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纲及解读]1、 区分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貌形态的影响;2、 说出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式、主要特点;3、 概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了解不同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要点。解读: 1)、结合等高线图或景观图,考查特定区域地貌成因;2)、考查不同岩石与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3)、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的区域差异性,如西北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东南湿润地区以水力为主。[要点梳理]一、内力作用1.地表形态的变化: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2.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原因:3.影响地表形态的力:分 类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 、 、 。等 形成 ,使地表变得 。 在空间是 ;在时间上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 、 、 、 。等作用 把高山 、把盆地 ,使地表趋于 。4.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运动按性质、方向分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运动方向 岩层沿 方向运动 岩层沿 方向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巨大的 山系和 或 。 例:大西洋的形成和扩大 使岩层发生隆起和凹陷引起 。两者关系 相伴发生,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主要以 运动为主, 运动为辅。二、外力作用⑴表现: 、 、 、 。⑵对地貌的影响:①流水作用:流水侵蚀地貌:使地面崎岖。如: 、 、 。流水沉积地貌:如: 、 。②风力作用:风蚀地貌: 、 、 、 。风积地貌: 、 、 。③人类活动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成因分类: 岩、 岩、 岩⑴岩浆岩在压力作用下 喷出地表 型岩浆岩(火成岩) 如: 岩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 侵入地壳上部 型岩浆岩 如: 岩⑵沉积岩①形成过程:地表岩石 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 沉积岩②沉积岩按沉积物分: 颗粒由大到小分有 岩、 岩、 岩等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 岩。③沉积岩的特征:岩层和化石 → 记录地球历史的“ ”和“ ”。可确定地层 和 ;还可 。⑶变质岩例如:石灰岩 岩 ; 页岩 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⑴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 、 、 )过程:岩浆——岩石——新岩浆——新岩石,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⑵其组成和过程图示:如图⑶作用及意义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地壳物质与地球内部和外部在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地表物质循环深刻地影响着地表的自然地理环境。[重点探究]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变曲变形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垂直运动(升降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隆起和拗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地震 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岩石圈的天然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分类 作用速度 迅速剧烈 火山喷发、地震 瞬间改变地表形态缓慢微弱 其他形式 经漫长地质年代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和侵入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和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性质方向 概念 结果 关系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升降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二、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地球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分类 特点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共同点地震波 纵波(P) 固体、液体、气体 较快 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S) 固体 较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莫霍界面 33千米处(大陆部分) 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 2900千米处 在这里,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典型例题精析]典例1、读岩浆岩生成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型中的 岩,B处为 岩。(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镇入图中适当位置,并指出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 岩。(4)A、B、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理由是 。(5)地层A、B的形成顺序是 。【解析】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按其形成情况分为二类。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在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的叫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即火山爆发)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叫喷出岩或火山岩(如玄武岩)。沉积岩是地表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还有的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沉积岩有二个重要特征:一是有层理构造,二是化石。因为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因而我们可以根据化石,确定地层的顺序,同时因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因此从化石还可以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变质岩是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如石灰岩变成大理岩等)【答案】(1)沉积 岩浆 (2)D是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C是花岗岩,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填图略。(3)变质 (4)A A是沉积岩(石灰岩),B、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存在化石。 (5)AB典例2、读图,判断回答。(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意义:① ,② ,③ ,④ ,⑤ 。A ,B ,C ,D ,E 。(2)图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图中字母 ,其能量来源是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 作用。【解析】本题既考查了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考查了内力、外力作用对不同岩石的形成的影响,更要求分析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这里最关键的区分岩浆、岩浆岩与变质岩。其中无论是沉积岩、还是岩浆岩、下降遇到高温岩浆后都可以变成变质岩,即图中的②。【答案】(1)岩浆、变质岩、沉积岩、喷出岩、侵入岩。侵入和喷出,重熔再生、地壳上升,外力的侵蚀、搬运和沉积,变质作用。(2)A、B、C、E、F,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出的热量,主导。(3)D、太阳辐射、重力能,削高填低。典例3、(09年江苏地理第5,6题)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 B.③ C.④ 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I——① B.Ⅱ——③C.Ⅲ——⑤ D.⑥ ——I【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图3中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作答第1题,学生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故据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同属”,选择D。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故第2题选A。答案:(1)D (2)A[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岩石中,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A.页岩、石灰岩 B.砾岩、大理岩C.砂岩、玄武岩 D.石灰岩、花岗岩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各种岩石中均能找到化石 ②只有在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化石 ③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④现在在陆地上的地层中找不到海生动植物化石,海洋地层中也找不到陆生动植物化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就是地壳(2007年高考上海卷,4—6)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回答4~6题。4.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5.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6,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阅读材料,完成7~8题。明故宫的午门里有一块“血迹石”。青灰色的石面上,夹 杂的绛褐色斑纹,像是渗透到石头中的鲜血。有人说血迹石是明代方孝孺血溅宫门留下的。苏州虎丘有一块渗血“千人石”。传说是吴王阖闾在这块石头上砍死了所有修建坟墓的工匠,千人石每到大雨之后,都从岩石中渗出“血水”。其实“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便出现了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经过成岩作用,形成了血迹石。以后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被工匠从山上采到。苏州的“千人石”实际上是一种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经千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打,流纹岩里的氧化铁游离出来,每当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后,氧化铁就被雨水冲刷带了出来,故雨水呈现出淡淡的红色。7.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A.花岗石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8.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了形彭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出现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过程B.血迹石的形成是岩浆上升冷却凝结而形成的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9.(2008年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试题,23)若右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甲为岩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威夷群岛的形成与①作用有关B.喀斯特地貌是③作用的结果C.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D.大理岩属于丙类岩石中的一种10、(09年北京文综第7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0.图中A. 乙处为河流冲积扇B. 丙处侵蚀比对岸强C. 丁处矿床为天然气D. 戊处位于背斜谷内11、(09年天津文综第4题)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A. a B. b C. c D.d(09年重庆文综第6,7题)图3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12——13题: 12.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13、.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09年上海地理第三题)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回答14——15题14.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 侵人岩 B. 喷出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15、.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 石林 B. 沙丘 C. 海蚀柱 D. V型谷(09年上海地理第四题)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右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回答16——17题16.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17.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 东非大裂谷 B. 日本列岛 C. 阿尔卑斯山脉 D. 落基山脉二、综合题18.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A处为______岩,判断依据是______。除此特征外,该类岩石含有______,能起到记录的作用。(2)B处为______岩,它是由______活动经过______形成的。此类岩石常见有两种类型,其中C处为______岩,D处为______岩。(3)E处可能会形成______岩,它是已生成的岩石在______条件下形成的。19.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1)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界面的名称。(2)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 波。20.读下面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标出箭头,完成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A :B ;C ;D 。(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到形成 ,又到新的 形成。21.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含义是A: ; E: ;G:风化作用;L: ;F: ;S:固结成岩作用;W: ;M: 。(2)读图比较喷出岩与侵入岩的异同。。高考考查12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A 4.C 5,D 6.C 7.C 8. A 9.A10、D 11、D 12、B 13、C 14、D 15、B 16、A 17、C二、综合题18.(1)沉积岩 具层理构造 化石 地球历史(2)岩浆岩 岩浆 冷凝 花岗岩 玄武岩(3)变质 高温、高压19.(1)略(2)横20.(1)如下图(2)高温熔化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冷却凝固(3)岩浆 各类岩石 岩浆21.(1)A:搬运作用 E:火山喷发 L:变质作用 F:沉积(堆积)作用 W:侵蚀作用 M:重熔再生作用(2)共同点:两者都是由岩浆直接冷凝而形成的。不同点: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在地面上冷凝而形成的岩石。侵入岩是岩浆尚未到达地面就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喷出岩多具有气孔结构,比重较小。侵入岩结晶良好,比重较大。21世纪教育网www.压紧固结作用搬运、沉积风化、侵蚀受挤压变质受热变质岩浆岩岩浆变质岩沉积岩高温熔化变质作用上升冷却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