90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分布情况。图中A、B两点的纬度均为100,当太阳直射赤道时,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只有在春秋二分日两天。但两者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答案:B10.读下图,回答问题。(1)三幅图中,表示春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关系的是图 。表示夏至日晨昏线与经线关系的是图 。(2)据上图分析,此时北京时间为 点。(3)三幅图中,200N比200S白昼长的是 图,200N比200S白昼短的是 图。解析:图中表示了同一地区三个不同时间的昼夜分布情况。甲图全球昼夜平分,为春秋二分。乙图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23026',则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丙图与乙图正好相反,则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由图可以看出,此时600W为6时,说明西四区为6时,则东八区向东12各时区,加12时,为18时。200N和200S昼长时间的比较由图中可一目了然。答案:(1)甲 丙 (2)18 (3)丙 乙11.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某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h为一已知量)(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2)②表示的地点是 ,该地夏半年太阳高度h的变化是 。(3)四地中,发生极昼现象的是 地,③地正午太阳高度H1 。(4)四地的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解析:由图可知②地全天的太阳高度均为h,则②地位于北极点上,太阳高度为900—︱900—h0︱=h0。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23026',最小则为00。由图可以看出②③两地的昼长都达到24小时,有极昼现象。③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图可以看出为2h。答案:(1)h0N (2)北极点 00≦h0≦23026'(3)②③ 2h (4)D12.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读图回答:(1) 月 日OP最长,三个月后,该地昼夜长短状况是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其精确的纬度是 。解析:该题立意在于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涉及的知识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太阳的回归运动等。地面上的旗杆影子在6月22日为零,说明此时该地处于太阳直射之下,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O处精确纬度应为23026' N,至此,其余问题迎刃而解。答案:(1)12 22 昼夜平分 (2)正东 23026' N21世纪教育网www.昼半球H>00晨昏线夜半球H=00H<00昼半球H>00晨昏线夜半球H=00H<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